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好圖景 沃野繪新篇

9月22日,是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這是農民的節日、豐收的節日。

來到泰和縣上模鄉湖裡水庫,村民們正駕駛小船穿梭在水面上拉網、趕魚,開始秋捕;在德安縣磨溪鄉南田村,700餘畝中稻陸續成熟,收割機在田間往來穿梭;在“中國最美鄉村”婺源,五彩繽紛的農作物繪就一幅豐收的山村“曬秋”圖畫……秋分時節,贛鄱大地滿目豐收圖景,各地農民歡聲笑語慶豐收。

有底氣,“三農”基本盤穩得住

夏糧豐收,早稻穩產,秋糧長勢良好,全年糧食豐收在望。蔬菜、畜禽、水產等“菜籃子”產品穩中有增,市場供應充足。

“今年,我省受不穩定性天氣影響,早稻生產過程呈現好差循環的特點,總產量能穩定在全國第二位殊爲不易。”省農業農村廳種植與農墾處三級調研員羅省根表示,爲穩定農民種糧積極性,今年伊始,我省就提前下達2024年耕地地力保護補貼43.02億元、糧油綠色高產高效資金1.04億元以及支持農藥化肥減量增效專項資金1000萬元。

除了好政策,我省還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推動大面積單產提升。全省創建噸糧片163個、高產片406個,“兩片”數量達569個。“兩片”實割測產顯示,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效果明顯。其中,金溪縣雙塘鎮艾家村創建示範片早稻平均畝產最高,爲每畝1289.2斤。

“三農”基本盤的穩固,爲鞏固和增強江西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夯實了基礎。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1421.4億元,同比增長3.6%,比一季度提升0.2個百分點。

有動力,農業產業化加速推進

今年初,有着2200多年繁育歷史的泰和烏雞,正式落戶玉湖冷鏈(廣州)交易中心。通過玉湖冷鏈平臺,泰和烏雞不僅走向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還有了走出國門的機會。這讓泰和的養殖戶們看到了泰和烏雞“騰飛”的希望。

如何把江西的綠色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爲農業發展的勝勢?

“從抓種養、抓一產的框框裡跳了出來,以工業化的理念和市場思維、創新思維、互聯網思維推進農業全鏈條發展。”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朝輝表示,我省以農業產業化爲抓手,從生產、加工、流通、供應、銷售“五端”發力,努力把農業建設成爲大產業,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農業強省之路。

隨着農業產業化的深入推進,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特色農產品品牌走出江西,走向世界。今年上半年,全省涉農產業省際貿易額達1715.5億元,同比增長12.3%。

成績的取得,與江西強化外引內培、項目引領的導向分不開。據統計,去年以來,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共招引項目1269個,簽約金額2231億元。

有活力,“四融一共”促鄉村和美

“絕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改變原來就鄉村建設搞鄉村建設的模式,把鄉村建設與鄉村產業發展、鄉村治理融合起來,把鄉村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融合起來。”經過深入調研、深度醞釀,2023年11月,江西省委、省政府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作出建設景村融合、產村融合、三治融合、城鄉融合、共同富裕“四融一共”和美鄉村的部署,並決定在贛東北、贛中、贛西南、贛南等4個區域17個縣(市、區)打造和美鄉村先行區。

百舸爭流千帆競,奮楫前行勇者先。

作爲先行縣的婺源縣,聚焦“把傳統村落風貌和現代元素結合起來”的要求,全面挖掘把握各鄉鎮、村莊的資源稟賦,對村莊進行梳理分類,確定了以秋口鎮石門村爲中心,輻射聯動全域的建設方案。

秋日的石門村,徽派建築錯落有致,古木參天,村內廣場上,曬盤裡盛滿了玉米、辣椒等農產品,展現了婺源人傳統的曬秋習俗,讓這個僅有500餘人的村莊,年接待遊客超過50萬人次。

美麗鄉村催生了美麗經濟。截至6月底,全省發展了鄉村民宿6156家,累計帶動農民增加工資性收入8億元、村集體增收2.7億元、農副產品銷售額15億元。(全媒體記者 李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