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界第一美男子與民國第一收藏家的交往

在廣州博物館舉辦的“綴古——劉體智與民國學人”展覽中,有一封不太起眼的感謝信,而這位寫信人卻大有來頭:他是王世襄的啓蒙老師,錢穆在他的建議下寫出《國史大綱》。他曾經一篇稿費就可以在北京買四合院,但他卻散盡錢財,在海外購買中國青銅器,以一己之力追回大量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他就是被譽爲“中國近代學界第一美男”的新月派詩人及著名古文字學家——陳夢家。

陳夢家致劉體智書

顏值是他最不值一提的標籤

陳夢家(1911年4月19日—1966年9月3日),筆名陳漫哉,浙江上虞人,生於南京,中國現代著名古文字學家、考古學家、詩人。曾於南京中央大學、北平燕京大學學習法律、古文字學等。後留校任教,主講古文字學、《尚書》通論等課程。在詩歌領域,曾與聞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稱爲“新月詩派的四大詩人”。在甲骨學、殷周銅器斷代及銘文研究、漢簡和古代文獻的綜合研究方面有卓越貢獻。

陳夢家

在詩歌方面,陳夢家作爲活躍於後期新月派詩壇的健將和代表人物,他被視爲“少年能詩者”。在20歲的時候,陳夢家就編成了《夢家詩集》,頗得“新月派”領軍人物聞一多和徐志摩的賞識。陳夢家詩歌創作時間並不算長,前後不到7年,出版了4本詩集( 《夢家詩集》《在前線》《鐵馬集》《夢家存詩》) ,共101首詩。陳夢家並不是一位多產的詩人,但在20世紀30年代衆聲喧譁的詩壇,他的詩歌創作被看作是曠野幽谷裡的一股涓涓細流,“儘管細,細得像一隻山泉的水源,她靜靜地流,流過千重萬重的山,在山澗裡走着生命無窮的路,最終穿越了阻擋的浪濤,成爲新詩這片汪洋大海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陳夢家的詩歌創作對於20世紀30年代“新月派”乃至中國新詩的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

然而,新詩藝術的更迭異常頻繁,加上戰爭的爆發,無論是社會的大環境還是個人小環境,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而這也使得陳夢家的一腔熱情屢屢受挫,好在他不甘沉淪,幾經周折,終於完成從詩人到學者的身份轉變。

陳夢家著作《鐵馬集》

從詩人到古文字學家的“轉型”

陳夢家起初受聞一多之邀來到青島大學擔任國文系的助教,此時的聞一多正專注於古代宗教、神話、禮俗的研究,陳夢家到校後,兩人朝夕相處,自然會耳濡目染。然而不久後,受學校反對“新月派包辦青大”的風潮影響,兩人結伴離開了青島。陳夢家到燕京大學,先在宗教學院學習,後考入研究院,師從容庚,專攻古文字學。畢業後,陳夢家留校任教。1937年,他又經聞一多推薦,受聘於清華大學,隨校南遷,至昆明,任教於西南聯大。其間,他的學術研究又從古文字學拓展到古史研究的諸多領域,形成了自己的學術格局。

聞一多先生

1938年,他在給胡適的信中寫道:“這五年來,我埋首於甲骨輯錄和古籍之中,尤集中於宗教和歷史制度。這五年的苦憤,救療了我從前的空疏不學,我從研究古代文化,深深地樹立了我長久從事於學術的決心和興趣,亦因瞭解古代而瞭解我們的祖先,使我有信心在國家危急萬狀之時,不悲觀不動搖,在別人嘆氣空愁之中,切切實實從事於學問。”

1944年陳夢家經費正清和金嶽霖介紹,前往芝加哥大學任教。教學之餘,陳夢家把主要精力用在了編一部全美所藏中國銅器圖錄。在美國的三年中,他遍訪了美國藏有青銅器的人家和博物館、古董商,記下儘可能詳盡的資料。1947年夏,他遊歷了英、法、丹麥、荷蘭、瑞典等國,目的只有一個——收集中國青銅器資料。期間除編寫龐大的流美銅器圖錄外, 陳夢家還用英文撰寫並發表了許多文章如《中國銅器的藝術風格》、《周代的偉大》、《商代的文化》等。1946年,他還和芝加哥藝術館的凱萊合編了《白金漢所藏中國銅器圖錄》。1947年秋,陳夢家回到清華大學任教授,也是那一年, 他爲學校購買了許多文物併成立了“ 文物陳列室”。

風華正茂的陳夢家在芝加哥大學

陳夢家升任國立清華大學教授聘書

陳夢家1949年開始研究並寫作《甲骨斷代學》,不僅提出了“三個標準”和“九期分法”的主張,還最早提出了貞人“分組”說, 這是他對甲骨學研究的重大貢獻,將甲骨文分期斷代研究不斷引向深入。此外,陳夢家先生在甲骨文字考釋方面也取得成就。陳夢家先生1954年完成、1956年出版的《殷墟卜辭綜述》,是一部長達七十萬字的皇皇鉅著,全面總結了甲骨學研究60多年來的研究成果, 對與甲骨學有關的整治占卜、卜法文例、分期斷代、農業、宗教等等進行了全方位的論述,因此它也被譽爲甲骨學百科全書式的著作, 把我國甲骨文研究水平提高到一個新高度。

《殷墟卜辭綜述》

與劉體智結緣

提起陳夢家與劉體智的交往,且有明確信札記載的便有本文開頭提及的書信。這封信似寫於1951年10月2日,當時陳夢家如信中所說“近來整理未著錄之金文拓本”,急需用《小校經閣金文》,因這本書在京已售罄,特請劉老郵寄。

正當陳夢家準備郵寄該信時,剛好收到劉體智9月28日寄過來的信函,得悉劉體智將所藏87件兵器捐贈於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其中就包括呂不韋戈,這件呂不韋戈是劉體智當年從陳介祺手中購置回來的,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陳夢家隨即在即將寄出的信末中補充到“化私爲公,使後之從事兵器研究者多一批重要材料矣。可佩可佩!”

陳夢家致劉體智信件

而在劉體智文孫劉耋齡的回憶中,也曾對此事有所提及:

祖父不但送給他書,還寄了茶葉給他,足見祖父待人接物周到之極。信中提到“呂不韋戈”,又稱 五年相邦呂不韋戟,是秦始皇那時候的兵器,祖父藏有兩件,很珍貴的。1951年,北京舉辦“偉大的祖國古代藝術展覽”。當時徐森玉先生特地把呂不韋戈借展到了北京參與了這次展覽。後來,“呂不韋戈”連同其他87 件兵器,都由祖父捐獻給上海市文管會,目前應保存在上海博物館。(後調撥至中國國家博物館)

呂不韋戈

而在同年12月,陳夢家與劉體智先生的信札往來中,對於呂不韋戈的近況進行了詳細的彙報。當時徐森玉攜帶呂不韋戈參加了文化部文物局和故宮博物院在太和殿舉辦的“偉大祖國藝術展覽”。這次的展覽,通過385件藏品展示了中國古代藝術的精華,對於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義。在信札中陳夢家便與劉體智講述了呂不韋戈在參展時“觀者,讚歎不已”的場景。

陳夢家致劉體智信件

劉體智與陳夢家交往密切,他們或開展青銅器、甲骨的相關探討與學術交流,或分享各類珍貴文物的收藏信息,或互贈著作、拓片以促研究。陳夢家與劉體智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其中在1953年,劉體智將所藏的28000餘片甲骨全部捐贈給國家時,負責這批甲骨整理工作的正是陳夢家。在整理的過程中,陳夢家也發現劉體智當時所拓的甲骨,都是隻注重有字的部分,很多甲骨並沒有拓印出甲骨的全貌,陳夢家便決定將其一一重拓,在其過程中,不但將甲骨的正反面全部進行拓印,也對甲骨拓法同步進行了相對改進。這一舉動不但讓劉體智所藏的甲骨,可以更清晰的展示在世人面前,更爲後世的甲骨研究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參考資料。

最大肩胛骨正反面 劉體智舊藏

劉體智作爲民國時期海內收藏第一人,不但收藏巨多,掌握着大量關於文物研究的一手資料,並且非常重視提攜後輩,其中就包括陳夢家。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作爲學術上升期的陳夢家在古文字研究中,所需大量的文獻資料,其中很多都是直接致信劉體智向其進行討要,其中包括《金文考釋》、《善齋吉金錄》、《小校經閣金文拓本》等,每當陳夢家有所需要,劉體智也往往第一時間將其所藏書籍寄與陳夢家。這一來一回,二人的友誼不斷增加,而他們的交往體現了當時文化界人士之間的緊密聯繫和深厚友誼。這種學術交往不僅加深了彼此之間的友誼,也推動了相關學科的繁榮發展。‌

《善齋吉金錄》劉體智編著

參考文獻

[1] 韋靜:《開在幽谷裡的花最香——論陳夢家的詩學流變》,《鎮江高專學報》,2018年。

[2] 桑農:《陳夢家的志趣和情懷》,《書屋》, 2021年。

[3] 方繼孝:《陳夢家往來書札談》,《收藏家》,2003年。

[4] 王宇信:《陳夢家先生對甲骨學的貢獻》,《漢字文化》,2006年。

[5] 劉耋齡、張濤:《祖父劉體智先生和他的收藏》,《世紀》,2018年。

[6] 張濤編注:《小校經閣遺芬》,上海:中西書局,2018年。

公衆號 | 廣州博物館

視頻號 | 廣州博物館

小紅書 | 廣州博物館

微博 | 廣州博物館

撰稿 | 姚 亮

美編 | 葉靖楠

校對 | 鄧穎瑜

審校 | 劉穎穎

審覈 | 朱曉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