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眼/合作非分贓 只怕各有盤算

大選逼近,藍白合備受矚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衆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拋出藍白合以民調決勝,昨天再強調「輸的人退選,不是當副手」,對於是否陷入贏者全拿,則說「反正會組聯合政府」。連日來,柯文哲對藍白合的說法「忽硬忽軟」,除了持續測試國民黨,也難掩民衆黨以小博大的背後盤算。

柯文哲日前針對國民黨開出「不要比民調」與「國民黨一定要當正的」兩條件,反嗆「這算哪門子合作」,顯現他對藍白合「硬的一手」;但隨後參與中華戰略學會活動,卻又表示「放心好了,最後一定會合的」,馬上改露「軟的一手」。昨天「輸的人退選」、「反正會組聯合政府」,同樣是硬中有軟。

自承以毛澤東爲師的柯文哲,在藍白合話題上,不但掌握主動話語權,一路壓着國民黨,更讓擔心藍白合破局的藍軍只能被動接招,不口出惡言。

然而,柯一面說「最後一定會合的」,但爲凸顯民衆黨超越藍綠,卻直指藍綠「選舉是他們分贓的前奏」,一下又把政黨合作貶爲「政治分贓」。

事實上,許多國家早有「聯合政府」之例,透過政黨聯盟方式在國會取得過半席次,進而籌組聯合政府,並經正式談判,簽下白紙黑字協議,目的在穩定政局及國家運作。例如,二○一○年,英國工黨政府在大選中落敗,失去執政權,保守黨贏得最多席位,但未達執政所需多數,因此,兩黨高層都期待與自由民主黨組建聯合政府。後來,自由民主黨與保守黨達成協議條款並公之於衆,由保守黨領袖卡麥隆擔任首相,同時任命自由民主黨領袖克萊格爲副首相。

臺灣二○○四年總統大選已有「連宋配」國親合作,可見政黨能否合作,端視有無意願及如何談判;若擔心流於密室政治或所謂「選舉分贓」,大可將政黨協議公諸於世,不但透明公開,社會也自有公評。

「藍白合」在立委選舉、立院召委合作,已可見初步默契;但進入總統大選的深水區,除了誰選總統,立委輔選、內閣人事、重大政策合作,都必須談。政黨之間不怕談判,就怕各懷鬼胎,名爲合作,暗地只圖壯大自己;一旦錯失合作的黃金時間,終將淪爲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