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爲何要發動二戰?看下當時德國人的生活水平,會顛覆你想象
二戰是目前人類歷史上最爲龐大的戰爭,期間一共有61個國家和地區參戰,造成了9000萬人的傷亡以及5萬億美元的損失,罪魁禍首自然是德意日法西斯,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和意大利的軍國主義分子,都是依靠政變而走到了臺前,但是德國的納粹黨領導人希特勒,竟然是通過民選的方式競選上了德國總理。
這確實讓人疑惑,1933年的競選臺上,希特勒依然講述着他那一套荒謬的大日耳曼主義的種族理論,這又是怎麼獲得選民選票的呢,但凡是罪惡的產生,勢必尤其生存的土壤,可以看下二戰前德國人的生活水平,你就明白了,會顛覆你想象
德國的衰落,可以從一戰開始算起,爲了讓德國這個新興國家失去他們的優勢,協約國在《凡爾賽條約》當中,算得上是部署了極爲苛刻的針對德國條約。首先是在軍事方面,德國的常備軍不能夠超過十萬人,不能有空軍,海軍在短期內也不能製造新的艦艇,不少德國的戰略設備全部被盟國拿去抵償了戰爭賠款。
金錢賠償方面,,德國則需要補償113億英鎊,大約2260億馬克的賠款,要知道,在1933年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也纔有737億帝國馬克,因此德國被迫簽訂了長達92年的賠款協議,這也給德國國民造成了極大的負擔。
此外,德國還喪失了所有海外殖民地,包括工業心臟魯爾工業區在內的8萬平方公里土地被協約國所佔領,在巴黎和會上,有着“法國之虎”之稱的法首相剋裡蒙梭,正是這些條約的極力促成者。他希望在歐洲大陸,法國永遠成爲最強大的國家。
雖然美國總統威爾遜和英國首相喬治擔心克里蒙梭這種行爲會“逼死德國這隻下金蛋的雞”,但是出於各自的政治考慮,美英雙方還是妥協同意了克里蒙梭的要求,後來英法政府可能多少存在一點虧欠德國的心理因素,這也導致他們默許了希特勒上臺後違背條約公然發展軍事壯大實力的行爲。
協約國極度的壓榨也導致德國國內民族主義盛行,戰後法國軍隊控制了魯爾工業園區,導致大批的居民無家可歸,同時法國將該地區煤炭送往法國,德國鐵路工人組織罷工進行抗議,結果被法國當局殘酷鎮壓,有200人被處死。
而在20世紀30年代,全世界都發生了經濟大蕭條,德國本來就非常困難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大量工廠倒閉,超過600萬人失業,不少人失去生活來源只能夠等待同樣囊中羞澀的德國政府救濟。所有德國人很艱難,也很憤怒:是誰造成了我們如今的苦難?
事情在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發生了改變,他讓政府強勢干預經濟,興辦工廠,提供就業崗位,希特勒承諾,執政五年內,會讓所有德國人桌上有面包和牛奶,事實上他也確實兌現了這一個承諾,1938年,德國生產總值達到了1.264億帝國馬克,翻了將近三倍,這一年德國失業率也僅僅有0.98%,對於德國人來說,生活既然提高了,那麼還是要算一下賬的,所以國內希特勒的名聲始終高居不下,受到狂熱的影響,不少年輕人蔘加了希特勒的納粹部隊,這也就爲後來德國的擴張所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