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澳報》蔡英文毀諾會否影響美國對臺灣大選態度?

蔡英文在其最後一個「雙十講話」中,完全沒有提到當年她向華府作出承諾的內容,可能會影響華府對賴清德的觀感和支持力度。(本報資料照/趙雙傑攝)

蔡英文前日循例在臺北舉行的「雙十大會」致辭,由於這是她在其任內的最後一次「雙十致辭」,因而必然會對其七年多來的「政績」自我吹噓一番,以求在擡高自己的同時並順帶烘托賴清德的選情。而且,基於臺灣地區政治處境的特殊性,也必然會對臺灣地區的「定位」及兩岸關係作一番定調性的定論。

而蔡英文這最後一次的「雙十講話」,仍然繼續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且連其所擔任職務的政治基礎「中華民國憲政體制」都避而不談,卻又奢談什麼「維持現狀是確保和平的關鍵之鑰」。而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更是明目張膽地以英文「Taiwan National Day」來標示「雙十大會」的會場,向國際社會宣示「雙十節」是「臺灣國慶日」的政治立場。這不但是「兩面手法」的行爲,而且還大有撕毀其曾經向美國當局作出的莊重承諾之嫌。甚至是在一定角度上,欺騙了華府。

實際上,蔡英文在2012年首次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慘敗之後,曾經有所反省,民進黨中央也積極配合,舉辦了「華山論劍」,檢討其大陸政策。而蔡英文則更重視希望能夠得到美國的重視,在訪問美國的過程中,在民進黨駐美代表吳釗燮的精心安排下,在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演講中聲稱她將會「在『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下,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亦即她將不會搞「法理臺獨」。後來,她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又聲稱,「在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了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我理解和尊重這個歷史事實」。

正因爲蔡英文的這些政治承諾,讓華府基於「政黨輪替」的西方「普世價值」,樂見她當選上臺,與4年前全力支持馬英九連任,甚至不惜送出「護照免簽入境美國」的「大禮」,截然不同。蔡英文在當選後的「就職講話」中,爲了進一步消除美國的疑慮,爭取美國的支持,還信誓旦旦地表態,臺當局「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以及「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來處理兩岸事務。

蔡英文的這一系列動作,獲得美國的支持。美國國務院亞太首席副助卿董雲裳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蔡英文做了一些一致的公開承諾,包括推進臺灣在世界上的發展及臺灣人民的潛力,在維持海峽兩岸現狀上也有所承諾,持續與北京發展和平穩定的關係。蔡英文至今在公開場合的談話與行動都顯示,她做得非常好,且言行一致」。

蔡英文當時之所以會有此表現,是因爲吸取了兩個教訓,希望能夠消除美國的疑慮。其一,她本人是李登輝拋出「特殊兩國論」的實質撰擬者。實際上,1998年10月臺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訪問大陸時,李登輝將不是海基會成員的蔡英文,安排爲海基會代表團的顧問參與訪問大陸的活動,就是要讓她充任「監軍」的角色。果然,當時的大陸國家領導人向辜振甫提出,進行兩岸政治對話。蔡英文返臺後,特地向李登輝報告這個情況,並分析翌年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回訪臺灣,在與李登輝會面時,將會正式提出「政治對話」,討論「一箇中國」定義的建議。此後,李登輝指令她成立「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研擬小組」,而炮製出「特殊兩國論」。

美國對「特殊兩國論」是極爲憤怒的,認爲它踐踏了美國的「一箇中國」政策。陳水扁對此心知肚明,因而在構思撰寫其「520就職講話」時,就接納了美國的建議,提出「四不一沒有」。在輪到蔡英文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後,華府當然記得這筆「賬」,因而並不樂見她當選。蔡英文慘敗後,及時檢討自己,並向華府作出遵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莊重承諾,才讓美國轉變態度。

其二,民進黨的首位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被美國視爲「麻煩製造者」。陳水扁後來背叛了自己曾經作出的「四不一沒有」政治承諾,大搞「臺獨」分裂活動,從推出「一邊一國論」到「凍統終統」,再到「入聯公投」,搞到雞飛狗跳,華府極爲震怒,直斥其爲「麻煩製造者」。這也是蔡英文首次參選臺灣地區領導人慘敗的原因之一,因爲華府對民進黨的印象欠佳,並沒有向其「傾斜」。對此,曾任「陸委會」主委及分管兩岸事務的「行政院」副院長的蔡英文,應是有深切體會。

因此,蔡英文向華府作出的遵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莊重承諾,其實就是對陳水扁上述「臺獨」分裂言行的否定。

但是,蔡英文在其最後一個「雙十講話」中,完全沒有提到當年她向華府作出承諾的內容,不但是不再談「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而且也拒絕再提「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等於是「欺騙」了華府,可能會影響華府對也是由民進黨提名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賴清德的觀感和支持力度。

實際上,自稱爲「臺獨工作者」,也被「獨派元老」視爲「臺獨金孫」的賴清德,所揹負的「臺獨原罪」,比爲李登輝擬撰「特殊兩國論」的蔡英文更重,而華府對陳水扁「麻煩製造者」的厭惡感仍然存在,因而華府本來就有點忌憚賴清德,這從賴清德出訪去程「過境」美國時,「AIT」理事會主席羅森伯格以私人理由缺席歡迎宴會,就可知端倪。而近日「AIT」臺北辦事處主任孫曉雅有關「美國認爲維持臺灣海峽的現狀有利於臺灣以及整個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雖然在臺北看來會覺得『意義模糊』和『並不舒服』」之說,就更是在「敲打」賴清德。

在陳水扁、蔡英文兩人都先後背叛自己曾經對華府作出的莊重承諾的背景下,華府對「臺獨原罪」更深重的賴清德,就更不放心。如果賴清德再建議提名「頑固臺獨分子」蕭美琴作其「副手」,就更加重華府的疑慮。

因此,蔡英文在其最後一個「雙十講話」中沒有正面迴應其當年對華府作出莊重承諾,可能會進一步影響華府對賴清德的觀感和支持度。

(本文來源《新華澳報》,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