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港股兩日震盪近400點的暴起暴落
恆生指數的連跌和震盪,反映的不只是香港經濟狀況,更是投資人對中國經濟的不安。 圖/美聯社
【2024. 1. 23 香港】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港股兩日震盪近400點的暴起暴落
「被中國拖累的恆生指數,一張不賣奇蹟會來嗎?」港股恆生指數劇烈震盪,昨天1月22日下挫347點、跌幅2.27%,收14,961點,投資者拋售房地產股和其他股票,到今天的23日盤中出現急升,升幅一度逾400點,收復15,000點,暴起暴落的情形引人關注。港股早已摜破1997年主權移交中國時的16,365點,香港網友紛紛以「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自嘲如今的香港,認爲已回不去過往國際金融中心、東方之珠的經濟榮景。檢視恆生指數組成,主權移交之前以香港本地金融地產爲主,千禧前之後隨中國經濟起飛,中國大型公司到港上市、佔比不斷提高,因此恆生指數的連跌和震盪,反映的不只是香港經濟狀況,更是投資人對中國經濟的不安。
2024年開年以來,恆生指數升少跌多、趨勢向下,1月跌幅已達12%,22日跌破1,5000點,跌幅2.27%,收盤14,961點,主要大型股全面下挫,如中國公司騰訊下挫3.31%、美團下跌4.73%,恆生指數創下14個月來新低,接近2022年10月最低位的14,597點,市場一片悲觀,認爲港股短期難以反彈、跌勢恐將延續。
至1月23日,恆生指數開盤上漲,至上午9時55分出現急升,漲幅一度超過400點,收復15,000點失土,兩日內走勢可謂暴起暴落。
事實上,疫情之後港股表現不佳,在2022年10月22日跌破1997年7月1日主權移交當日的16,365點,當時香港傳媒便以「恆指回歸九七」來形容,其後恆生指數雖曾回到17,000點水準,但又經歷數波跌勢,到2023年11月底與臺股睽違31年「黃金交叉」後,趨勢依然向下。
回望在1997年主權移交前不足一個月的6月20日,是恆生指數首次攀上15,000點,到主權移交當日更創下該年新高,其後雖在亞洲金融風暴、千禧年的網際網路泡沫等危機幾經暴跌,但其後進入牛市,2007年還曾達到31,638點的高點,其後又受全球金融海嘯衝擊下挫,但金融海嘯之後香港經濟暢旺,恆生指數節節攀升,到2017年全年大漲約8,000點,更於2018年1月29日達到歷史最高的33,484點。
圖/美聯社
但之後港股接連受美中貿易戰和2019年反送中運動影響而向下,加之疫情爆發初期對全球經濟衝擊巨大、美股熔斷也致使港股隨之下挫,其後港股又隨全球股市回升,但政治因素仍持續對港股產生負面影響,如2020年12月7日時,美國製裁香港官員,市場擔心香港經濟受到影響,當日恆生指數一度急跌579點,其後收市跌幅收窄至329點。
到2023年底,因美國聯準會(Fed)暴力升息結束、市場期望2024年將出現降息,全球股市開始走高,例如臺股被看好2024年將站上18,000點,但港股卻持續往下,深究原因,也許要回到恆生指數組成——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前,恆生指數以香港本地金融地產爲主,千禧前之後隨中國經濟起飛,中國大型公司到港上市、佔比不斷提高,諸如騰訊、阿里巴巴、恆大、碧桂園等等,這些大型企業不只牽動港股,更在中國整體經濟佔有相當程度的影響,因此恆生指數的連跌和震盪,反映的不只是香港經濟狀況,更是投資人對中國經濟的不安。
而在中國經濟放緩甚至衰退的此時,外資紛紛拋售股票,港股便無力反彈。例如中國恆大、碧桂園相繼暴雷、中植系破產,在1月22日恆生指數跌破15,000點當日,恆生中國企業指數跌幅也達2.2%,成爲亞洲最差的股市指數之一,2024年以來在香港上市的中國股票指數跌幅已近13%,香港網友紛紛以「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來自嘲,認爲已回不去過往國際金融中心、東方之珠的經濟榮景。這番說法甚至讓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出面喊話駁斥,試圖保持市場信心。
與中國牽連至深的香港總體經濟情況也不佳,《彭博社》報導,香港2023年GDP成長率已從先前的4%下調到3.3%,2024年前景更加黯淡,預估GDP成長率僅剩2.7%。
爲挽救頹勢,港府或會出手挹注資金、給予財政支持,但是中國大型企業的連連暴雷波及、加上與香港引以爲傲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幾乎相互牴觸的中國金融體制影響,使市場情緒仍難對港股抱持樂觀。1月23日的暴漲,會是港股觸底回升的開始嗎?或只是曇花一現?全球投資人正在觀察。
香港交易所前。 圖/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