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籲政府開課 外送平臺管理

雲端廚房和一般餐飲業者無異,都必須要有食品業者登錄和營業事業登記,並符合食安及衛生等法規。(瓦城提供)

雲端廚房搭配外送平臺的「宅經濟」浪潮,並未隨着疫後而消停,反而成爲人們生活的一部分,隨之衍生不易管理、食安等問題日漸浮現。學者主張,外送平臺有責任管控雲端廚房,一起負起食安責任,建議政府開課,定期訓練餐廳業者加強食安。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無論是否設有實體店面,皆應符合《食安法》相關規定,業者須申請食品業者登錄始得營業,若登錄不實或未登錄且屆期不改正,可裁處3萬到300萬元罰鍰。自2021年起啓動稽查專案,共查覈1346家,常見缺失包括作業場所地面、牆面髒污等,皆已複查合格。

另外,食藥署曾在2021年6月召開「美食外送平臺業者溝通討論會議」,並於同年9月30日修正網路美食外送平臺業者自主衛生管理指引,亦請各地方衛生局持續配合稽查及輔導合作餐飲業者完成食品業者登錄。

輔仁大學餐旅管理學系主任李青松指出,相較實體店家,雲端廚房因食物外送途中可能變質、食材來源等,衛生及食安較無保障,但如同大賣場的商品若出問題,大賣場與供貨商須同時向消費者負責,外送平臺對旗下雲端廚房也應有管理責任,萬一出問題時也要同時負責。

淡江大學企管系主任張雍升說,中央雖訂定「網路美食外送平臺業者自主衛生管理指引」,但僅有外送平臺人員的衛生管理原則,若雲端廚房與外送平臺間有更多合作與規範,落實相關衛生安全準則與教育訓練,對消費者、外送平臺及業者三方絕對是利多。

國立高雄餐旅大學廚藝學院院長曾裕琇建議政府可舉辦相關課程、講座,供開業者定期訓練,提供實體店面或虛擬餐廳業者增進辨識食材及食安的能力;並建議業者的食材或調味料使用大廠品牌,食安疑慮會相對較少。

陽明交大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教授康照洲認爲,過去主管機關曾研議建立政府開放平臺,將餐廳、工廠、販售通路等食品相關業者資訊都放上網,如果民衆發現實際有營業、但網路沒有登錄的食品業者,可主動提供資訊或通報,全民一起把關,讓食安網絡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