沿着邊境看中國|雲南河口八條半村:滇越鐵路上的“人間仙境”

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地處中越邊境的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河口瑤族自治縣河口鎮城郊村委會八條半村民小組,在天光雲影下展現着獨特的邊關風情。

沿着平整的水泥路進入村中,只見青山綠水,鮮花斑斕,流水潺潺。滇越鐵路穿村而過,米黃色小樓整齊劃一,倚河而建的休閒泳池波光粼粼,人羣熙熙攘攘、絡繹不絕,一幅業興景美、民樂村富、邊境穩固的動人畫卷正徐徐展開。

1903年,法國人修建滇越鐵路時,以“一條”爲一公里的計量單位,河口火車站到此地剛好有8.5公里,“八條半”之名由此而來。村子不大,總面積0.02平方公里,與越南老街省保勝縣班閥鄉南所村隔河相望,邊境線長1.5公里,居住着漢、苗、傣等5個民族,共31戶109人。

“以前的村子可謂‘破敗泥草房、參差籬笆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城郊村黨總支書記林貴東已經任職三屆了,可以說,他是八條半村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2014年起,縣委、縣政府帶領我們村民一起下工夫美化村容村貌,拆除重建29套民居,還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如今,整個村子舊貌換新顏,也爲旅遊發展奠定了基礎。”

新農村建設好了,昔日的黃土坡上被推出一片平地,村民從矮小破舊的瓦房統一搬進寬敞明亮的新居。推窗可見綠、舉目可賞景,院內花果飄香、家中擺設井然,處處傳遞着村莊涌動奔流的活力。

村民們的精氣神提起來了。“晨起六件事:一查紅旗飄飄、二把菜園澆澆、三將院壩掃掃、四用鏡子照照、五到邊境繞繞、六把農活幹好。”家家戶戶門口懸掛的小綠牌所寫,成了村民日常生活的生動寫照。潑水狂歡節、民族時裝秀、星空電影……豐富多彩的活動更是滿足了大家對精神文化的渴求。村民們積極向上、熱愛生活、交流互助,關係越來越近、越來越親。

正如林貴東所言,在八條半村,鄉村振興漸開燦爛新花。近年來,河口縣聚焦邊境村特色,努力打造文旅融合型幸福村,於是,“八條半·憶光年”項目應運而生。項目以“生態宜居”邊境旅遊度假村爲突破口,以百年滇越米軌文化爲主線,建成集無邊泳池、觀光棧道、枕木廣場、遊客服務中心等於一體的特色鄉村旅遊綜合體。2023年3月,項目正式開業,人氣之旺遠超預期。2023年,村集體經濟收益達15萬元以上,戶均年增收超5000元,村民因邊而富、因邊而興的美好願景正在變爲現實。

“印象中,八條半是一個偏遠落後的小山村,經過改造,這裡變成了有山有水、有花有樹的人間仙境,讓人流連忘返。”行走在村子的觀光棧道上,來自東北的遊客陶建明發出感嘆。

“這裡距離南溪河口岸只有20分鐘的車程,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小吃味道很好,真是一個週末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越南遊客陳秋灣遊玩體驗感滿滿。

單絲難成線,獨木難成林。“鄉村振興光有一個點不行,得連成線。”河口鎮副鎮長普李瑊瑊心裡十分清楚,要做大做好鄉村振興這個蛋糕,需要集聚優勢。通過合理規劃佈局,八條半村與周邊村落聯合打造推出了“一日遊”精品路線,受到廣泛好評。

“真是沒想到,小山村竟然也會有這麼一天。”村民李文欣在家附近的超市當上了收銀員,沒有生意時,她最大的樂趣就是搬一把小板凳坐在門口看着來來往往的遊客。“以後還可以開超市、民宿、農家樂,不用背井離鄉也能賺錢了。”她說,還有鄰居在景區內當廚師、保潔、救生員,現在村民們家家住別墅、月月有收入,越來越好的鄉村變化讓生活更有奔頭了。

未見時,心嚮往之;走進時,樂享其中;離開時,念念再會。牢記囑託、踐行囑託,歲月荏苒、風物變遷,窮鄉成了富壤,山村成了花園。看着八條半村一派業興景美、民樂村富、邊境穩固的景象,林貴東信心滿懷、意氣風發:“我們會迎着鄉村振興的春風,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來源 “學習強國”雲南學習平臺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楊颺

主編 熊波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