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運動補水 不是渴了才喝

夏天運動喝水量要夠,避免熱傷害以及身體缺水引發急性腎衰竭。本報資料照片

24節氣「立秋」過後,全臺氣溫仍居高不下,8月至今的熱傷害就診人數很多,衛福部統計高達360人次左右。對於悶熱的天氣,國健署提醒民衆,要注意避免發生中暑,尤其夏日運動時,應掌握「補水3適」原則,可以幫助身體降溫,並防止流汗過多而出現脫水症狀。

近年運動風氣盛行,不論是室內的有氧舞蹈、瑜伽等,或是室外的健走、慢跑、騎腳踏車及長達數小時的耐力運動如馬拉松、鐵人三項等,都有可能因室內室外的悶熱環境或水分補充不足,造成熱傷害的發生。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提醒民衆,在運動健身的同時,要多注意氣溫變化並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適時適當補充水分,避免身體陷入缺水危機。

不少人喜愛夏天運動爆汗的感覺,認爲把汗逼出來,有助於瘦身、排毒。三軍總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朱柏齡表示,運動排汗有助於新陳代謝,但如果流汗過多、沒有適度補水,身體會處於缺水狀態。人體在缺水情況下,除了溫度調節失衡引發熱傷害,也會因腎臟灌流不足而造成急性腎衰竭。

朱柏齡分享,有一位患者因處於悶熱空間,導致滿頭大汗、水分大量流失,又因專注想完成手上的工作,忙起來就忽略喝水,結果身體不適來求診,檢驗出尿毒指數升高,產生急性腎衰竭損傷。另一位長者習慣晨間活動,以爲早上外出運動就沒事,可以避開陽光,但是夏天日出早,該名長輩流汗後沒有適時補水,口腔乾燥、心跳加快,緊急就醫治療。

朱柏齡強調,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夏天運動要注意定時飲水、控制運動時間、適時休息、避免過度訓練。若在戶外運動,要選擇在陰涼處休息,如果覺得太熱,千萬不要逞強,尤其是出現中暑症狀,應立即停止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