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看法 施暴者不會因電眼存在而改變

國立嘉義大學幼教系教授葉鬱菁表示,對於主管人員來說,監視器可作爲輔助管理。(臺南市政府社會局提供/張毓翎臺南傳真)

幼托機構監視器安裝與否各有支持、反對意見,國立嘉義大學幼教系教授葉鬱菁表示,對主管人員來說,若無法隨時進班觀察托育人員或教保員的照顧情形,監視器可扮演輔助管理的角色,當主管人員從影像看到某些行爲有疑慮時,應適時介入、溝通改善。

不過,葉鬱菁強調,主管人員不能只仰賴監視器,平時就應做好積極管理,主動察覺問題並介入輔導。據她過去協助處理兒虐案的經驗,不少負責人或主管人員平時疏於管理,出事就推諉,甚至切割托育人員或教保員,要求他們離職。

監視器能否阻止兒虐?葉鬱菁說,當孩子受傷時,監視畫面有助釐清當下事發經過,「但不應該以單一影像下結論」,因爲它只能解釋一部分情形。

也有家長不信任照顧者,把監視錄下的畫面當作究責工具,質疑托育人員或教保員的照顧行爲,這樣也會造成親師關係緊張和衝突。

葉鬱菁認爲,絕大多數托育人員或教保員都是良善的,會施暴者「不會因爲監視器存在而改變照顧模式」,因這些行爲往往持續性發生,透過積極管理服務品質和輔導介入,才能防範不當照顧。

從事裝設監視器逾20年經驗的溫姓業者則指出,現有監視器技術已可設定範圍,在無人出現時停止錄影,一旦有移動中的人、車出現,就自動啓動錄影,可惜還沒有跌倒、搖晃、拍打就啓動錄影的智慧型技術。

溫姓業者認同監視器可成爲幼托機構輔助管理的工具,他說,已經有保母爲了方便照顧管理幼童或者自保,特地選購了鬧鐘型針孔錄影設備。但業者也提醒,購買這類監視設備要注意產地來源,尤其使用遠端監控時,大陸制產品網路收訊較不穩,臺灣制的品質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