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企業家,都在爬一種很新的山

如果問什麼職業最愛登山,除了特種兵大學生,那一定就是企業家。

從兩次登頂珠峰的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到三次登頂珠峰的北京中坤投資集團創始人黃怒波,再到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搜狐CEO張朝陽、易居中國首席財務官程立瀾、華耐家居集團董事長賈鋒、探路者聯合創始人王靜……熱愛登山的企業家,一雙手都數不過來。

但比起普通人爬山,企業家們似乎在爬一種很新的山。

只有一兩千米的泰山、華山等山峰,企業家們都不屑一“爬”。他們專攻七八千米的高峰,執着於登頂珠穆朗瑪峰等世界之最,期望登頂所有處於世界背脊上的高峰。

中國企業家們,爲什麼如此熱愛登山?

最近幾年,全國上下興起了“戶外運動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戶外運動參與人數已經超過4億人,到2025年,我國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將超過3萬億元[1]。

這其中,登山作爲高要求的硬核運動,是諸多戶外運動項目中備受歡迎的寵兒。

DT研究院數據顯示,超過60%的戶外運動愛好者都曾參與過徒步或者登山。旅遊圈內也掀起了一股“登山熱”[2]。攜程數據顯示,2020年,徒步登山遊尤其受到用戶喜愛,徒步登山訂單量相比2019年增長150%[3]。

在日益壯大的登山愛好者羣體中,有一羣不得不提的“領頭羊”:各行各業的商業大亨。財經作家吳曉波曾寫道:“全世界各國的企業家羣體中,最愛爬山的一族就是中國的企業家。”事實上,早在這股登山熱潮興起的20年前,萬科的王石、搜狐的張朝陽、探路者的王靜等著名企業家就已經走上了攀山之路。

時至今日,比起夜爬泰山“當場倒地”的大學生們,愛登山的企業家們纔是真正的“特種兵”。

登山愛好者正在攀登雪山 / 圖蟲創意

企業家們爬的山,往往都是幾千米海拔甚至是世界最高峰。王石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大最高峰,包括世界之最珠穆朗瑪峰、南極最高峰文森峰、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澳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山……類似的,張朝陽登上過四姑娘山、珠穆朗瑪峰;王靜則登頂過八千多米的馬納斯魯峰、希夏邦馬峰等世界之巔。

這些最高峰的攀登過程往往需要耗費幾天甚至幾十天,這對體力是一種極大的考驗。

例如,諸多企業家執着登頂的珠穆朗瑪峰,通常需要30-40天抵達大本營,再花5-7天從大本營登上世界之巔。即便是國家體育總局的登山隊,也需要足足3-4天才能從5200米的大本營登上珠峰最高點[4]。

此外,還需要花上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做足準備工作,這要求攀登者有足夠的耐力。二十年前,王石爲了衝擊珠峰,花了六年的時間攀登了13座雪山,包括兩座7000米以上的雪山,以使自己的身體適應高原缺氧的環境[5]。

企業家的身份,要求他們必須具有強體力支持。不僅馬雲、馬化騰常常工作到凌晨不下班,北大數據顯示,即便只是中小企業的企業家們,每週平均工作時間也高達58小時,如果按照每週5天工作來算,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1.6小時[6]。

爲應對高強度的工作,體能訓練不可或缺。有登山從業者發現,參與登山的企業家羣體普遍比較自律,身體素質強,登山前大多從事過跑步、馬拉松、鐵人三項,因此是登山運動的最佳人選[7]。

然而體力只是登山的基本身體要求;登山者真正必備的素質,是挑戰危險的勇氣。

登山項目背後的高危險性非常人所想。據中國登山協會統計,2000年以後,登山事故總數不斷增長,2016年,共有64人在登山戶外運動中死亡[8]。今年春季,僅僅珠穆朗瑪峰南坡的死亡人數就已達到6人[9]。

珠峰大本營裡駐紮着來自世界各地的登山好手 / 圖蟲創意

登山過程中,登山者不僅要接受來自嚴寒、缺氧、風雪交加等極端環境的考驗,還要攀爬那些近乎垂直的懸崖峭壁,隨時面臨滑墜風險。近年來,隨着登山人數增加,珠穆朗瑪峰等高峰頂端出現了擁堵情況,登山者需要在極限環境中等待數小時,他們暴露在危險中的時間也就越來越長。

但即便如此,企業大亨們也一直行走在登山的坎坷之路上。

因爲登山對他們來說,不只是一項運動,還蘊涵着一種企業家的精神。

“爲什麼要登山?”“因爲山就在那裡。”一百年前,英國登山家喬治·馬洛裡曾如是說道。

對於很多人來說,山,代表着自然雕刻下難以逾越的物理高度。山就在那裡,等待着人們卯足勁對其發起挑戰,從這個層面上講,登山,實際上是與自然的一場博弈。

而對於企業家來說,山的意象遠不止於此。在他們眼中,山,不僅代表着物理海拔,更象徵着未曾翻越的心理高度。而後者,是企業家們熱愛登山的關鍵詞,也是他們一直在路上的永久動力。

換句話說,登山,是企業家們和自我的一次對決。

例如,王石曾表示,在登山途中,自己不止一次與死亡擦肩,但是自己已經真正坦然地接受人生無常。如今已經72歲的他不久前曾稱,要在81歲的時候第三次攀登珠峰,挑戰最年長者登頂珠峰的世界紀錄,也再一次挑戰自我[10]。

珠穆朗瑪峰攀登途中,登山者需通過窄小的吊橋 / 圖蟲創意

低溫、缺氧、體力透支……在種種困難面前,正是超越自我的願望,使企業家們一次次勇敢投身於這場與自我搏鬥的冒險。

而這,也正體現了企業家精神的本質:冒險、創新、有擔當。

正如登山時永遠不知道明天是否能登頂,創業起家、運管企業也充滿了未知數與不確定性。爲確保每一步突出重圍,企業家既要知己知彼,又要不斷嘗試踏出安全區,尋找市場未有的新的增長點。

而爲了完成這場冒險,企業家們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頑強挑戰。

登山是如此,管理企業更是如此。制訂目標、規劃步驟、提出方案、注重細節,從前期的準備到最終登頂,每一步都需要在計劃之中。只有步步爲營,進行嚴謹、縝密的總結與規劃,才能最終登上世界之巔。

北京中坤投資集團創始人黃怒波曾三次登頂珠峰、完成七大洲高峰的攀登並徒步到達南北極點。在他看來,登頂的秘訣有兩點:一是要有一切可控的方案,二則是要強調組織紀律——這與管理公司幾乎如出一轍[11]。

登頂經歷似乎在啓示衆人:人在山的面前如此渺小,但只要肯堅持,就沒有克服不了的東西;同理,在往後管理企業的過程中,困難也能夠一步步被拆解。

登山與管理企業都需要不斷挑戰自我與超越極限 / 圖蟲創意

一次次登頂的成功,象徵着一次次的征服與超越,這也成爲了企業家們在商務桌上談判的底氣。登山賦予企業家不同常人的體力與意志力,使得他們具備傲視羣雄的資本。

與此同時,登山也是一種內心的釋放。企業家們面對社會、市場以及營商方面的壓力,也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家人。因此需要找到釋放的出口。

登山的冒險,是他們自我的一種釋放,是在一次次對自我的試探中,建立起對自己的信念與持續冒險的勇氣。

如今,登山早已不再是一項名利場裡的運動。越來越多普通人加入企業家的隊伍,開啓攀登高山、尋找自我的旅程。

作爲中國登山第一人的張樑,曾經也只是一名中國農業銀行的普通員工。2000年左右,張樑接觸到了登山這項戶外運動。白雪皚皚的高峰在張樑眼中是一種神秘的存在,不滿足於循規蹈矩的生活的他,對綿延雪山產生了嚮往之情,希望前去一探究竟。

此後18年間,張樑登頂了25座雪山,是國內第一位完成“14+7+2”成就的登山家:他登頂了全世界所有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七大洲的所有最高峰,並且以徒步的方式抵達南北極點,完成了人類登山探險的終極夢想。

張樑,中國登山第一人 / OPPO Find N3拍攝

對張樑而言,登山不僅僅在於拓寬自身邊界、釋放自我,更在於在登山中體驗濃縮的人生智慧——其中之一,便是放棄的勇氣。

登山幾十年間,雖已有多次成功登頂,但由於種種原因,張樑放棄登頂的經歷更是數不勝數。在一次次放棄衝頂的經歷過後,張樑明白了:下撤比衝頂更難,在唾手可得的成功面前懂得放棄,需要更大的勇氣。

如今,在實現了“14+7+2”的夢想之後,張樑將自己的人生目標轉移到了兒子張彧身上。他希望用OPPO Find N3手機記錄下與孩子一起登山的故事,也希望能通過這種方式,打開彼此的內心,讓兒子體味更多的人生哲理。

張樑與兒子張彧在湖邊漫步 / OPPO Find N3拍攝

此前,由於一直奔波於登山的路途之間,張樑大約半年纔會回家一次,和家裡人的聯繫也幾乎寥寥,長久以往,他與兒子變得越來越陌生。

登山,成爲父子破冰的出口。

比登山更難的事(來源:本站浪潮工作室)

這一次,張樑帶着張彧來到了雲南省香格里拉境內的哈巴雪山。

然而,在登頂當天的凌晨,雪山風雨交加,每走一步都面臨着滑倒的危險。如同20年間不斷遇到的困境一般,撤退與否,成爲擺在張樑與兒子面前的問題。

張樑再次選擇了下撤。在他看來,登山並不只是爲了登頂,即便最終無緣頂峰,兒子也能從中瞭解登山,懂得登山的真諦——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勇氣,以及那些哈蘇人像鏡頭捕捉到的,沿途獨一無二的人生體驗。

放棄登頂後的第二天,籠罩在哈巴雪山的雲霧逐漸散去,這似乎也在預示着這對父子之間的某種改變。

遠處的哈巴雪山雲霧逐漸散去 / OPPO Find N3拍攝

張樑與兒子張彧用OPPO手機記錄下這一美好的時刻,身後的湖泊映出皚皚白雪,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細膩畫質和豐富色彩。

張樑與兒子用OPPO Find N3記錄下雨過天晴的時刻 / 視頻截圖

選擇OPPO Find N3,是因爲張樑在其中看到了大膽、創新的企業家精神。從Find N1到如今的N3,OPPO摺疊屏手機的更新迭代,也是在步步攀登技術的高峰。從第一階段消滅摺痕,第二階段追求減重,到第三階段全面的旗艦體驗,OPPO Find N3正在攀升至摺疊屏手機的新高度。

在OPPO Find N3專業哈蘇人像模式的見證下,張樑與兒子張彧也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對於張彧來說,他不僅更加了解登山這項運動,也更加懂得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而對父親張樑來說,這是一次對20多年登山之路的回望,也是一場和兒子之間的心靈對話。

張樑與兒子張彧正望向遠處的哈巴雪山 / OPPO Find N3拍攝

哈蘇相機,始終致力於捕捉傳奇。人類首次登月的第一張照片就誕生於哈蘇之下,瑪麗蓮夢露在世間留下的最後倩影被哈蘇捕捉,搖滾名將滾石樂隊的多張專輯封面由哈蘇拍攝,喬布斯那張最爲著名的黑白肖像照也出自哈蘇鏡頭……無數位傳奇人物的經典瞬間,都曾被哈蘇相機所定格。

而這一次,OPPO Find N3的哈蘇人像模式用真實細膩的色彩,還原致敬每一個平凡者的傳奇時刻。

哈蘇鏡頭下的張樑父子 / OPPO Find N3拍攝

登山者們一次次翻越心靈的高峰,去靠近他人,也去超越自我。而OPPO Find N3,也無時無刻不在捕捉着他們貼近彼此、熱烈生活的所有人生瞬間。

登頂,是一種傳奇。而即便未曾登頂,始終盡力攀登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在OPPO Find N3的鏡頭下,繪出不平凡的傳奇色彩。

[1] 新華社. (2022.11.11). 總規模將超三萬億 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勾畫新藍圖.

[2] DT研究院. (2023). 2023戶外運動報告.

[3] 攜程黑板報. (2021). 2021年,旅遊消費改變了什麼?

[4] 中新體壇. (2023). 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攀登珠峰,究竟有多難?

[5] 北京晚報. (2019). 王石新書分享2008年至今重大事件,講述登山時經歷“迴光返照”.

[6] 北京大學企業大數據研究中心. (2021). 2021年中國企業創新創業調查(ESIEC)調查報告.

[7] 中國新聞週刊. (2019). 這筆危險的生意,讓想做“王石”的人擠滿了珠峰.

[8] 澎湃新聞. (2017). 登山戶外死亡人數增長45.4%,晴天事故率竟遠高惡劣天氣.

[9] 環球網. (2023). 2023年春季登山季攀登珠峰死亡人數達6人.

[10] 澎湃新聞. (2023). 王石:要繼續挑戰自我,計劃81歲第三次登頂珠峰.

[11] 中新經緯. (2021). 獨家對話黃怒波:做企業家和登珠峰都是挑戰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