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之大者也賣國:佐羅的面具背後竟是三姓家奴
身穿黑斗篷、頭戴黑圓帽、半張臉蒙着黑麪具、騎着名叫龍捲風的黑馬、手持皮鞭與擊劍行俠仗義,每每留下Z字劍痕......
作爲經典熒幕形象,佐羅早已爲全球大衆所熟悉。國內觀衆對佐羅的認知,主要來自上世紀法意合拍的電影,美國的電視連續劇,以及美國、日本的動畫各一部。
佐羅之父 美國作家約翰斯頓-麥卡利
佐羅是美國作家約翰斯頓-麥卡利創作的虛構人物。最初登場於1919年《全故事週刊》的小說《卡皮斯特拉諾的詛咒》。隨後,又因1920年的電影《佐羅的印記》而大獲成功。作者本人大受鼓舞,在四十年內量產續作,包括5個連續故事+ 57 篇短篇小說。
至於原著《卡皮斯特拉諾的詛咒》無疑最爲暢銷,總計售出超過 5000 萬冊。
1919版《卡皮斯特拉諾的詛咒》封面
1920年 首部電影《佐羅的印記》
既然文學作品如此成功,那麼各類翻拍、改編和同人創作便層出不窮。特別是在版權到期後,延伸作品更是總數上百,形式涵蓋小說、音頻、廣播劇、舞臺劇、動漫、連環畫、遊戲,以及40多部電影和超過10部電視。另有各種玩偶、模型等周邊產品。
國人所熟知的那四部作品,僅僅是龐大系列的冰山一角。
《蝙蝠俠》漫畫中有着多處致敬《佐羅》韋恩夫婦就死於觀看《佐羅
此外,佐羅的形象與雙重身份設定,堪稱美式超級英雄鼻祖。例如大名鼎鼎蝙蝠俠,全身上下都是近似元素--蒙面、黑斗篷、富二代孤兒、秘密基地、行俠仗義、忠誠的僕從,黑車是黑馬的變形。以至於有種調侃說法:佐羅之後,英雄們都戴上了面具!
佐羅對日漫的影響同樣巨大。《叛逆的魯魯修》就有着相似影子,甚至Zero疑似Zorro的變體,geass能力發動對應Z字劍痕。當然,也包括《美少女戰士》中的夜禮服假面,《海賊王》中的鷹眼與索隆,《女神異聞錄5》中的佐羅人格面具,都是對佐羅形象的致敬。
佐羅形象 幾乎週期性出現於各類日漫作品
佐羅的時代背景 正是西班牙統治下的加利福尼亞
在原著《卡皮斯特拉諾的詛咒》中,佐羅生活在西班牙治下的加利福尼亞。經常爲無助的人報仇,懲罰殘酷的政客,樂於幫助被壓迫的人。因而被戲稱爲“卡皮斯特拉諾的詛咒”,這也是小說的名稱由來。
後來的部分改編作品,則將背景被改到墨西哥時代的加州。例如國人熟知、童自榮配音的阿蘭德隆版《佐羅》,故事就發生在虛構的“新阿拉貢”。經網友考證,其原型可能是哥倫比亞的玻利瓦爾省。
“我們就是從這兒巴塞羅那上船的,渡過了大西洋,進入了加勒比海
事實上,佐羅在西班牙語中意爲“狐狸”。雖然並未像《蝙蝠俠》中那樣成爲角色標誌,卻同樣具備相當隱喻的角色特質。譬如主角在自家莊園內的密道系統,就通往一個被叫做“狐狸窩”的秘密基地。這或許有對列那狐故事的致敬,而後又被《叛逆的魯魯修》的詭計與叛逆致敬。
當然,不同版本的佐羅造型也偶有變動。在有的版本中,只佩戴眼罩與頭巾 ,而另一些版本則是圓形面具。至少在首次登場時,佐羅的斗篷還是紫色的,並非後世所熟悉的標誌性黑色。
《佐羅的印記》海報 人物的頭巾與阿蘭德隆版本的不同
1939年 Reed Hadley主演的《佐羅的戰鬥軍團》
通常,佐羅喜歡單打獨鬥,但1939年的《佐羅的戰鬥軍團》卻是例外。在這部費爾班克斯獲得授權改編的作品中,還有一羣專門的蒙面幫手。麥卡利後來添加了一名啞巴幫手貝爾納多,類似做法也在阿蘭德隆版等改編作延續,幫手甚至會戴上面具來充當替身。
此外,麥卡利還在續作中加入了盜賊和美洲原住民等角色。其中一些人知道佐羅的身份,無形中強化了佐羅的本土化形象,與平日裡那個玩世不恭的白人莊園主形成鮮明對比。
作爲本土化英雄 佐羅的對手往往是來自文化母邦的殖民者
佐羅的故事靈感 包括17世紀遭英國統治的愛爾蘭
麥卡利創作佐羅的另一位靈感很來源,很可能是綽號“狐狸”的威廉-蘭波特。他生於1615年的愛爾蘭南部港口韋克斯福德,十幾歲就因在新教郊區宣傳天主教而被以叛亂罪逮捕。但他竟然成功突破森嚴的守備而越獄,並當了一段時間海盜。
在當時的愛爾蘭,佔絕對多數天主教徒身份低微,遠不如來自海對岸英國新教徒吃香。兩者的關係早已超越宗教分歧,化身爲利益嚴重對衝的世仇。所以有不少像蘭波特這樣的激進派,在階級仇民族恨的驅使下尋求報復。他先是劫掠新教徒船隻,後來乾脆加入法軍參加對英作戰。
傳聞是威廉-蘭波特的畫像
公元1630年,蘭伯特受西班牙伯爵奧利瓦雷斯賞識被舉薦進宮。隨即以紀廉·隆巴爾多等化名繼續活躍,還作爲方陣軍團的隊長參與多場戰役。九年後,他接受奧利瓦雷斯所給的外交+間諜雙重任務,準備獲取資金和兵力回愛爾蘭煽動叛亂。不久卻被調往墨西哥,據說是因爲管不住下半身,讓與一名貴婦未婚先孕。故而被憤怒的西班牙貴族們流放海外。
事實上,蘭伯特只是接到新任務,去監視疑似同情葡萄牙叛徒的新任總督。豈料在兩年後遭宗教裁判所逮捕,罪名則是勾結原住民、黑奴與土生白人、信奉印第安巫醫與占星術、冒充腓力三世私生子、密謀叛亂並自立爲墨西哥國王。於是在蹲班期間成囚犯領袖,並通過他們的協助越獄。然後充滿挑釁地留在墨西哥城,貼出大字報宣稱要炮轟裁判官。直至1659年二度被捕,趕在火刑執行前用束縛自己的繩子自裁。
有墨西哥國父之稱的 米格爾·伊達爾戈神父
有墨西哥國父之稱的 米格爾·伊達爾戈神父
這樣一個自帶傳奇色彩的人物,自然成爲墨西哥民族主義文學的天然素材。1872年,墨西哥作家比森特以其爲原型寫就了一部小說,同題材的作品如雨後春筍,“El Zorro”的名聲在那時不脛而走。
這些創作對後來的佐羅文化奠定基礎。在阿蘭德隆版電影中,也有向其和墨西哥解放歷史致敬的成分。比如同情底層人的總督、源於墨西哥國父米格爾的角色名字、正直且富有號召力的修士、僕人敲響的鐘聲以及充滿美洲異教色彩的“黑狐仙”民間傳聞。
加利福尼亞經歷從西班牙到墨西哥再到美國領土的變化
當然,無論墨西哥人如何重視蘭波特,他的傳奇在全球範圍內仍舊只是小衆文化。除了部分新大陸居民,唯有愛爾蘭老鄉纔會認可他。巧合的是,佐羅小說的作者麥卡利恰好是愛爾蘭裔。所以會熟悉上述傳奇,並將墨西哥狐仙升級爲世界通行的俠義IP。
奈何問題接踵而至。孕育佐羅的加利福尼亞,不僅隨墨西哥從西班牙帝國獨立,還在若干年後鬧事投奔美國。這讓英雄故事不免蒙上一層新殖民主義色彩。更有甚者,在2005版《佐羅傳奇》電影中,佐羅就明目張膽地支持加州併入美國,堪比割地賣國的三姓家奴。
2005版佐羅 主演班德拉斯就是西班牙人
值得玩味的是,接連被黑的西班牙和墨西哥,居然都對電影的傾向性毫無感覺。前者不亦樂乎地製作佐羅影視作品,甚至允許本國影星安東尼奧-班德拉斯擔任主演。後者更是乾脆容許《佐羅傳奇》等作品在自己境內取景和上映。
可見時代的變遷,足以磨平很多曾惹人高潮的G點。作爲勝利方的美國,不僅難以擋住拉美移民入境,更無力阻止西班牙語成爲南方各州的通用鄉音。作爲失敗方的墨西哥,也從未想過要將加州重新奪回。否則,可能轉頭就將面臨西班牙人的類似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