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筵席文化百科全書 謝源張尋覓後繼者

米雕大師謝源張希望能讓米雕和雞籠中元祭傳承下去,只要有人願意學,他都傾全力傳授相關知識。(謝源張提供/張志康基隆傳真)

「現在教學生不是爲了鐘點費,我是來找人的!」謝源張說,他從1979年開始授課,近年來更積極與基隆市文化局、社區大學及基隆市各級學校合作,只要有人願意學米雕,他都傾全力傳授相關知識,就算只是想「體驗」一下,他都願意投入。

謝源張就像一本筵席文化百科全書,但他表示米雕這門技藝,連他的兒子都不願意接下,「袂生活啦!(臺語意指無法以此謀生)」他想着,如果能夠讓更多人學會,即使只是當成興趣,又或是兼一點社區大學的課程,總是能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

謝源張嘆氣說:「我也不敢寄望國家要怎麼協助。」即使雞籠中元祭成爲國家指定第一項無形文化資產重要民俗活動又如何?他說,現在基隆各姓氏宗親會的成員大多60歲以上,而且不是每個人都很清楚相關流程,等他這一輩凋零,很多事情就變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剩下的只有形式,而沒有了靈魂。

當然,謝源張也承認,近年來臺灣社會改變很多,以前臺灣的教育單位往往會認爲像中元祭這樣的儀式,是屬於「宗教」的範疇,不願接受。到了近幾年被文化部肯定,學校才改變觀念,認爲這屬於民俗文化的一部分,願意讓學生接觸學習。

謝源張說,他年紀大了,不稀罕什麼名與利,也沒打算要拿什麼獎。他認爲,如果國家真的認爲這套東西很珍貴,就該想辦法把東西傳承下來,他很惋惜沒能留一個可傳承整套系統的後繼者,而這麼一套傳統技藝如果遺失,可能再也找不回來。

他強調,雖然說中元祭是道教科儀,但實際上中元祭的基本精神是慎終追遠、族羣融合、悲天憫人及文化傳承。雞籠中元祭傳承至今已經169年,在這段期間即使經歷日本佔領、二次世界大戰都沒有中斷過,他真心不希望到了他這一代,就讓中元祭成爲絕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