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突發!要募集超380億元?最新迴應來了!

3月24日,小米被傳出擬以每股52.80—54.60港元的價格,配售7.5億股股份,通過先舊後新方式配售股份,尋求募集最高53億美元(人民幣約385億元)。

e公司記者聯繫小米方面多位人士,有人表示“未接到通知,暫不知情”,也有人對記者稱“不予迴應”。

前兩個交易日,小米股價曾創出59.45港元的新高。週一股價收於57港元/股。按照媒體公佈的配售價格,較其在香港最新收盤價折讓4.2%至7.4%。

雖然小米方面沒有迴應,不過北京某位長期關注小米的機構人士對記者分析說,倘若配售股份成行,將有利於減緩小米部分創新業務的資金面壓力。

日前小米集團發佈了2024年度全年財報顯示,營收達3659億元人民幣,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35.0%。利潤方面同樣表現不俗,2024年集團經調整淨利潤爲272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41.3%。不過,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經調整淨虧損爲62億元。

前述機構人士認爲,小米倘若尋求大規模配售融資,也是可以理解的。背後邏輯在於需要進一步加大在覈心業務和創新業務領域的投入,鞏固其在全球科技市場的地位。尤其在AI背景下,更應如此。

目前,小米正在大力投資其新興的電動汽車業務以推動增長。在公佈了2021年以來最快的收入增長後,公司最近提高了2025年電動汽車交付目標,全力衝刺35萬臺的目標。

交付成爲新能源車企發展的重要抓手。以今年1月爲例,多家車企公佈了當月交付量數據,其中,小鵬汽車共交付新車30350臺,同比增長268%。蔚來則在2025年1月交付新車13863臺,同比增長37.9%。

在激烈競逐的市場中,雷軍曾在2021年表示,公司計劃未來十年向電動汽車領域投資100億美元。而最新財報顯示,小米最新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337億元。“面對重投入的汽車賽道,小米不能說一點錢也不缺。”前述人士認爲。

據悉,作爲提高產量努力的一部分,小米集團將擴大其在北京建設的第二座電動汽車生產工廠的規模。小米集團去年開始在北京亦莊地區建設第二個工廠,小米以8.42億元人民幣(1.16億美元)購買了這塊面積53公頃的土地,工廠定於年中開始生產。

倘若小米汽車配售股票融資成行,將成爲科技企業和車企近期在港股融資的標誌性事件。今年3月4日,全球新能源汽車巨頭比亞迪發佈公告稱,以335.2港元/股的價格配售1.298億股H股新股,募資總額爲435.09億港元(約合56億美元)。這是過去十年全球汽車行業規模最大的股權再融資項目,也是香港市場有史以來規模第二大的閃電配售項目。

比亞迪的融資指向之一是出海。近幾年,比亞迪持續加快出海腳步、進行國際化佈局。截至2024年底,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全球6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躋身多國新能源汽車熱銷前列。比亞迪方面表示,本次融資將進一步助力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國際化領域的戰略佈局,加速公司在海外產能建設、渠道佈局、品牌力強化等方面的步伐,推動公司出海業務實現跨越式增長。

另一個指向是升級。在智能化和高端化領域,比亞迪表示,本次融資將助力公司全方位提升技術實力,把握新能源汽車下半場智能化發展的重要機遇,並持續推出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的產品,塑造新能源時代的世界級品牌。此外,本次融資也將顯著增強公司資本實力,提高經營狀況的穩健性。

從市場傳出的小米配股方案來看,雖然較比亞迪規模略小,不過同樣是一次大手筆的資本運作。背後邏輯和指向是否會與比亞迪相似,有待公司方面正式公告的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