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儲能指向高質量發展,行業頑疾亟待正確指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費心懿、實習生朱可馨 上海、寧德報道
隨着2022年《“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的發佈,我國的新型儲能產業步入了高速發展期。
截至2024年9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5852萬千瓦/1.28億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約86%;今年前八個月,新型儲能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21.00%。
在10月31日舉辦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副司長邊廣琦就表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多地出現持續性高溫,20個省級電網負荷創歷史新高,國家能源局積極引導各地科學建設併合理調用新型儲能,在傳統電力保供手段基礎上,推動新型儲能充分發揮“超級充電寶”功效,爲頂峰時段電力保供貢獻了關鍵力量。
然而,由於行業增長過快,行業中出現了諸多影響長期健康發展隱患。從業人士認爲,出臺相關的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對儲能行業的長期穩健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製造端未來三年目標“初稿”公開
11月6日,工信部公開發布了《新型儲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提出了未來三年的新型儲能製造業的發展指引。
其中包括,到2027年,我國新型儲能製造業全鏈條國際競爭優勢凸顯,優勢企業梯隊進一步壯大,產業創新力和綜合競爭力顯著提升,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新型儲能製造業規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億元以上規模的生態主導型企業3~5家。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長壽命、經濟可行的新型儲能產品供給能力持續提升。
《徵求意見稿》還指出了未來三年,產業主體集中、區域集聚格局基本形成,產業集羣和生態體系不斷完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顯著增強,標準體系、管理體制和市場機制更加健全。新型儲能系統能量轉化效率顯著提升,熱濫用和過充電不起火、不爆炸,實現新型儲能電站電池模塊級精準消防,保障全生命週期使用的安全可控。推動新型儲能製造業更好滿足電力、工業、能源、交通、建築、通信、農業等多領域應用需求,爲推動能源革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堅實物質保障。
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該文件的出臺對進一步推動多樣化綠色低碳新型儲能技術路線和數智化系統集成技術創新和迭代升級進行了科學引導和規範管理。
受益於我國長期在新能源領域積累的技術沉澱、創新優勢、人才優勢,智能化裝備製造優勢以及供應鏈管理所形成的完備工業體系爲新型儲能產業鏈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尤其是形成了以鋰離子電池爲代表的大儲、工商儲、戶儲、應急電源、綠色微電網等爲代表的先進完善的產業體系。該文件還重點強調了對產能要進行優化佈局,儘量避免低端產能和同質化產品重複建設,這有利於進一步增強企業整體抗風險能力。
與此同時,不同技術路線的綠色新型儲能技術在規模化工程應用上,需要更多的運行經驗和運行數據的積累,不斷驗證技術可行性和商業模式創新。“安全、經濟、綠色”是新型儲能技術的創新發展方向。這就需要產業鏈協同創新,進一步開發針對電芯級別的本質安全技術和高可靠數智化系統集成解決方案。
劉勇認爲,未來,儲能產品需要從設計階段即充分考慮上游材料獲取、產品製造、運維及回收、綠色與碳足跡等環節的低碳發展需求,並從全產業鏈環節和全生命週期進行碳排放管理,推動綠色儲能技術的可持續發展。
行業應當走出野蠻生長期
然而,當前新型儲能產業發展速度較快,出現了若干阻礙行業健康發展的挑戰。
2020年到2023年間,國內新增儲能相關公司數量超過5萬家,各行各業均有跨界者參與,導致行業內部質量參差不齊,市場競爭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此外,近期大型儲能電站集中招標中,屢見低於成本價中標的現象,導致產業面虧損。在成本回收機制上尚不明朗,難以獲得經濟效益反過來又不利於產品質量。在海外,新型儲能電站的安全問題屢有發生。
在今天舉辦的世界儲能大會上,寧德時代董事長兼CEO曾毓羣談到,儲能行業迅速發展,新增新型儲能裝機直接推動經濟投資超過1000億元。但在發展過程中,很多企業把儲能行業當作是一個低門檻的金礦,抱着短期淘金的心態進入,以至於行業現在野蠻生長,亂象頻出。
曾毓羣強調,作爲能源轉型的關鍵基礎設施,儲能行業不能“亂”。但能源轉型的需求也要求我們絕不能“慢”,行業必須在快速增長中同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曾毓羣提出,根基正不正、深不深、牢不牢,決定了整個行業的命運。作爲電力系統的基礎設施,儲能一個環節的故障,不僅牽扯到生命財產的安全,還會連鎖引發一系列公共設施的停擺。一次事故,將帶來整個行業的信任危機。儲能行業有門檻,門檻非常高,就是高可靠。
曾毓羣還談到,高價值,是行業良性發展的內驅力。
“行業要發展,就要爲社會創造價值。我們應該有共識,以低質、減配實現的‘低價’,不具備經濟效益,更沒有可持續性。我們不拼價格,要拼價值。能源安全關係國計民生,一旦整個行業被打上‘低質低價’的標籤,那就是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作爲一個技術高度密集的產業,只有聚焦價值競爭,創造‘高價值’產品,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曾毓羣強調。
邊廣琦也談到,國家能源局認真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積極構建新型儲能發展政策“四樑八柱”,同時對於行業關心的問題,持續深化有關工作:
一是強化頂層設計。組織開展“十五五”新型儲能發展需求研究,並形成階段性成果。按照“十五五”能源規劃編制總體安排,將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加強與能源、電力等規劃銜接,開展“十五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研究編制工作,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是推動技術創新。新型儲能技術創新不斷涌現,一批壓縮空氣儲能、液流電池儲能、鈉離子電池儲能落地實施,多個構網型儲能項目開展驗證。我們將依託新型儲能試點示範項目、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等,持續鼓勵新型儲能技術“多元化”發展,推動新型儲能技術進步。
三是引導科學評價。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快,技術路線多元,應用場景豐富,科學規範評價新型儲能運行情況,是當前行業發展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爲此,我們正在組織相關單位開展新型儲能評價指標體系專項研究,已形成一些初步成果,擬適時在行業內推廣。
四是加強國際交流。世界各國均在大力推進能源轉型,並積極發展新型儲能。我國新型儲能產品出口海外,爲世界能源轉型發展貢獻了中國力量。我們將通過“一帶一路”“APEC”等合作機制,加強國際交流,助力中國企業更好“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