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恐成常態 何美鄉揭開國門後關鍵問題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何美鄉表示,新冠病毒恐成常態,揭開國門關鍵問題。圖爲一羣搭機抵達桃園機場旅客,在入境前準備查驗健康聲明書。(本報資料照片

面對今年冬天即將來臨流感以及新冠肺炎兩種疫情防疫醫療要如何超前部署?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新冠肺炎恐怕會成爲人類的常態,而研究指出,吸菸、高齡以及有慢性病者感染後導致重症比例較高,臺灣在等待有疫苗之前,且就算有疫苗可用,在上述族羣身上效果也有限,國人應提升自己的健康,才能在國門開啓後,降低高危險族羣的死亡率與重症率。

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建議民衆應該在等到疫苗之前加強自身免疫力。圖取自國衛院

國衛院今天舉辦「新冠疫苗研發及緊急使用授權研習會」閉門會議,擔任講者的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以「全球新冠病毒疫情的演變及防疫對策爲題演講。她以今年秋冬的「場景」、要如何減低疫情危害,以及開國門後的最佳劇本該是如何三大主題講起。

分析美洲確診病例持續上升,但死亡人數下降,以及在北半球過了一個夏天后死亡率疫情減緩等可以瞭解,原因是我們對病毒有了認識,大家知道怎樣隔離自己,最重要的是,發現這隻病毒可以產生較高的病毒量,並非較具致病性

而今年臺灣的秋冬,即使有許多無症狀感染者,但是在現行14天隔離加上7天自主健康管理之下,最強的感染期已經過了,她相信,「應該是沒有廣泛的社區感染」。

何美鄉指出,新冠肺炎將成爲人類常態,特性是具有季節週期的呼吸道感染症,感染途徑飛沫與接處爲主。感染者多爲無症狀或輕微症狀,大約40%者都是無症狀者,另外重症小於10%,感染致死率小於1%,他認爲,如何降低重症與死亡發生率纔是首要問題。

何美鄉表示,不少跨國研究都指出,年紀大者感染後容易得到重症,對疫苗反應也不佳,此外,糖尿病患者肥胖者等,都是如此。不過另一項研究針對65~85歲者運動與疫苗反應來看,發現有長期運動的老人,大約是有運動習慣15年以上的人,在劇烈運動者、緩運動者以及不運動者,看起來劇烈運動者的反應最好。

何美鄉表示,這波疫情會持續蔓延到「有足夠的人有免疫力」爲止,而臺灣國門有天終究要打開,若從其他已經打開國門的國家來看,例如瑞典,開啓國門後,確實確診數又上升,但死亡率重症率事實上卻是往下降,顯示是能透過過灣策略來防堵死亡與重症數。

因此,她建議因此臺灣在沒有疫苗的這段時間,國人一方面應該加強自己的免疫力外,政府也應加強快篩先測,以因應未來高危險族羣要與病毒面對面的時候,能夠降低死亡率和重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