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晶品城轉型至今無下文 議員:市府對業者督導不力

新竹市首座BOT立體停車場及複合式購物中心「晶品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原預計今年底改裝完工並轉型的「晶品城」如今仍大門深鎖,宛如一座空城,民進黨新竹市議員劉康彥在議會質詢時指出,市府對業者督導不力,默許業者擺爛長達8個月,嚴重損及市民使用公共空間的權益;市府迴應,晶品城BOT案目前由業者針對附屬事業進行轉型規畫中,市府會持續督導。

市府交通處指出,竹市林森路立體停車場BOT案及其附屬事業商場,依照市府於2013年與民間機構(晶品開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訂立的投資契約規定履約,該場於2016年10月8日正式啓用。晶品公司皆依2013年與市府所簽訂生效的合約內容,持續履約且依投資契約繳納權利金,該公司自今年初封館改裝,並同時評估未來營運規畫。

交通處指出,有關晶品城BOT案,市府會持續督導業者以市民福祉爲主,並協助該公司未來後續營運規畫。此外,有關晶品公司與攤商爭議部分,是該公司與攤商間的契約糾紛,該公司應依契約與攤商循司法途徑處理,以求公平合理解決相關爭議。

交通處表示,民間投資(BOT)推動公共建設,是希望透過民間資金及借重其工作效率、專業經營能力,政府與民間透過合作促進商業發展,只要業者符合都市計劃土地使用管制相關規定,且以活力及創意思考來做該區位的有效營運,市府均樂觀其成。

交通處強調,新竹市晶品城與臺北市京華城完全無關,案情內容及型態完全不相同,希望外界勿有不當連結,造成市民錯誤認知,期待轉型後能重新帶動舊城周邊發展及興盛竹市商圈。

劉康彥指出,今年3月他揭露晶品城打算轉做長照,網路也盛傳將關門歇業,才迫使市府出面解釋,承認已審查變更使用許可,同意業者從原本的商場改經營長照機構,業者也對外聲明,強調轉型是必要之路,將閉館改裝,預計今年底前完工,但如今卻是一場空。

劉康彥說,這是市府的BOT案,新業者無視契約在先,限時舊攤商捲鋪蓋走人,大家擔心血本無歸,但市府態度冷血,稱爭議均由業者負責。

劉康彥表示,針對他的質疑,市府當初透過新聞稿,要求他「勿用片面資訊否定BOT專業委託精神,並讓願意真正投入新竹市發展的廠商能有信心,期盼轉型後能重新帶動周邊發展及興盛」,這形同替新業者背書,但如今晶品城除停車功能,整棟大樓依舊荒廢在原址,試問市府,業者的專業何在?何時才能迎來周邊發展及興盛?

劉康彥說,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因「京華城案」疑似涉貪遭收押,並牽連相干前北市府局,他提醒市府基層,日後無論是審查晶品城或其他個案,一定要堅持專業、保護自己,不要成爲可割可棄的犧牲品,更不能淪爲共犯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