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賴總統激化統獨 民憂禍在其中

賴清德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總統五二○就任,本報「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顯示,兩岸政府關係敵對比去年上升,認爲「臺灣獨立」因素導致兩岸轉趨緊張又比去年明顯增加,足見「務實臺獨工作者」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今年調查指出,賴總統的獨派色彩,雖讓主張「儘快獨立」的佔比提高,但主張「儘快統一」的比率也升高,可見過激臺獨也會出現反作用力,催化部分民衆向統一表態。

賴總統就任後多次提到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但這樣的表述,不僅被批評違反憲法「中華民國自由地區、大陸地區」的條文,已有「兩國論」之實,利弊得失也引發爭論。

本報調查顯示,認爲上述兩國互不隸屬利多於弊或利弊各半合佔三成三,卻有近五成四認爲弊多於利。賴總統以該論述推動「和平四大支柱」,並且一說再說、樂此不疲,但民調反映如此,恐系賴政府「自我感覺良好」,渾然不知憂心「禍在其中」的民意感受。

近日,賴總統除了進一步表示「民主臺灣與專制中國互不隸屬」,更措詞強硬稱「絕不可能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拒籤和平協議雖是他的一貫立場,但總統一言足以興邦,也足以喪邦,兩岸若想追求和平,就不該放棄任何可能。更何況,和平協議在臺灣果真毫無討論空間?恐怕未必。

賴總統強力催生「全社會防禦韌性委員會」,既在強化國家面對各種險阻及災難的「韌性」,就不該偏廢任一能力。真正的韌性不是一味強硬,一味強硬叫做任性;所謂疾風知勁草,一味強硬只會折斷莖脈,若要韌性,就必須保有彈性。

一紙和平協議固然未必靠得住,但國家整體策略必須細心拿捏,更不能只靠總統的一張嘴。

賴總統有其執政抱負,諒必不想讓國家置於兵兇戰危;對岸也常非友善,但以小事大,必須拿出耐心、智慧。就像賴總統喜愛引用的金庸小說名句「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執政者有無「真氣」,就在能否體察民心、符合民意。本報民調數字,已經指出趨吉避凶的民心方向,就看賴總統是否願意參考、虛心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