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情糟透了 貧窮感擴大

主計總處統計,從家戶所得差距、經常性薪資佔比到勞務報酬佔GDP比重等指標,二○一六年以來持續惡化,貧富差距擴大,國內民衆的體感貧窮也日益嚴重。本報資料照片

近十年我國經濟成長率年年成長,二○二一年經濟成長率高達百分之六點五三,但民衆的貧窮感卻愈來愈深。從主計總處的三個薪資指標可發現,無論是個人所得差距、經常性薪資佔比、勞務報酬佔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自二○一六年以來持續惡化,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財經學者表示,臺灣應加大力道發展如科技業這類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高值化產業愈多,國人高薪的機會就愈大。勞動學者則建議透過如工會、ESG指標等外在制衡力量,讓企業薪資透明化,且須留意薪資M型化不僅存在不同產業,同一公司高階主管和基層員工的薪資所得同樣存在分配不均惡化情形。

圖/經濟日報提供

人民貧窮感引來立委關切,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週三將邀請審計長陳瑞敏、主計長朱澤民、財政部長莊翠雲、經濟部長王美花就「受僱人員報酬佔GDP比率創新低,貧富差距十年新高,政府提升企業加薪意願改善所得分配因應對策」進行專題報告。

主計總處數據資料顯示,二○二一年我國受僱人員的報酬佔GDP比重降至百分之四十三點○三,爲史上最低;而營業盈餘佔比百分之卅六點五三,卻創新高。主計總處二○二二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顯示,依每戶可支配所得高低將戶數分爲五組,二○二二年最高百分之廿家庭每戶和最低百分之廿家庭每戶所得差距六點一五倍,自二○一六年蔡總統執政以來,該指數已從六點○八倍擴增至六點一五倍,增加○點○七倍。

另一個指標則是從受僱員工的勞動報酬結構去觀察。根據主計總處發佈的二○二二年事業人力僱用狀況,受薪階級每月經常性薪資佔比從二○一六年的百分之六十八點五下滑到六十六點三;非經常性薪資佔比則從百分之十七點六上升到百分之十九點九。如此的薪資結構變化,也愈來愈不利於受薪階級。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建議,臺灣宜多發展高值化,且是面對全球市場具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若勞動市場這樣的產業愈多,國人平均薪資提高的可能性就會愈大,而一旦勞動力多流到這些有競爭力的產業,雖然可能會造成其他產業勞動供給減少,但如果勞動需求固定,這些產業的薪資也會跟着必須提升。因此,讓臺灣有競爭力產業能有更好的發展,自然會帶動整體薪資的成長。

臺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指出,經常性薪資佔比逐年下降,主要是企業爲規避法定勞動成本所做的結構調整,美其名是鼓勵員工表現好一點就多一點績效獎金,其實是資方將企業經營的風險轉嫁給勞工。他建議主管機關,宜規定上市櫃企業定期發佈公司內部高階主管和基層員工的薪資倍數,有助薪資透明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