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阻中國 姚金祥籲英國及盟友預擬對中經濟制裁

我駐英代表姚金祥。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灣大選結果的地緣政治意義持續引發國際討論。駐英國代表姚金祥指出,爲嚇阻中國進犯臺灣,他期待英國及其盟友能預擬強力的對中經濟制裁措施,且臺灣能參與相關討論、分享實務經驗。

他強調,臺灣從未自認爲可依賴美國在「臺海有事」時緊急救援,臺灣的訴求一向是呼籲盟友夥伴協助臺灣自我防衛。

他提到,事實上,自1979年美國政府轉向承認北京以來,臺灣一向是透過「軍購」、而非「軍援」強化自我防衛能力。直到去年7月,美國才宣佈提供臺灣3.45億美元(約新臺幣108億元)軍援,是1979年以來首次。

至於英國可如何協助臺灣,姚金祥說,英國宜隨着印太區域和臺灣海峽情勢變化,隨時更新其印太戰略,並持續表達對臺海和平穩定的關切、反對任何對臺海現狀的單方面改變,以及積極採取具體行動捍衛臺海和南海航行自由。

姚金祥指出,除了支持臺灣的國際參與,英國與日本及其他印太區域關鍵成員簽署一系列安全合作協議,且英國航空母艦打擊羣繼2021年首航後、即將重返印太,這些作爲都有助維護區域和平穩定。

姚金祥提到,一旦臺海遭中方武力封鎖,不僅是國際經貿活動和臺灣將面臨災難性的衝擊,中國本身就會首當其衝、深受其害,英國及其盟友有必要讓中方清楚認知到這一點。

至於美國對烏克蘭和臺灣的支持有無競爭關係、軍備供應是否有相互排擠的情況,姚金祥說,臺灣在美國享有跨黨派強勁支持,美國政治圈對烏克蘭的支援熱情卻已發生動搖。然而,儘管援烏確實影響美國對臺灣的軍購交運,臺灣在美國依然強力爲烏克蘭發聲。

姚金祥指出,臺灣的立場是,持續協助烏克蘭抵抗侵略十分重要,因爲一旦西方放棄烏克蘭,臺灣未來也有可能被捨棄。

姚金祥是近日出席英國智庫「地緣戰略理事會」(Council on Geostrategy)研討會時作以上表示。他應邀開場致詞並回應聽衆提問。

研討會在國會下議院會議室舉行,由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克恩斯(Alicia Kearns)主持,與談者包括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臺灣研究中心教授羅達菲(Dafydd Fell)及副研究員劉惠純、「地緣戰略理事會」研究員薩金特(Gray Sergeant)、牛津大學中國政策實驗室(Oxford China Policy Lab)共同創辦人宋傑(Scott Singer)。研討會主題爲「臺灣大選效應」。

姚金祥說,此次大選,臺灣遭遇強度和廣度前所未見的中國干預行爲,涵蓋統戰、軍事威嚇、經貿脅迫、外交孤立、灰色地帶活動,但臺灣民衆證明了自己的韌性和抵抗力,順利完成選舉、選出新總統。今年適逢全球大選之年;臺灣保持警戒、抵禦威權政權選舉干預的經驗對今年即將舉行選舉的60多個國家是很好的提醒,臺灣樂於分享自身經驗。

至於中國接下來可能對臺灣採取的作爲,姚金祥說,研判中國將持續對臺灣施壓,並觀察新任總統就職演說內容及其上任初期的言行,再決定採取什麼樣的對臺策略。

不過,臺灣已是「世界的臺灣」,姚金祥指出,臺灣期許自己是「世界良善的力量」,因此對維護臺海和平穩定也有責任。候任總統賴清德已言明,除了致力強化國防,他也將尋求在有尊嚴、平等的基礎上,開展兩岸對話。

研究臺灣政治逾20年的羅達菲說,臺灣此次大選不是「統獨之爭」,其中一個指標爲明確主張與中國「統一」的政黨得票率僅約0.4%。大致上,在對中關係方面,臺灣主要政黨之間差異不大,而這與臺灣民意往中間靠攏有關。

薩金特指出,北京未對臺灣大選結果有激烈反應,可能的原因包括在新總統就職前,中國還有許多時間可伺機而動、逐步施壓,在適當時機創造把臺海局勢升高「甩鍋」給臺灣或美國的藉口。

此外,北京可以就民進黨在總統大選得票率「僅」4成以及失去國會多數大做文章,在中國國內宣傳質疑賴清德的正當性,以便在說服國內民衆相信當局對臺政策「奏效」之餘,避免與美國「修復關係」的嘗試受影響。

至於北京在各界較少關注的「法律戰」可能如何對臺施壓,薩金特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說,諾魯1月與臺灣的斷交聲明罕見引用1971年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此外,近日有聯合國官員針對所轄業務也引用第2758號決議,卻未引發自由民主國家聯合或個別公開反駁。

薩金特說,一旦有越來越多國家接受北京的錯誤詮釋,主張該決議已解決臺灣地位問題、「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甚至獲聯合國官員背書,則北京恐將益發大膽對臺灣施壓。

今年1月,聯合國大會主席、千里達及託巴哥共和國(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外交官佛朗西斯(Dennis Francis)表示,未來大會工作將以2758號決議爲指引並參照中國方面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