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人選黨也選價值
(圖/臺北市攝影記者聯誼會提供)
熬了許久,13日終於輪到所有選民出場,要爲這場競爭激烈的選戰,做出集體終極裁判。
在選前之夜的鑼鼓喧囂中,我閉目沉思,這場選舉,我們到底在選什麼?選人、選黨之外,沒有印在選票上,卻隱含在一個個人名、黨名之中的另一項選擇,其實是「價值」的抉擇。
候選人,來來去去,有贏有輸;政黨,上上下下,有興有衰;價值觀,卻會影響今世及後代子孫的中心思想,成爲是非對錯的判準依據,以及社會是否還能穩定運作的核心基礎。價值與倫理的底線一旦重畫,要想再回頭,戛戛乎其難矣!不幸的是,捨棄對價值倫理的堅持,只求選戰勝利的競選過程,正在拖住臺灣往下沉淪,距離「選賢與能」的理想,愈來愈遠。
我們做選民的,難道只能做候選人的粉絲,對我們喜歡的候選人,做沒有價值與倫理考量的無條件崇拜,而甘願放棄用選票對倫理與價值表態?難道我們看重的,只有一黨一人的能否勝選,而不在乎這個黨、這個候選人說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那些話、那些事,是我們可以接受的言行,還是我們可以用來教育子弟的規範?如果我們一向不能容忍說謊欺騙、目無法紀、貪污腐敗、抄襲剽竊、外遇好色,也不希望下一代認爲,這些是無可厚非的政治文化,難道,當我們可以用選票表達我們看重什麼價值與倫理規範時,卻願意放棄這個表態的機會?
至於說到範圍更大,關乎國家安全、兩岸局勢的價值,除了「毋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基本信念,「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再其次纔是伐兵,「其下攻城」,這難道不是我們該追求的「能和平,就不要戰爭」的價值觀?明明有比較安全的選擇方向,爲什麼偏要將國家前途放到賭桌上去拚輸贏?
是的,投票日,我們這些選民,要針對我們到底看重什麼價值與倫理規範,做出重要抉擇;投票日,也是我們這些選民,要共同承擔抉擇的結果,尤其是中間選民,更應該成爲關鍵的價值底線把關者。
當某些選民只在乎輸贏而不顧一切的此時此刻,我們最看重的盟邦美國,卻已憂心忡忡地決定,要在臺灣選舉結束後,立刻派非官方代表團訪臺,以穩住臺海大局,對比選前之夜的鑼鼓喧囂,這種「禮失而求諸野」的盟邦冷靜提醒,豈不是凸顯「當局者迷」的莫大諷刺!
(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