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動員令》打造品牌知名度 老店迎接新客羣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中藥行「黃長生藥行」第三代經營者廖庭妍。(蔡佩珈攝)

網路資訊與物流發達,南北貨、中藥行批發客羣逐漸減少,加上現代人少開伙,也不熟悉中藥,經營越來越不容易,在地超過40年老店逆境求生,把以往堆滿貨物的店面變得通透明亮,並研發各式生活化、精緻商品,力求創造品牌價值。

爲協助傳統產業轉型,臺北市商業處2015年起推動「臺北造起來」計劃,輔導店家改變空間設計、產品包裝並打造品牌,60年南北貨老店「五色本物」恰逢第三代史家瑜接班,爲使老店有新氣象,2018年加入計劃。

史家瑜分享,原本店內兩側擺滿貨品只留一個通道,卻使顧客與進貨廠商擠在一起,經過改造,除減少貨品堆放加寬通道,也加強店內打光並用格子櫃展示特色產品。

她也指出,五色本物原名永利百崧,由於跟附近南北貨撞名,常有顧客搞混,經過LOGO設計、更名及網路行銷,曾看過不少人指着LOGO說「原來這裡就是五色本物」,有許多年輕顧客因此來電訂購商品,改造成效相當好,也招攬到不少新客羣。

黃長生藥行是以古法炮製、手切中藥材爲特色,在迪化街經營近40年也加入「臺北造起來」計劃,近年更推出許多養生藥膳、藥包及茶包。第三代經營者廖庭妍舉例,考量日本人有泡澡習慣,便研發結合自家藥材的足浴包、抗菌藥浴包、產婦藥浴包等,已經成爲日本遊客喜愛產品之一。

她分享,研發產品不容易,像是一款藥浴包如何配方、如何包裝才能符合成本,相當花心力,特別是部分老顧客喜歡親眼觀看藥材現抓、現切,此時若要服務其他客人,難免忙碌很多,更是一項挑戰。

看着各地觀光客、新產業涌入街區,廖庭妍感覺這條老街除了人情味,也有一股創新與生命力;史家瑜則觀察,也有許多人來迪化街拍婚紗、製作節目、學童則來此學習歷史,替他們帶來以往接觸不到的新客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