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九條”以來近百家上市公司涉短線交易,隱蔽的短線交易,有哪些花樣?

根據Wind數據,截至9月18日16時,新“國九條”以來涉及短線交易的上市公司已達近百家。短線交易相關上市公司數量居高不下,源於上市公司信披透明度的加強和監管力度的加大。

根據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總結,隱蔽手段包括五大類。

隱蔽手段1:借力可轉債。可轉債具有靈活性、低波動性以及與正股間存在的套利機會,成爲短線交易頻繁使用的手段。

隱蔽手段2:在股權協議轉讓、認購增發股份、限制性股票買賣等過程中利用信息優勢進行短線交易。

隱蔽手段3:緊跟上市公司具體事件,掌握一手信息,並早於市場反應下手。

隱蔽手段4:根據市場情緒因素對股價產生的干擾情況,尋找標的價格低點,後待市場平復高點賣出。

隱蔽手段5:尋找不同市場、品種價差,利用短期交易對衝,從而進行套利。

當前針對短線交易的懲處分爲兩類,輕者收益上繳公司,公開致歉;重者則被立案調查。僅8月以來,即有包括歐聖電氣、榮信文化、逸豪新材、ST摩登、森麒麟、傳智教育、海蘭信、芭田股份等在內的20餘家上市公司發佈短線交易相關公告並公開致歉。甬金股份、匯宇製藥-W等多家上市公司實控人則因短線交易被立案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