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鄉情/李京曄布袋戲 演活地方故事

雲林布袋戲藝師李京曄演活地方文史,用貼近觀衆的語言和故事,重新找回大家喜愛布袋戲的心。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水林鄉布袋戲藝師李京曄,把傳統偶劇導入生活,演活地方故事,口湖「汪洋中一條船」、水林「顏思齊故事」搬上舞臺,更把莎士比亞劇改編布袋戲赴歐演出,讓外國人看得入戲感動。他強調,故事纔是靈魂,劇情創新纔是藝術融入生活最佳體現,只有創新才能讓式微布袋戲活起來。

1975年創團「真雲林掌中劇團」以「怪俠雙流星」劍俠戲膾炙人口,第2代團長李京曄26歲從父親李永保手中接下劇團,當年布袋戲開始走下坡,他不顧父親反對,承襲衣鉢,爲能顧腹肚,父親勸他學第2專長,造就他除演戲還斜槓成畫師,專畫廟宇譙壇、舞臺佈景,以畫養戲,讓戲團度過最蕭條時期。

47歲李京曄從早年劍俠戲走到現今金光霹靂,看到布袋戲從廟口主流戲淪落到沒人看,感觸尤深,啓發他改革創新,認爲演技、口白和舞臺聲光效果雖是骨幹,故事纔是戲劇本質,鑽研史籍,涉獵西洋文化,以新元素改造傳統布袋戲「舊瓶新裝」貼近生活時事喚回觀衆。

戲迷說,李京曄的戲像在面前說故事,亦古亦今千變萬化,方言金句,貼心療愈,看完戲像讀家鄉史。李京曄用新語言、新劇目與新觀衆對話。其中「八田與一傳」紅到日本,受邀參加日本飯田市偶戲節,演活連日人都遺忘的臺灣治水史,贏得讚賞,成爲他把布袋戲放眼國際轉捩點。

出國巡演讓他對深化布袋戲藝術有更寬廣認知,他說,生活任何事甚至統獨議題都可搬上舞臺,電視劇一演幾百集就是貼近生活共鳴,一句老話「王爺飯會黏人」(意指接觸就愛上),他將持續用當代語言和故事與觀衆對話,用更多題材反映多元社會價值,讓布袋戲重新走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