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地球讓恐龍滅絕 這生物靠2大優勢爬滿全球
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不過蛇類卻靠着躲在地底、可長時間不進食的2項優勢,在這場滅絕中存活。(資料照/美聯社)
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從此滅絕,不過蛇類卻靠着躲在地底、可長時間不進食的2項優勢,在這場滅絕中存活,甚至因爲缺乏競爭者而發展出更多品種,以及首度踏上亞洲、乃至全球各大洲繁衍後代。
綜合科學媒體《SciTechDaily》、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帶領的英德團隊,14日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佈研究,他們發現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當時包括恐龍在內的大部份生物滅絕時,反而開啓蛇類的新契機。
科學家使用化石分析現代蛇之間的基因差異,重建蛇類的演化過程,最後發現,現存所有蛇類都可以回溯至小行星撞擊時倖存的少數蛇類。
小行星撞擊地球時引發地震、海嘯、野火,大片塵埃擋住陽光,導致地球陷入數十年黑暗,當時地球上76%的植被及動物因此消失,不過蛇類及部份哺乳類、鳥類、青蛙、魚類等少數物種倖存。
科學家指出,蛇類能夠在這場毀滅性災難中存活,主要在於具備在地底生活、以及可以長時間不進食2項優勢。在那之後,由於包括恐龍及白堊紀蛇(Cretaceous snakes)2個競爭者滅絕,從此開啓蛇類家族繁衍的新契機,讓蛇類得以前往新棲地、新大陸、發現新獵物,包括首度登陸亞洲,目前除了南極洲,全球各大洲一共分佈約4000種蛇。
蛇類家族在那之後繁衍出不同分支,例如蝰科(Vipers)、眼鏡蛇、蟒蛇等,包括樹蛇、海蛇、毒蛇、以及蟒蛇等大型蛇類都是在恐龍滅絕後纔出現,長達10公尺的大型海蛇也是在那之後才誕生。
帶領這項研究的首席研究員克萊恩博士(Dr Catherine Klein)驚歎,「這很了不起」,強調牠們不只在其他許多動物滅絕、食物鏈崩潰的環境下存活下來,還能夠殖民新大陸、用新的方式和環境互動,「如果沒有小行星撞擊,蛇類很可能不會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