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體寫到這等水平,當今書壇能有幾人?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鬆禪,別署均齋、瓶笙、鬆禪、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閒人,晚號瓶庵居士。我國近代史上頗有影響的政治家。清咸豐六年(1856)進士,授翰林院修撰,先後爲同治、光緒兩代帝師,歷官刑、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大臣等。中法戰爭中,主張抗戰,並支持劉永福黑旗軍保衛疆土。中日甲午戰爭時,又力主抵禦外侮,反對李鴻章求和。後舉薦康有爲,支持變法維新,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被慈禧太后削職回籍;十月又被下令革職,永不敘用,交地方官嚴加管束。歸裡後,隱居虞山西麓鵓鴿峰墓廬。困頓七載後病故。卒後追諡文恭。學通漢宋,文宗桐城,詩近江西。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著有《翁文恭公日記》、《瓶廬詩稿》。
翁同龢《行書遺屣軒立軸》
他自幼受家庭薰陶。喜書法,由研習錢南園、董其昌的書法上溯至米芾、顏真卿,所作書法淳厚寬博。晚年沉浸漢隸,《清史稿.翁同龢傳》稱讚翁同龢書法“自成一家,尤爲世所宗”。清徐珂《清稗類鈔》謂:“叔平相國書法不拘一格,爲乾嘉以後一人……晚年造詣實遠出覃溪(翁方綱)、南園(錢灃)之上。論國朝書家,劉石庵(劉墉)外,當無其匹,非過論也。光緒戊戌以後,靜居禪悅,無意求工,而超逸更甚。”清楊守敬《學書邇言》對這位雄視晚清書壇的巨擘稱許:“鬆禪學顏平原(顏真卿),老蒼之至,無一雅筆。同治、光緒間推爲第一,洵不誣也。”馬宗霍的《嶽樓筆談》稱:“鬆禪早歲由思白以窺襄陽;中年由南園以窺魯公;歸田以後,縱意所適,不受羈縛,然氣息淳厚,堂宇寬博,要以得魯公者爲多。偶作八分,雖未入古,亦能遠俗。”
翁同龢《楷書守獨辭高八言聯》
翁同龢早年從習歐、褚、柳、趙,書法崇尚瘦勁;中年轉學顏體,取其渾厚,又兼學蘇軾、米芾,書出新意;晚年得力於北碑,平淡中見精神。他博採衆長,對唐代顏真卿和北魏碑版潛心揣摩,參以己意,並吸收劉墉、錢灃、何紹基等人之長,將趙子昂、董其昌的柔和流暢溶入其中。他深得顏真卿書法之精髓,寫出具有自己個性的書法藝術作品,從而形成了翁字的獨特書風,成爲晚清頗具影響的書法家。
翁同龢《行書節錄枯樹賦軸》
翁同龢《錄蘇軾論畫語軸》
翁同龢《行書垂竿翥鶴五言聯》
翁同龢《行書玉軸雕鞍六言聯》
翁同龢《行書掃地模山八言聯》
翁同龢《行書扇面》
《翁鬆禪相國大字法帖》墨拓 民國舊印本
(來源:書法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