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煤質快檢技術在全產業鏈示範應用
記者從國家能源集團獲悉,10月24日,融合光譜煤質快速檢測技術正式發佈,並首次在煤炭生產、電力、運輸、化工等全產業鏈成功示範應用,標誌着我國煤炭數質量管控邁入人工智能時代。
該技術是一項集煤質快檢核心裝置、AI模型與數質量管控平臺於一體的原創性技術,由國家能源集團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旗下海康威視聯合研發。該技術實現了對煤炭成分中熱值、水分、灰分、硫分的精準檢測,攻克了傳統煤炭檢測技術檢測數據延遲、失真及成本高等難題。
10月24日10點,在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安裝於準能選煤廠785商品煤膠帶機中部的煤質快檢核心設備,正在對當天裝車外運的商品煤煤質進行實時檢測。僅兩分鐘後,涵蓋發熱量、水分、灰分、硫分等多項指標的數據信息已傳輸到下游用煤單位。這套設備可實現當天10列裝車共計4.1萬噸商品煤全部過檢,每車傳輸10組數據,一天共傳輸100組數據。
煤炭是國家能源的基石,2023年我國原煤生產和進口煤量共計51.84億噸,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營收達3.5萬億元。煤炭質量數據是煤炭生產、銷售結算、利用的關鍵基礎數據。長久以來,依賴化學手段的傳統煤質檢測技術,存在過程複雜、操作差異大、流程長、數據緩、風險大、結算週期長等諸多問題,制約了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相較於至少8小時的傳統檢測週期,融合光譜煤質快速檢測技術在整列車採樣完成後僅需2分鐘就可獲取檢測結果。同時,單列車的檢測煤量可達1噸以上,是傳統1克煤樣檢測量的百萬倍。
該技術也爲煤炭消費領域帶來了重要突破。在中國華能集團錫林郭勒熱電廠,煤質快檢與皮帶秤數據的不落地快速結算模式,實現煤炭數質量數據的自動獲取和實時結算,檢測精度達到傳統煤質檢測水平,交易資金沉澱成本大幅降低,每月可減少資金成本17餘萬元。
國家能源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計劃到今年底,將在新疆、寧夏、晉陝蒙核心區、蒙東四大產煤區相關礦點、外購煤站臺和部分電力、煤化工企業部署應用80多臺煤質快檢裝置,將實現對煤炭、電力、港口、化工等上下游的煤質快檢覆蓋。(姚亞奇)
《光明日報》(2024年10月25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