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調研行之看區域·大灣區篇|粵港澳大灣區: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新華社廣州12月9日電 題:粵港澳大灣區: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新華社記者 珠江奔流不息,灣區千帆競渡。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既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近年來,粵港澳三地攜手同心,風雨兼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5年多來,大灣區經濟總量從超10萬億元上升至超14萬億元,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1/9的經濟總量。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下,香港、澳門正更深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一國兩制”實踐不斷豐富,充滿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正在拔節生長。
探索發展新路向
從空中俯瞰,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的一棟棟建築如同繁體的“夢”字,來自深港等地的青年在這裡開啓尋夢之旅。截至今年12月初,夢工場累計孵化創業團隊1374家,其中港澳及國際團隊955家。 如今,前海已成爲深圳與香港關聯度最高、合作最爲緊密的區域之一。在前海工作生活的港人超過1萬人,在前海註冊的港資企業超過9000家,全國首家港資控股的消費金融公司、公募基金公司、合資證券公司等均落戶前海。 5年多來,粵港澳攜手前行、探索新路,經濟總量超過14萬億元,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呈現發展新氣象。 在大灣區西翼,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現代化建築林立。15年前“蕉林綠野,農莊寥落”的橫琴,已成爲充滿生機活力的創業沃土。 橫琴跨境電商及直播基地(華髮)創新產業園內,主播們在各直播間熱火朝天地推介着產品。產業園總建築面積超72萬平方米,已與多家知名頭部企業以及橫琴、澳門電商企業簽約。 “相信未來澳門企業定能在橫琴迎來發展的春天。”首批入駐產業園的電商企業、澳門新大陸全球購董事局主席劉金東表示,產業園的快速建成落地極大地推動了橫琴電商產業發展,園區系列政策也讓澳門企業倍感溫暖。 當下,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和現代金融產業等“四新產業”正在橫琴茁壯成長。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6521家澳資企業落戶橫琴。橫琴上半年澳資企業增加值接近19億元人民幣,成爲內地澳資企業最集中的區域。
開拓發展新空間
從深中通道91米高的懸索橋上空俯瞰,碧海藍天之間,長橋如龍蜿蜒,一條流動的多彩“車河”沿橋快速跨越珠江兩岸。 僅118天,深中通道車流量就突破1000萬車次。而與深中通道同樣跨越伶仃洋的港珠澳大橋開通後,經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數量目前已達6000萬人次。 5年多來,粵港澳攜手深化互聯互通,大灣區車暢、人興、財旺,呈現出聯通交匯的新氣象。 世界級機場羣、港口羣、新型基礎設施體系加快構建,人員、車輛、貨物、資金等要素跨境流動更加高效便捷。2023年,隨着“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落地,港珠澳“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交通好方便!”今年國慶假期,香港居民陳志豪駕駛單牌私家車經港珠澳大橋從珠海入境,一家人先去中山品嚐美食,然後經深中通道前往深圳遊玩再回港,一天就“打卡”了3座灣區城市。 隨着“港澳藥械通”“灣區社保通”“跨境理財通”以及政務服務“跨境通辦”等一批標誌性事項落地實施,粵港澳三地正在發揮綜合優勢、創新體制機制、促進要素流通。 今年3月1日,橫琴深合區正式實施分線管理政策,琴澳一體化迎來突破性進展。截至今年11月,經“一線”橫琴口岸進出境人數超1493萬人次,進出境車輛超160.6萬輛次;“二線”通道驗放出區車輛超1269.8萬輛次。
增添發展新動力
今年11月,以“開放科學 勇立潮頭”爲主題的大灣區科學論壇在廣州南沙舉行。這是該論壇首次由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共同主辦,集中展示了粵港澳科技創新合作成果。 此次論壇開幕式和主論壇舉辦地南沙,正逐步成爲推進大灣區科技設施聯通、科技要素暢通、創新鏈條融通的重要樞紐。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成爲《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出臺後落成的首個合作項目,廣州超算南沙分中心爲港澳及海外200餘個科研團隊提供服務,華南技術轉移中心實現300餘項粵港成果需求精準對接。 廣東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表示,5年多來,以廣深港、廣珠澳科創走廊和深圳河套、珠海橫琴創新極點爲主體的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框架基本建立。 與廣州南沙隔着珠江口對望的東莞,已佈局可探索微觀世界的“超級顯微鏡”——中國散裂中子源。香港青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簡宏希說,“大科學裝置對基礎研究和企業創新的促進作用越發重要,散裂中子源可有效輻射港澳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科研和應用需求。” 如今,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面向港澳開放,支持港澳科研機構牽頭或參與廣東省財政科研項目,全省科研經費跨境撥付至港澳累計超過4.6億元人民幣。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羣已經連續五年蟬聯全球第二位。 廣東省科學院黨委書記廖兵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原始創新、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能力持續增強,產業與科技互促雙強水平不斷提高,成爲中國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最爲活躍的重大戰略區域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