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育人方式變革的探索

隨着基礎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化,回答“怎樣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已成爲推動學科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的關鍵。在數學課程方面,從數學學科教育教學的發展性出發,促進學生的本質發展,已成爲全面提高數學教育質量的基本要求。學科的育人價值通常隱含在教材知識之中,以潛在和隱性的形式存在。因此,如何轉變課堂教學方式以有效揭示、挖掘和展現學科的育人價值,成爲數學課堂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問題。無錫市新吳區旺莊實驗小學數學教育團隊在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顧萬春校長的領導下,以“發現數學”爲旗幟,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爲突破口,進行了長達20年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系統化改革實踐。《發現數學》一書的問世,不僅是對這一問題的系統性迴應,也是對數學學科在培養具有積極態度、自主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時代新人方面所發揮的系統性功能的一次積極探索。正如顧明遠教授所言:“‘發現數學’是發現學習在數學中的學科實踐和探索創新……顧萬春校長團隊的研究,對於數學教學理論的突破,對於數學教學實踐的創新,以及對於課程教學改革的貢獻,都是卓有成效的。”

發現數學是基於兒童已有經驗對數學知識進行的活動化解構,通過引導學生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在自主探究與主動反思中發現數學知識和方法,發展數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獲得新知識的同時,能積累活動經驗,完善觀察、比較、假設、驗證、推理、歸納等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基於發現數學的課堂教學實踐,將對學科本身知識邏輯和結構的重視轉爲對學科知識內容的學習方式與思維方式的重視,以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對數學知識與技能的自主探索與靈活運用爲基本框架展開教學活動,通過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數學的方法、結論與規律,實現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

那麼,這種發現數學的課堂教學實踐如何展開?在書中,作者依次從發現數學的主題單元設計、課堂實踐樣態、作業優化路徑以及跨領域學習探索等層面出發,採用理論闡述結合案例展示的方式,系統論述了發現數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過程。

在單元設計的策略方面,作者主張要以“主題”爲切入點,通過主題統領單元內容,以此實現單元的整體性與結構性,進而達到學生素養髮展的目的,並創造性地將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劃分爲內容主題、方法主題與素養主題三種類型。在課堂實踐樣態方面,作者以大量實踐案例爲基礎,提煉出發現數學的課堂實踐基本特徵,即以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爲基礎,通過設定指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設計立足真實情景的課堂結構、創設真實的發現情景,構建能讓學生在問題探究與應用過程中拓展數學思維的發現路徑。在作業設計方面,作者首先從發現的不同維度出發,將數學單元作業分爲引導學生系統發現學習的核心概念類作業、提升學生髮現思維品質的任務驅動類作業,以及促進學生手腦聯盟發現的項目學習類作業三類;進而從作業目標設計、作業流程設計、作業評價設計以及作業評價反思四個層面,對單元作業的具體設計流程予以解釋與證明。最後,作者還關注到新課標對於課程綜合化與實踐化的改革新導向,通過探索基於發現數學的跨領域學習,重構小學數學在真實問題情景下的學科實踐體系。通過讓學生經歷真實的數學“再發現”過程,發展批判性思維,形成科學態度,養成思維品質,形成理性精神。

由此可見,《發現數學》這本書不僅體現着對數學學習本質的深入思考,更是一次數學教育理念的革新。它深刻揭示了“發現”對於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的重要價值,主張通過將傳統的“內容之知”轉變爲“方法之知”,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數學思維方式的培養。它鼓勵學生在探索中發現,在發現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數學,更學會了如何學習,如何思考,如何創新。這正是發現數學的魅力所在。

(作者系江南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5年03月25日 第09版

作者:杜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