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曝「心梗發生1現象」 心衰竭或死亡機率大增3倍

心肌梗塞的緊急處理已有很大的進步,但仍有許多病患的恢復不如預期。(示意圖/ Shutterstock )

心肌梗塞的緊急處理已有很大的進步,但仍有許多病患的恢復不如預期,醫師表示,目前醫學界朝向微血管的功能障礙來研究,研究顯示,如果心肌梗塞時如果發生了微血管傷害,該病人未來發生心臟衰竭或是死亡的機會增加3倍以上。

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宇平診所院長劉中平在其臉書上表示,臨牀上會出現同樣年紀差不多的的患者,都因爲心臟病發後送醫急救,也都接受心導管手術,爲何其中一位出院後迅速恢復健康,另外一位出院滿一個月還是會喘呢?

他說明,雖然心梗的緊急處理已有很大的進步,但仍有許多病人的恢復不如預期,目前醫學界朝向微血管的功能障礙來研究,醫學界發現有將近一半的心肌梗塞患者存在心臟微血管功能不良或是堵塞的問題,這會顯著的地影響到心臟肌肉的血液循環,造成患者的症狀持續和預後不良。

他表示,心臟微血管的功能可在進行心導管的時候用特殊儀器去測量遠端血管的阻力,來推估最末端的血液循環;也可以使用磁振造影(MRI)進行心臟的掃描,來測定心臟肌肉受到的微循環傷害。 研究顯示,心肌梗塞時如果發生了微血管傷害,那病人未來發生心臟衰竭或是死亡的機會增加3倍以上。

劉中平說明,心肌梗塞時發生微血管功能不良的原因有可能是血栓跑到最遠端,無法用心導管的器材取出,因此造成永久性的阻塞;也有可能是塞住的血管被醫生打通的時候,突然恢復血液供應,血液中的氧氣造成了心臟肌肉的過氧化物產生,引發「再灌流傷害(reperfusion injury)」,使得血管內皮受傷,導致血管無法正常擴張,造成流速下降和循環障礙。

他提醒,醫學界對於微血管病變的瞭解仍然在持續增加中,若民衆在心梗後,遲遲無法恢復正常的生活、仍有喘或是胸悶的不舒服,請與醫生討論,以增加治療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