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脫不掉的“少年心性”

“手機都做不好的小米,憑什麼做得好汽車?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雷軍和小米身上,總能看到一些“少年心性”。這對於一家基本面對年輕客戶羣體的手機企業來說,曾經也算是好事;但對於一家上市公司來說,就不一樣了:

按理說,小米(HK:01810)在手機市場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都已經出到了第13代手機,不說每年拿出多少真金白銀回饋股東,總得有一個相對穩定、成熟的業務盈利表現吧?

但現實情況卻是,2022年,小米集團收穫了上市以來業績最爲難看的一年。全年營收2800.4億元,同比下降15%,毛利475.8億元,同比下降18.3%;全年利潤25億元,Non-gaap淨利潤85.2億元,同比分別驟降87%和61.4%。

說實話,去年的大環境並不好,所有企業都很困難,經歷了連續幾年的快速增長之後,手機市場已經多少有了過度飽和的跡象,在面對疫情和經濟放緩帶來負面效應時,出現了較爲慘烈的下降,全球手機出貨量在2022年同比下跌了11.7%,是過去八年以來的最低谷。

但是,大環境不好,並不能作爲業績下滑的藉口,因爲小米自己的財務表現更差。全年,小米的手機出貨量爲1.5億臺,同比降幅高達21%,幾乎是同期全球出貨量降幅的一倍;全球市場佔有率從2021年的14%降至2022年的13%,雖然還是中國廠商的第一,但與第一名三星和第二名蘋果之間的差距擴大了不少。

手機業務開始萎縮,造車還要接着投入,現階段的小米承受着不小的壓力,爲了能夠扭轉這種狀況,小米也將在2023年進行相當罕見的戰略調整。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業績發佈會上說,宏觀環境會逐步轉好,但全面復甦仍需一點時間,因此小米將會啓動“規模與利潤並重”的新經營戰略,強化風險管控,注重穩健經營。

能說出這樣的話,意味着小米終於開始重視自己的財務報表了。然而,盈利能力已經差到這種地步,翻身的機會卻非常渺茫。

01盈利質量差

爲什麼不認爲小米是一家成熟的公司?是因爲小米的盈利,讓人看不到一點好轉的跡象。

從各自業務的發展狀況看,小米在2022年除了互聯網業務之外,其餘兩個依靠硬件銷售獲得收入的板塊,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手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了19.9%,AIoT業務下降了6.1%;只有互聯網業務出現了同比增長,增幅僅有0.4%。

而在小米的收入構成中,手機佔據了絕對主力的位置。全年手機銷售帶來的收入爲1672億元,佔比爲59.7%,毛利率爲9%。排名第二的業務分別是IoT生活消費品,主要是手機之外的消費電子產品,如電視、電腦和家電等等,全年收入達到798億元,佔比28.5%,毛利率爲14.4%;然後是互聯網服務,包括電視會員、廣告和遊戲等帶來的收入,全年達到283億元,佔比10.1%,毛利率爲71.8%。

從這種業務結構中就能看出,小米的收入呈現出一種相對畸形的狀態:毛利率最高的業務佔比最少,而佔比最大的毛利率又太低。這種狀態就導致了小米在2022年的業績出現了非常明顯的下降,幾乎每一個季度都比上一個季度要差一些。

2022年第一至四季度,小米的經調整淨利潤分別爲28.6億元、20.8億元、21.2億元和14.6億元,同比分別下降了52.9%、67.1%、59.1%和67%,除了第三季度有非常微小的環比上升之外,其餘每個季度都有不同幅度的環比下降,第四季度更是超過了30%。

來源:小米財報、躺平指數整理

同樣是這四個季度,小米的手機銷量分別爲3850萬臺、3910萬臺、4020萬臺和3270萬臺,除了第一季度之外,其餘季度的變動情況與淨利潤變動大致相符。

此外,還有一個更直觀的指標,可以表現出小米的盈利能力。在這四個季度,小米的經營性現金流分別爲-86.8億、16.5億、-14.7億和41.1億,如下圖所示,同比來看除了第三季度之外,其餘季度都有大幅度的下滑,且波動相當巨大。

來源:小米財報、躺平指數整理

淨利潤持續下降、經營性現金流波動巨大,主要原因是外部環境變得不好了嗎?當然不是,外部環境不好只是一個誘因而已。

把時間尺度拉長,統計小米自2016年以來的年度業績可以發現,這六年每一年小米的淨利潤都爲正,在手機行業中也算是可圈可點,但在更能體現出公司財務狀況的經營性現金流上,卻出現了連續三年的下降。

來源:小米財報、躺平指數整理

這張圖中可以看出,衡量小米盈利質量的經營性現金流這一項指標上,在2019年至2020年達到了頂峰,這兩年分別錄得238.1億元和218.8億元,均大幅超越了當年公司的淨利潤。但在之後,卻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2021年和2022年分別同比大幅下降,2022年更是一路跌爲負值。

由此可見,起碼在2021年開始,盈利質量就已經展現出變壞的跡象,更爲糟糕的是,小米根本不具備一個發了13代手機公司應該具備的經營穩定性,行情好的時候可以很賺錢,行情壞的時候會跌穿底線,甚至比不上像理想這樣,同樣身處紅海賽道、創立時間更短的造車新勢力企業。

按理說,作爲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在察覺出盈利能力變差、外部環境變差的情況下,就應該及時做出調整。比如,就像在2022年業績會宣稱的那樣,放棄對規模的追逐,踏踏實實研究怎麼賺錢;最起碼,通過產品線調整也好、業務結構調整也好,把最基本的手機業務先穩住,不能出現崩盤。

可小米和雷軍幹了什麼呢?2021年3月,基於前一年小米優秀的表現,雷軍放話要殺入造車行業,十年要投入一百億美元;到了當年8月,又放話要讓小米在三年內登頂智能手機市場全球第一。

爲了雷軍的“野心”,小米在2022年不顧已經變差的盈利能力,和驟然變冷的外部環境,全年依然保持了此前規模第一的戰略,甚至在每一個季度的財報中,都用“穩健”、“韌性”來總結這個季度的業績表現,卻在數據中絲毫看不見這兩個詞的影子。

“少年心性”的代價,就是小米收穫了上市以來表現最差的年度業績。毫不誇張地說,即便本財報季更改了戰略目標,開始強調要收穫利潤,但擺在小米麪前的問題依然嚴峻。

02手機纔是根本

想要提高盈利能力,首先就要從毛利上下手。在小米目前的三大業務板塊中,提升毛利見效最明顯的,就是佔比最高的手機業務。這是小米的根,定義了小米的現在,也決定着小米的未來。

和華爲、蘋果不同,小米在手機業務上沒有穿越週期的本事,即便從現在開始重新梳理高端化的策略,恐怕也已經爲時已晚。最關鍵的缺憾,在於小米講不出一個能夠讓高端立得住的故事。

蘋果何以成爲蘋果?在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發佈第一款iPhone之後,就已經註定了蘋果在業界的領先地位。是蘋果定義了移動互聯網,也是蘋果定義了智能手機,只要手機這種產品還有一天的生命力,無論蘋果的性價比如何,作爲引領者的故事就永遠都有人買單,就永遠都會有人,爲了這個故事付出更高的價格。

華爲何以成爲華爲?它是世界通訊巨頭,國產芯片的引領者,中國在手機通訊技術上的名片。在所有廠商都不重視芯片的時候,只有華爲在耕耘海思K3V2,一步步做到之後的麒麟9000芯片橫空出世,一度在全球引領了5G時代,讓包括高通在內的國外芯片廠商感到恐懼。

只要沒有一家中國手機廠商取得了超越華爲曾經取得的成就,那麼華爲的故事也如蘋果的一樣,在智能手機時代永遠都有生命力。即便現在華爲手機只能採用高通的4G芯片,在攝影上與友商相比也沒有什麼領先,價格還只高不低,照樣發佈之後被搶購一空,甚至還要排隊加價購買。

相比之下,小米自從誕生之日起,就帶有鮮明的性價比色彩。當年在智能手機動輒四五千的時代,1999元的小米1橫空出世,打響了智能終端普及化的全民革命,從此,高配低價就變成了小米身上揮之不去的標籤和烙印。

這個故事可以推動小米手機的規模快速上升,可以讓小米的品牌形象更加親民,但對小米走向高端化路線起到的卻是反作用。在這一點上,除非小米能夠造出碾壓高通性能的芯片,或者換條路,造出能夠領先全球的光刻機,否則高端化就永遠無法實現,只能今年漲一點價,明年漲一點價,跟着大環境波動而波動。

而小米的另外兩大業務——AIoT和互聯網,前者本身就身處已經是一片紅海、增長乏力的家電賽道上,後者雖已經有了較高的毛利率,但二者的提升空間均是肉眼可見的小。

於是,只能依靠現在還沒什麼影子的造車業務“畫餅”,讓資本市場相信小米仍然有着進步的空間。

2022年全年,小米的研發開支同比增長21.7%至160億元,全年的每一個季度都有着高比例的增長,原因也很簡單,就是小米在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上的費用持續上升。

無需贅言,“蔚小理”三家新勢力的成長之路已經充分說明了,從零開始造車的難度,以及所需要的資本投入。在中國的汽車市場,特別是30萬元以內的價格區間裡,各路造車企業已經殺到紅了眼,而從2023年開始,圍繞性價比的競爭將愈發激烈,會有車企被淘汰,也會有車企徹底站穩腳跟。

目前,小米官方並沒有透露有關車型的具體信息,各種來路的消息無法作爲最終產品的有效參考。需要強調的是,新能源汽車與手機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產品,小米就算有着通天的本事,也不可能在把汽車的性價比做到與手機相當的同時,還能有着不錯的利潤空間。

更重要的是,在認可小米品牌的人羣中,買得起四五千塊錢手機的大有人在,但其中會有很大一部分人,沒辦法負擔得起一輛新能源汽車。這就決定了,小米必須在推出新能源汽車之前,好好夯實公司的財務狀況和品牌影響力。

於是,一切又迴歸到了手機業務本身,這是小米躲不過、繞不開的結。手機業務的成敗,決定了小米汽車的成敗,也事關小米這家公司的存亡。

聲明:本文僅用於學習和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