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多種可能 盤點這些案例 我們發現……

廣東新質生產力案例徵集環節告一段落後,目前正對案例資料進行整理,接下來將進入網絡點贊環節。在這一環節,評審團將初篩一批典型的案例,在南都App發起網絡點贊,屆時歡迎你將手中寶貴的票投給中意的案例。

廣東新質生產力案例徵集活動發起於8月,將持續進行至年底。今年以來,廣東社會各界積極響應高質量發展的號召,率先實踐發展新質生產力。無論是黨政機關的政策措施,還是企業的創新攻關都是廣東發展新質生產力,向“新”求變圖強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這些案例經驗以“新”爲共同點,挖掘新要素,攻關新技術,開拓新場景。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成效正在諸多的場景中得到體現。

新要素

制定數據國際標準,服務國內數據產業發展

數據資產領域首項國際標準《資產管理數據資產管理指南》聚焦數據資產識別、分類、評估、存儲、維護、共享等關鍵環節,將幫助組織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實現數據資產的有效控制、高效利用與合規收益。

數據資產入表工作實質性地讓數據成爲可量化的資產。作爲新的生產要素,數據作用的有效充分發揮,還需要許多其他方面的基礎,例如標準。

數字經濟技術和產業發展之爭在全球上演,掌握國際標準化制高點成爲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廣州市標準化研究院派出專家,聯合20個國家牽頭啓動研發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首個數據資產管理國際標準。

經歷3年多的深入研究,2024年7月,數據資產領域首項國際標準《資產管理數據資產管理指南》(ISO 55013:2024 Asset management-Guidance on the management of data assets)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佈。該標準聚焦數據資產識別、分類、評估、存儲、維護、共享等關鍵環節,將幫助組織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實現數據資產的有效控制、高效利用與合規收益。

ISO55013國際標準在制定過程中,切實考慮包括我國在內的各國法律法規的差異性,通過兼容幷蓄的包容性表述說明,使得該國際標準在全球範圍內都能得以適用,各類場景應用方可以依此更好地適應國際環境,降低合規風險。

伴隨該國際標準的發佈實施,廣州市標準化研究院會同北京科技大學、廣東智聯信息科技公司等聯合共建數據資產管理人工智能實驗室,爲各類組織開展數字化轉型提供數據資產管理的技術研究、管理諮詢、人才培養、評估和認證等技術服務,服務國內數據產業發展。

同時,標準成果在廣州的廣泛應用,爲其他地區提供可複製的標準化模式,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通過聚焦數據要素的匯聚治理、開發利用、交易流通、安全保障、跨境流動、產業集聚等領域的實踐探索,正逐漸探索出一條具有廣州特色的新質生產力研發應用典型模式。

新措施

政府聯手大平臺賦能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

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推出了“星火計劃”,通過政府搭臺、平臺賦能助力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發展線上經營,促進本地網絡經營主體提質增量,推動網絡經濟高質量發展。

爲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的數字化轉型,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推出了“星火計劃”,通過政府搭臺、平臺賦能助力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發展線上經營,促進本地網絡經營主體提質增量,推動網絡經濟高質量發展。

該局梳理各大平臺幫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數字化轉型的幫扶方案,整合形成“星火計劃”平臺賦能8大措施,包括:優化平臺進駐規則、創新融合業務模式、釋放獎勵補貼紅利、降低線上經營成本、加大流量傾斜幫扶、提高運營服務水平、賦能中小品牌孵化、強化人才培養支撐等。

其中,唯品會針對成長型品牌商家,推出了“紅帆計劃”,通過流量扶持、場景創新、產品共建、中臺賦能等方式,幫助商家構建持續進階的增長曲線;京東發佈“春曉計劃”,加大在新商家成長方面的扶持力度,在成本、流量、效率、金融、物流服務等12個方面助力中小商家“零負擔”入駐和快速成長;格利數字平臺推出了“一區三免”活動方案,免費培養“千萬”數字人才,免費支持“星火計劃服務站”。

依託“星火計劃”,該局加大數字化轉型牽引力度,支持傳統市場建立“平臺+經營戶”雙核運營機制,打造“白雲中港皮具城”“荔灣華林玉器市場”等廣州傳統產業市場數字化“星火服務站”試點,通過數字化平臺賦能傳統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加快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目前已累計推動74家傳統市場數字化轉型。

充分發揮“數字賦能平臺聯盟”作用,倡導、推動平臺落實幫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發展線上經營8條措施,組織各區對線下市場數字化轉型情況開展摸查,舉辦“星火計劃”對接培訓活動,進一步提高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市場準入便利化水平,引導企業加大流量傾斜幫扶,廣州現有網絡經營主體約90萬,在原有基礎上約增加2.3萬戶網絡經營主體,成功培育孵化了穀雨、官棧、“YUTMISO優梅說”等電商自主品牌。

新應用

數字孿生技術支撐洪水防禦

數字孿生北江新建和匯聚北江流域4285個雨水情站點和46個水工程安全監測站數據,可結合水旱風險普查隱患調查成果,實時分析5109宗水利工程風險,多源數據協同實現北江流域“點-線-面”的“雨、水、工、險、災”五情態勢監控。

北江是廣東省境內重要河流之一,流域汛期暴雨頻繁,亟須運用“黑科技”完善北江防洪體系建設。廣東省水利廳從流域層面構建防洪決策支撐體系,開展數字孿生北江建設,研發北江流域防洪聯合調度數字化場景應用。

北江流域防洪聯合調度數字化場景應用以信息化、智能化爲引領,深度耦合防洪工程體系與數字孿生技術,織就“天、空、地”立體監控網,對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工程運行管理全過程進行數字化映射、智慧化模擬,實現與物理流域的同步仿真運行、虛實交互、迭代優化,支撐北江流域調度管理業務的“預報、預警、預演、預案”。

數字孿生北江新建和匯聚北江流域4285個雨水情站點和46個水工程安全監測站數據,可結合水旱風險普查隱患調查成果,實時分析5109宗水利工程風險,多源數據協同實現北江流域“點-線-面”的“雨、水、工、險、災”五情態勢監控。

今年4月,數字孿生北江在北江兩次編號洪水期間投入實戰化運用,並取得階段性預期實效。4月初,受強降雨影響,北江發生第1號洪水。4月4日10時,流域模擬結果顯示,北江將發生一次流域性洪水過程,洪峰會在4月7日凌晨之後陸續出現。根據預報來水情況,水利部門對控制性水庫進行預泄處理,飛來峽從4月4日上午開始預泄,使得水庫在洪水期間發揮了充分的攔洪削峰作用,確保了樂昌、韶關以及英德城區不受淹。

4月16日至23日,繼4月初強降雨之後,廣東省再次出現連續極端強降水過程,北江發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數字孿生北江支撐洪水防禦取得實戰成效。

4月19日17時,基於當時的氣象降雨,水文模型劃分的17個產流區間有14個在之後48小時的預報面雨量超過200mm,滾動預報結果顯示石角站22日洪峰流量19300立方米/秒,達特大洪水級別,提前兩天半預報將發生特大洪水。

2024年,數字孿生北江在全國56家先行先試單位共94項任務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水利部《數字孿生水利建設十大樣板名單(2023年)》。同時,北江流域防洪聯合優化調度也成功列入《數字孿生水利建設典型案例名錄(2023年)》。

南都高質量發展研究院出品

採寫:南都記者 代國輝 王美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