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注視」是溫柔版野火集?龍應臺:我愈寫愈「大」
2020年12月24日早晨,龍應臺用吉普車載着兩隻貓、兩隻小土狗、七隻母雞與三隻來亨雞,從屏東潮州鎮搬到臺東都蘭村,展開太平洋畔的山居生活。她一步一腳印走入山海林野,歷時四年完成描述山林野居生活的新書「注視──都蘭野書」。記者陳宛茜/攝影
新書「注視」封面中,作家龍應臺穿着粗布長褲與長筒雨靴,走進深山準備「巡水」。她仰望天空,不知道即將到來的颱風,會爲她在臺東都蘭的家,帶來什麼樣翻天覆地的改變?「過去我所有的知識來自文字的閱讀」,70歲以後、人生剩下不多的時間中,「我還要用二手資料認識這個世界?」龍應臺說,這一次,「我要用我的身體去認識這個世界。」
2020年12月24日早晨,龍應臺用吉普車載着兩隻貓、兩隻小土狗、七隻母雞與三隻來亨雞,從屏東潮州鎮搬到臺東都蘭村,展開太平洋畔的山居生活。她一步一腳印走入山海林野,歷時四年完成描述山林生活的新書「注視──都蘭野書」。
在新書媒體茶敘中,龍應臺放映8分鐘的紀錄片,用鏡頭記錄她養雞、林中行走、與部落姐妹飲酒、深山巡水的山林野居生活。她形容這四年的生活是「到博物館工作」,常設展是兩座大山和星光燦爛的天空,特展則是颱風、地震,以及「一條眼鏡蛇突然爬進廚房」。
「現代人往往浪漫化田園生活,但田園的美好是複雜與多層次的,大自然不會只給你『美好』,田園的『美好』也包括地震、毒蛇與蜜蜂。」龍應臺說,在都蘭居住四年,她已經習慣打開馬桶時先看看裡頭是否有蛇、癩蛤蟆,進入草叢前先穿長筒雨靴。而所居之地沒有自來水,得挖井接水管接引山泉,颱風前先「巡水」關閉閘口,防止颱風帶來的滾滾黃沙衝進家中。「斷水」時也得走進山林深處,查看接引山泉的水管那裡斷了?
生活于山林的經驗也讓龍應臺出現迥異於城市人的思考與觀點。她發現,臺灣每公頃農藥用量高達17公斤,是「全球第一」的臺灣奇蹟。而臺灣是全世界缺水排名第22名的國家,每人平均用水量卻是全世界第2名,「但這些數據沒人關心」。而城市人對臺風假的渴望,跟農夫擔心颱風吹毀一整年的收成形成強烈對比。而這種渴望導致媒體誇張颱風的強度,導致臺灣的氣象新聞失準,影響農民的判斷。看完「注視」用散文的抒情筆調溫柔探討社會議題,出版此書的時報董事長趙政岷形容,「注視」其實是「溫柔的野火集」。
有人問龍應臺,從寫家國的「野火集」到寫家人的「親愛的安德烈」、「目送」,到現在寫山林生活的「注視」,「你是不是從『大』寫到『小』?」龍應臺認爲,她的答案是「倒過來」,新書「注視」中探討人類和自然萬物的關係,這個命題比野火集探索的家國社會議題更爲巨大,「我是愈寫愈『大』,而不是愈寫愈『小』」。
2020年12月24日早晨,龍應臺用吉普車載着兩隻貓、兩隻小土狗、七隻母雞與三隻來亨雞,從屏東潮州鎮搬到臺東都蘭村,展開太平洋畔的山居生活。她一步一腳印走入山海林野,歷時四年完成描述山林野居生活的新書「注視──都蘭野書」。記者陳宛茜/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