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七零團絲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軍揚——戈壁灘上創奇蹟

來源:經濟日報

“逆境的磨練孕育不凡的價值,沙棘就是在艱苦的環境中,結出了營養豐富的果實。”“要學習沙棘那樣的生命力,能在殘酷的環境中頑強地生存繁衍。”“既能防風固沙、改善生態,又能實現增收致富,沙棘就是這樣神奇”……一見到新疆一七零團絲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軍揚,他便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他眼中的“沙棘精神”。

王軍揚自2009年從塔里木大學畢業後,便來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九師一七〇團,成爲一名西部計劃志願者,此後就紮根在這個地處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西北邊緣的團場。從那時起,他便與沙棘結下了不解之緣。15年來,他和鄉親們種植沙棘,創辦加工企業,讓小沙棘變成了增收的“金果果”,在荒涼的戈壁灘上創造了綠色奇蹟。

紮下深根

坐落於山地丘陵、荒漠戈壁之上的一七〇團,是兵團第九師最爲艱苦的團場,地處風頭水尾,土壤貧瘠。作爲“兵三代”,王軍揚一直有個願望:像他的父輩們一樣,駐守邊疆,建設團場,改善環境,帶領鄉親們增收致富。“剛到一七〇團,我就像一棵新苗,工作經驗和實踐能力都有待提高,只有紮下深根才能實現枝繁葉茂。”王軍揚說。

一七〇團爲改善生態環境,曾嘗試推廣種植蘋果、沙棗、枸杞等作物,但都沒有試種成功,最後選擇了不怕風沙侵襲、不懼寒冬酷暑的沙棘。王軍揚大學畢業之際,正是一七〇團開始大規模推廣種植沙棘之時。

“土地硬得很,根本鏟不動,只能先用鎬鑿,再用鐵鍬一點一點地挖,才能埋下沙棘苗。”王軍揚回憶說,“手上磨出血泡是常事,有時傷口結成血痂,粘在手套上,得回到宿舍用溫水泡一泡,才能把手套摘下來。”

除了與堅硬的土地搏鬥,還要面對大風天氣。在一七〇團,常遇到極端天氣,大風說來就來,有時風力瞬間可達11級。“大風吹在臉上,像刀刮一樣。而且大風往往伴着低溫,特別冷。”即便是這樣,王軍揚和鄉親們還是帶上水和乾糧,在野外種沙棘,一干就是一天。

來到一七〇團的第二年,王軍揚擔任團林業站副站長,主要負責沙棘育苗、沙棘種植、沙棘新技術新品種推廣應用等工作。擔任林業站副站長職務的兩年間,他完成了14000畝沙棘林的種植任務,而且成活率高達90%以上;推廣了沙棘硬枝扦插技術,實現當年出圃60萬株沙棘苗,使當地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在擴大種植面積的同時,更要優化品種,培育出適合當地的優質沙棘苗。“爲尋找到更優質、更適宜的沙棘苗,我跑遍了國內沙棘主產區,聽說哪有好苗子,馬上就趕過去。”經過反覆比對、試種,王軍揚和同事在47個沙棘品種中,篩選出3個最適合的優良品種。

從嫩枝扦插調整到硬枝扦插,育苗時間從夏季調整到冬天再調整到春天……爲提高育苗成活率,王軍揚和同事反覆調整種植方案。“一定會有更適合一七〇團的品種,一定能找到更適合的培育方法。”那時,這句話成了大家的口頭禪。憑着一股子鑽勁,他們將育苗成活率從30%提高到80%。

蹲苗育芽

2012年,25歲的王軍揚擔任一七〇團六連黨支部書記。“一方面,要盡職盡責,以職工羣衆爲師,爲職工羣衆服務;另一方面,要在連隊蹲苗育芽,不斷錘鍊自己,提高工作能力。”赴任之初,王軍揚給自己定下目標。

上任伊始,王軍揚走訪全連職工,瞭解大家的生產生活情況和對未來的打算。走訪中,大家期盼儘快走上致富路的願望,深深印在他的腦海中。於是,王軍揚暗下決心,要爲職工羣衆致富、爲團場和連隊發展不懈努力。

王軍揚發現,按連隊現有條件,應該能發展得更好。他與大家一起分析設施農業市場前景,帶領大家去先進地區考察學習,讓職工開闊眼界、學習技術、瞭解市場,增強他們的發展信心。

在王軍揚擔任六連黨支部書記期間,六連溫室大棚從122座增加到298座,一線承包職工從56人增加到142人,承包大棚的職工佔全連的95%,職工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多。

只要職工有困難,王軍揚必有迴應。在六連,“有困難找王書記”成了連隊職工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一名連隊職工曾陷入生活困境,王軍揚瞭解情況後,就根據政策,幫助他申請創業就業小額貸款,選定生豬養殖創業方向。

轉年,這名職工就徹底擺脫了困境,家豬存欄數達到了400頭,年收入高達25萬元。“王書記看到我遇到困難,比我還着急。在他的幫助和鼓勵下,我看到了希望,現在我會帶動更多人一起增收致富。”這名職工激動地說。

在連隊工作期間,王軍揚一直心繫沙棘。他始終在思考:如何更好利用沙棘的經濟價值,讓沙棘爲職工增收作貢獻。王軍揚對記者說,“沒有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很難持續釋放,只有做到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顧,才能更好推廣沙棘種植”。

勇闖市場

“沙棘全身是寶,富含維生素、黃酮、有機酸、氨基酸、多糖等,可以加工成食品、飲料,也可作爲化妝品等的原料。此外,沙棘果實、種子、葉、皮等還具有消炎、殺菌、止痛等功效。”說起沙棘,王軍揚如數家珍。

2019年6月,王軍揚牽頭成立了新疆絲路沙棘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社員140餘名,服務一七〇團九成沙棘種植戶。在當年舉辦的全國沙棘學術交流會上,王軍揚積極對接加工企業,獲得訂單。此後,他帶領合作社勇闖市場,一七〇團沙棘漸漸供不應求,還實現了出口。

他們又與陝西一家公司合作,共同成立了新疆一七零團絲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引進了沙棘原漿提取、沙棘果油分離、沙棘籽油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設備,併成功推出沙棘乾果、沙棘原漿、沙棘凍幹全果粉、沙棘茶葉等產品,在沙棘加工上不斷取得突破。

“發展沙棘產業,重在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經過不懈努力,如今,王軍揚帶領的團隊在大果沙棘新品種繁育、大果沙棘標準化種植園建設、機械化採收等方面均已達到全國先進水平。團隊還與石河子大學機械電氣工程學院合作,研發出沙棘採收機械,爲實現沙棘產業規模化種植及降低種植成本提供解決方案。

“種植戶想要有穩定收益,就得培育特色產品,形成產業鏈條。”王軍揚說,“我們從基礎抓起,打造有機綠色、純天然、無污染沙棘類產品。再通過培育優勢品牌,擴大市場份額,走出新疆,走向全國乃至國際市場。”

作爲新疆一七零團絲路沙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軍揚緊盯互聯網時代發展趨勢,開展直播帶貨銷售。目前,公司線上平臺粉絲量和銷售額在行業內處於領先地位。“通過線上平臺,更多人認識了沙棘、瞭解了沙棘。”王軍揚說。

“沙棘是我的事業,也是我的老師,如今我已經走不出戈壁灘上那片沙棘林。”王軍揚感慨道,“沙棘能夠在殘酷的氣候環境中頑強生存繁衍至今,這種神奇的力量,令人敬畏。”

置身一七〇團,走進繁茂的沙棘林,王軍揚感到很充實、很欣慰。“我一定會發展好沙棘產業,帶領團場職工羣衆更好地增收致富,讓一七〇團的沙棘走向更廣闊的舞臺。”他說。 (經濟日報記者 喬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