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專訪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深化教育綜合改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並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綜合改革成效如何?怎樣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各項任務如何紮實推進?新華社記者採訪了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和川川一起來看——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訪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
懷進鵬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並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出系列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綜合改革成效如何?怎樣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各項任務如何紮實推進?新華社記者採訪了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
讓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問:如何認識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綜合改革取得的成效?
答: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體系主體框架基本確立,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新時代教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
一是建成世界最大規模且有質量的教育體系。2023年,我國有各級各類學校49.83萬所,有2.91億學歷教育在校生,專任教師1892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及程度達到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實現歷史性跨越。
二是加快補齊教育短板。我們積極推進免試就近入學、劃片規範入學、陽光監督入學,全國2895個縣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所有學段、所有學校、所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個全覆蓋”,黨的十八大以來累計資助金額2.6萬億元、資助學生16.2億人次。職業教育不斷提升服務人的全面成長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的能力。
三是教育的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從人才培養看,每年向經濟社會主戰場輸送1100萬名大學生,其中50%以上是理工農醫類人才。從科技創新看,我國“雙一流”高校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在ESI排名中,中國22所大學、39個學科進入全球前萬分之一;在自然指數年度榜單中,我國高校首次超越美國,位居榜首。
這些成就的取得,爲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對公平優質教育的期盼打下了堅實基礎。當前,教育“量”的短板已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質”的提升成爲緊迫的要求。
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
問:《決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怎樣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答: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把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擺到重要位置,充分體現出教育改革從局部、個別改革到系統性、全局性改革的特點。在高等教育領域,我們將完善科教融匯、產教融合機制,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突出聚焦三大類改革。
聚焦人才自主培養能力提升——
首先,要圍繞不同學科、不同專業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建設核心課程、出版核心教材,建立實習和科研創新所需的基礎設施與實踐項目,加強師資隊伍培養。其次,面向科技發展趨勢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急需,推進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同時推進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第三,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加速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第四,強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協同。
聚焦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首先要加強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提倡政策上和資源配置上的長期支持,實行長週期評價機制,使青年科技人才真正“十年磨一劍”。在基礎學科、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方面建立突破計劃;支持建設青年人才發展特區。
聚焦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
首先,在大學科技成果技術轉移轉化方面,更加突出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科技變革的目標導向。第二,加強創新機制和創新網絡建設,推進區域創新中心建設。第三,加強節點建設,根據不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建立技術轉移中心、成果轉化中心,從而推動建立全國的技術轉移網絡。第四,加強政策支持和人才支持,積極推進開放合作。
更好滿足人民羣衆“上好學”的願望
問:如何持續增強人民羣衆對教育改革發展的獲得感幸福感?
答:人民羣衆“有學上”的需求得到滿足後,“上好學”成爲當前教育突出的矛盾和問題。我們將按照《決定》提出的“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的要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
——努力讓人民羣衆“上好學”的願望更好得到滿足。主要舉措是推動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加快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擴優就是擴大優質資源供給,我們將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辦好寄宿制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等。提質就是提高基礎教育育人水平,我們將推動育人方式、培養模式改革,統籌推進鞏固“雙減”成果和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和課後服務質量,強化學校主陣地作用。
——努力讓學生成長成才通道更加寬闊。我們將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舉辦“少而精”的中等職業教育,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辦學能力,加快推動職業教育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真正通過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體系設計,讓不同稟賦、不同發展興趣的學生能夠有效地學習、多樣化成才。
——努力讓終身學習資源更加豐富。按照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要求,加強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完善國家開放大學體系,建好老年大學,更好推進國家數字大學建設。同時,把數字資源有效融入到全民終身學習中,助力學習型社會建設。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問:下一步如何落實《決定》中對於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各項部署?
答:我們將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相統一,發揚釘釘子精神,紮實推進各項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具體將在五個方面着力。
一是着力完善立德樹人機制。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改革創新。持續深化學生體質強健計劃、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勞動習慣養成計劃、學生心理健康促進行動等,做好學生近視防控,深入開展科學教育促進行動、青少年讀書行動等。
二是着力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積極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着力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引導廣大教師弘揚踐行教育家精神,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
三是着力發揮高等教育龍頭引領作用。深入部署和加強兩個“先行先試”: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方面先行先試;在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高“適配度”上先行先試。
四是着力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聚焦破解產教深度融合這一本質難題,深化省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推進市域產教聯合體、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試點、示範和標準建設,在校企雙向賦能、雙向奔赴,形成發展命運共同體、經濟社會與教育同步發展的良好生態,重塑職業教育發展新體制。
五是着力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完善教育對外開放戰略策略,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加快建設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加強國際教育科研合作,鼓勵國外高水平理工類大學來華合作辦學。擴大中外青少年交流,建好魯班工坊,不斷擴大中國教育“朋友圈”。
▌本文來源:新華社(記者徐壯、施雨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