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陸經貿切香腸 北京以「窮臺論」壓迫臺灣

中國宣佈中止部分ECFA關稅減讓,將對臺出口造成衝擊。圖爲高雄港貨櫃碼頭。(記者劉學聖/攝影)

從禁止臺灣農漁產品輸中國大陸,到逐步中止臺輸陸產品的ECFA關稅減讓項目,大陸正以切香腸式的經貿手段,慢慢切割與臺灣之間的關係,這不僅打擊在臺生產出口大陸的臺企,更以「窮臺論」來壓縮臺灣的經濟發展,而且一旦臺灣和大陸的經貿臍帶被完全切斷,臺灣在全球經貿市場的發展將遭受更大挑戰。

兩岸關係不佳,大陸兩年多年對臺灣的食品、農漁產品以檢驗檢疫不合規定禁止輸入,接着宣佈涉及2455項的對臺貿易壁壘調查,去年底進一步對ECFA開刀,針對臺灣石化領域12個稅目產品取消ECFA關稅減讓,以及在今年初挑在總統大選前幾天,預告將針對農漁、機械、汽車零配件、紡織產品取消ECFA關稅。

一切幾乎都是在明示,民進黨若是繼續執政、未讓兩岸關係回穩,大陸也未必要對臺灣讓利。只不過,時隔四個多月,大陸31日才宣佈中止ECFA關稅減讓項目擴大到134項,範圍愈來愈廣、力度愈來愈大。這中間最重要的一項事件,就是賴清德總統發表兩岸「互不隸屬」就職演說。

中國財政部宣佈上述舉措後,國臺辦立即發佈新聞直言,「賴清德當局」頑固堅持臺獨立場,讓大陸不得不中止更多減讓項目。

這恐怕是大陸首度明確公告因政治問題對臺實施經濟制裁。國臺辦的表述中有一句話:「搞臺獨就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只會讓臺灣企業、民衆利益受損」。其中,「搞臺獨就沒有發展」,頭一次成了彼此互斥的對立條件。

這話可解讀爲:當兩岸沒和平,臺灣自然就沒發展;但也可理解成:大陸認爲臺灣既已完全悖離一中立場,全心走向臺獨,只好遏制臺灣經濟發展,作爲反制臺獨的工具。後一種解讀值得臺灣警惕,如果這是大陸今後對賴政府的對臺新政策,即代表大陸有意開始具體實踐曾經喧騰一時的「窮臺論」。

根據國臺辦發佈的新聞稿,大陸一如既往歡迎和支持臺胞臺企到大陸投資發展,爲臺胞臺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這是一套「內外有別」的措施,在臺企業將逐步失去ECFA的關稅減讓,若無法升級最終可能遷移或關廠,失去競爭優勢。

另一方面,隨着中國影響力日增,臺灣要與世界各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加入國際組織,各國都會衡量兩岸關係,一旦臺灣失去與大陸之間穩定的經貿聯繫,各國和臺灣的合作也會思考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