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牌!2024新財富500創富榜!鍾睒睒4563億元,宗馥莉808億元!汽車成最強賽道:小米5人上榜,李想身家超王興劉強東
數據是個寶
數據寶
炒股少煩惱
新財富500創富榜名單全新揭曉
(點擊看大圖,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1-50名
51-100名
101-150名
151-200名
201-250名
251-300名
301-350名
351-400名
401-450名
451-500名
中國式現代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國際競爭新形勢的視域下,民營企業肩負更大使命,也面臨高質量發展的更高要求,企業家羣體需要激發創新活力、創造潛能,提高企業競爭力,通過合法合規經營獲得財富。
爲考察過去一年的民企發展態勢,新財富今年第22度發佈500創富榜,通過企業家持股市值的變化,綜合反映產業結構的變遷、創新創業的方向和資本市場的偏好。
今年上榜的500位企業家(或家族)持股總市值達到12.3萬億元,均值爲247億元,門檻爲66.3億元,百億以上的有336人。這些主要指標較2019年有五成漲幅,距2021年的歷史高點有三成左右回調。鍾睒睒以4562.7億元蟬聯第一,黃崢、張一鳴則以4248.5億、3402億元分列榜眼與探花之位。42歲的宗馥莉成爲持股市值最高的女企業家。
創富榜上,企業家主體結構多次變遷,從製造當家,到地產主導,到“互聯網+”領銜,再到今天以“綠色化+智能化”爲中樞,清晰折射了中國產業進階之路。2013年,合計173位地產商上榜,2024年只有40位,新質生產力領域則貢獻260位,佔比過半,其中超140名來自光風儲、新能源車、鋰電等“新三樣”行業。新能源車賽道勢能爆棚,小米集團5人重新聚首榜單,李想身家超過王興、李彥宏與劉強東。王來春、周羣飛等也以汽車業務的增長,對衝消費電子業務的盤整。
TMT、醫藥生物、消費成爲創富前三大賽道,分別貢獻了88、64、52位上榜人。龐大的內需市場,賣雜糧、辣條、寵物飼料都能上位,爆發的創新藥也貢獻了諸多新鮮力量。機械和電力設備、能源與環保領域則創富增速最高。
出海破壁,2/3的A股公司已產生海外收入,海外收入前30名的民企均爲上榜企業家所創立。
無論是新質生產力的培育,還是世界一流企業的進階,都需要民企掌舵者弘揚企業家精神,順應潮流,敢闖敢幹,在市場的優勝劣汰中帶領公司生存壯大,在創造個人財富的同時,爲經濟增長和共同富裕恪盡微觀主體之責。
來源:新財富雜誌(ID:xcfplus)
作者:陶娟
真實的數字,是時代最佳發言人。新財富500創富榜推出至今已有22載,上榜企業家的變遷,是行業變奏曲、企業競爭力、企業家精神的綜合體現。
最新出爐的2024新財富500創富榜,繼續以持股市值對民營企業家過去一年的財富創造能力進行觀察。無聲的數字背後,折射了各行各業發展主線的變化,也鮮活呈現出企業創新與市場化競爭如何增進人們福祉,進而映射在資本市場。
今年上榜的500位企業家(或家族)總持股市值爲12.3萬億元,平均持股市值爲247億元,上榜門檻爲66.3億元,持股市值百億以上的企業家爲336位(圖1)。
如何理解這幾項數據,取決於以何對標,透視其中變化。
其一,對比2021年的歷史高位,幾項主要指標均下滑了三成左右。由於上榜企業家主要持股分佈在A股、港股和美股市場,大盤調整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持股市值表現。
其二,若對比去年,則各指標下滑一成左右,且跌幅有所收斂。部分企業家已通過股票回購、增持、大宗併購等,加大對股權資產的佈局。
其三,若對比2019年,則各項指標均上漲五成左右。這一漲幅,超出GDP與股市大盤指數的同期增速(表1)。
整體來看,增長依然是主旋律,中國產業的競爭力日新月異,是企業家創富最堅實的地基。
當然,整體的增長,無法代言身處其中每一個人的境況,每年的上榜人都有約1/5的更迭,映射經濟結構轉換的無聲淘洗。電動車、風光儲、芯片等大批新質生產力領域的企業家競相上榜,也有一些企業家由於轉型升級中市場的優勝劣汰,或加強監管下的經營粗放違規而跌落榜單。
榜單結構的劇烈轉換,更能體現中國經濟立破並舉、爬坡過坎的不易與滾燙。
01
鍾睒睒蟬聯榜首,
王健林父子重新躋身前十
中國產業澎湃不竭的創富動力,推動榜單推陳出新。短短5年間,持股市值前三的企業家已悉數煥新。
農夫山泉上市前,鍾睒睒韜光晦跡,2020年上市後,他則一鳴驚人,奪冠連莊,2024年以4562.7億元持股市值,第四度蟬聯榜首(表2)。
與此相應的是,農夫山泉主要競爭對手之一的娃哈哈集團,貢獻了今年持股市值最高的女企業家宗馥莉。
宗慶後的離世引發人們深切哀悼,娃哈哈集團的交接班也成爲關注焦點。在娃哈哈集團裡,杭州國資持股46%,爲第一大股東,宗慶後持股29.76%,娃哈哈職工代表會持股24.6%。作爲獨生女,宗馥莉預計將繼承父親所持股權。此外,其還獨立控制百億營收的宏勝飲料,今年,宗馥莉以808億元持股市值位列榜單第23名,約爲鍾睒睒身家的1/5。
2024年,農夫山泉產品銷量一度大跌。不過,從業績看,其2023年營收達427億元,淨利潤達121億元,同比增長均在三成以上。鍾睒睒的另一聚寶盤萬泰生物的發展則不盡如人意,其拳頭產品二價HPV疫苗一方面因集採單價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又遭遇默沙東等9價疫苗搶奪市場,2023年營收同比腰斬,淨利潤只有2022年的1/4。
然而,鍾睒睒依然固守第一之位,其一在於他深耕的消費、醫藥賽道現金流穩定、估值高,如農夫山泉的市銷率高達11倍,市盈率高達40倍,甚至超過了貴州茅臺;其二則是高比例持股,目前,鍾睒睒在農夫山泉中持股83.98%,在萬泰生物中持股73.31%。
這一態勢下,鍾睒睒今年的持股市值與去年相差不到1億元。不過,其明年還能否守住寶座,將取決於他與競爭者們創富力的消長。
2019年,同爲80後的黃崢、張一鳴雙雙以700億元量級的持股市值上榜,當年他們都不到40歲。2024年,二人已分列榜眼、探花,持股市值則已分別躍至4248億元、3402億元。
財富創造的速度如此驚人,來自於企業家創新的能量級。
拼多多成立至今尚不足10年,市值卻數次超越阿里巴巴。主打低價爲王,借力社交裂變,疊加補貼返現,拼多多順利從農村包圍城市,打開局面。字節跳動早期優勢也在於拓展下沉市場,即使是農村用戶,今日頭條與抖音也是其消息主來源與精神娛樂主場之一。
目前,拼多多已直連超1000個農產區、1600萬農業生產者,累計帶動逾10萬名新農人返鄉創業。2023年,其實現4萬億元GMV(商品交易總額),雖然與阿里巴巴的7萬億元尚有差距,但憑藉更扁平、更輕量的運營結構,創造了600億元淨利潤,同比暴漲90%,已接近阿里規模。
而2023年,抖音上共有10.2億個三農視頻,收穫2.4萬億次播放,獲贊530億次。農村生活、農村美食、三農電商等成爲最熱門的內容,而重慶、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則是最愛看三農內容的城市。拼多多與抖音改變的,不僅是廣袤農村的人文、商業和消費生態,還在這個大遷徙的時代,構建起城市和鄉村的連接。
國內流量見頂,出海成下一程紅利起點。2016年,黃崢就曾說:“如果我是張一鳴,我會更加激進地做全球化。”如今,抖音國際版TikTok與拼多多海外版Temu,在全球擴張上所展示的爆發力,可鑑初心。
TikTok在全球已擁有10億用戶,其中美國1.7億,歐洲1.35億,東南亞超過3.2億。目前,字節跳動3000億美元估值裡,大約有一半來自TikTok。而據最新披露,張一鳴在字節跳動裡持股21%,高管及員工持股21%,海納亞洲等私募基金持有剩餘的58%股權。
2022年10月上線的Temu,至2023年12月,獨立訪客數量就已達4.67億,與阿里旗下的全球速賣通齊平,僅次於亞馬遜,排名躍升至全球電商第二。背倚中國強大的供應鏈優勢,其拋出了“全託管模式”的撒手鐗,在這一模式下,商家只需將通過貨品發往Temu的國內倉庫,後續的“運營—物流—倉配—客服—售後服務”環節都可以交給平臺,將跨境電商門檻降到最低。2023年,Temu的銷售額約爲180億美元,而其將2024目標定爲600億美元。
商業世界亦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由於上榜企業家的持股財富主要來自資本市場,萬億投資者對企業發展趨勢做出預判後用腳投票,使得來自市場的共識,實質上決定了企業家的身家。
與黃崢、張一鳴的升勢對比鮮明的,則是馬雲和馬化騰的財富5年間基本原地踏步,二者相比2019年的跌幅甚至都一致,爲6%。
馬雲掌握的股權主要來自兩大塊:在阿里巴巴中,他最後一次披露的持股比例爲4.8%,2023年末阿里巴巴市值跌至1.3萬億元,連帶其持股市值下滑;在螞蟻集團中,根據早前的披露,馬雲持股不超過8.8%。而根據螞蟻集團2023年7月回購股份以補充員工激勵池的方案測算,其最新估值爲5671億元。這兩大企業的估值較高點均有約七成回落。此外,馬雲歷年減持套現規模近千億元。
近兩年,馬雲着力推動阿里的人事與戰略重構。2023年,阿里巴巴啓動“1+6+N”改革,張勇辭去董事會主席、CEO職位並出走,蔡崇信和吳永銘分別繼任,佔據組織變革C位,阿里雲、菜鳥先後退出上市之路。與此同時,聚焦主業,重注AI,退出小鵬汽車等非核心業務,顯示在友商圍追堵截下,阿里巴巴的戰略打法與投資生態正在激烈調整中。
螞蟻集團則在努力改善治理架構,其高層集體退出阿里合夥人名單,雙方人員輪崗、數據調用等不再暢通無阻,螞蟻與阿里正在加速“脫鉤”,而馬雲也在2023年退出了螞蟻集團的實控人位置。螞蟻集團已變更爲無實際控制人,不過,阿里巴巴仍持有螞蟻集團33%的股權。根據阿里巴巴財報計算,2023年,螞蟻集團淨利潤約爲238.2億元,同比下降23.7%。
阿里與螞蟻集團的後續發展,引人關注,也將直接決定馬雲在創富榜的座次。
不確定的時代中更顯企業家的奮鬥本質。創富榜排名靠前的常客們,各有各的難題,卻無不努力一一化解,業務復甦回暖的跡象明顯。
騰訊2023年海外遊戲流水同比增長34%,淨利潤暴漲六成;本站推出國內首款AI遊戲《逆水寒》,20年來雖養豬、嚴選、有道各種“不務正業”,但始終專注靠遊戲“躺賺”;寧德時代在市值腰斬後,股價止跌企穩,海外收入攀升至佔比1/3,2023年創下的440億元淨利潤和220億元分紅亦刷新高;美的集團憑藉機器人等多元化佈局和出海,率先走出地產掣肘;牧原股份交出上市後首個虧損年報,依然咬牙堅持在最漫長的豬週期。而它們的創始者,馬化騰、丁磊、曾毓羣、何享健、秦英林等人也依然有驚無險,穩居創富榜前十。
王健林父子的2023年,則波盪得多。珠海商管年末上市的對賭大限,附加着450億元投資保本回購的條款,卻遭遇資本市場和商業地產的雙重低迷。2023年,王健林陸續出讓了萬達電影、珠海萬達商管的控制權,以回籠現金、吸收新投資,渡過難關。
目前,王健林仍掌握着大連萬達商管集團46%股權,後者2023年仍正常發債,按其3000億元淨資產測算,加上在萬達電影的持股,王健林父子總身家達1406億元,回到前十。
02
從地產到“電+芯”:新質生產力如何塑形500創富榜中樞
中國用40年時間,走過歐美200年工業革命的道路,成功實現GDP坐二望一,擁有最完善的工業體系,製造業產能佔全球三成,在部分前沿技術上甚至實現反超。
中國民企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每年一度的創富榜也自然折射出經濟增長主引擎的切換。
若拉長時間來看,2024年創富榜,較之2019年,已有一半(231人)換血;而較之2014年,更有八成(392人)換血。榜單的更新迭代,代表着產業結構的不斷刷新,代表着社會財富的不斷擴容。榜單主樑的變換,也映射中國新質生產力的內涵變遷與升級。
曾經,在城鎮化工業化提供增長紅利的時代,中國的新質生產力,是生產出可以國產替代的工程機械,是爲萬億家庭提供冰箱彩電洗衣機和住房,是在萬里江山貫通高速公路和高鐵,實現互聯互通。
在“互聯網+”提供增長紅利的時代,中國的新質生產力,是一張10億人可以在其上社交聊天交互的虛擬網絡;是每天有1000萬個電商包裹在路上奔騰的電商和物流體系;是大漠邊疆仍可以暢通使用衛星通信聯絡的網絡。
而今天,在內,是“綠色化+智能化”全面革新能源、交通、工業體系的時代;在外,面對逆全球化與卡脖子,中國的新質生產力,既是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車等具備優勢的“新三樣”,也是補鏈強鏈,衝擊3納米甚至更高端芯片的量產和良率,捍衛種子安全,突破創新藥的研發。
而未來,中國的新質生產力,是實現可控核聚變帶來的能源無限供應,是將量子計算優越性落地到製藥、AI的實處,是深海空天開發探秘未來產業……
不同時代,新質生產力的不同內涵,精準定義着創富榜不同的中樞主線。創富榜持續的吐故納新,企業家的身家起伏,既依託時代浪潮,也由自身創造,更仰仗資本市場預期的打分。
03
房地產企業家:佔比從超三成,到2024年降至8%
房地產企業家在榜單上存在感的變化,鮮明地體現出了創富的錨點,如何從以地產爲主力,快速轉移至以“電+芯”爲引擎(圖2)。
中國人民銀行2020年的一份調查顯示,當時城鎮居民家庭的戶均總資產爲317.9萬元,其中70%左右是房產。承載居民財富的地產,也曾在500創富榜上留下濃墨重彩。
22屆創富榜中,地產企業家合計奪冠6次,包括碧桂園的楊惠妍兩次(2007、2008年)、王健林父子4次(2010、2012、2016、2017年)。
梳理歷屆創富榜中,主要業務涵蓋“地產”的企業家的變化,可以鮮明地看到,地產創富的拐點早已顯現——2013年成爲分水嶺。
在2013年之前,以地產爲主業的企業家,無論是人數,還是持股市值,長期佔據三成以上份額。這也是中國城鎮化率提升最爲迅猛的時段。
2003年,全部400位上榜人中,有109位來自地產,佔比約爲1/4。
2006年,152位地產企業家擁有榜單上高達七成的財富。
2007年,前十名中有7名來自地產。
2013年,173位地產企業家上榜,佔比超過1/3,每3個頂級企業家,就有一個在乾地產,人人都是“土”財主。然而,這一年,也是中國15—64歲勞動人口數量越過拐點之年(圖3)。剛需增量遞減,開始影響供應。
此後,儘管地產企業家的持股市值總規模曾在2018、2020、2021年先後觸碰2.5萬億元的歷史高位,但其相對實力卻一直穩步下滑。2014—2020年,地產企業家的人數、持股市值佔比從35%左右一路下滑至20%,2021年之後加速下滑。
2024年,上榜的地產企業家只剩40位,對應總持股市值爲1萬億元,從人數到財富,均下滑至只佔榜單的8%。這一比例,已接近中國地產行業增加值在GDP中的佔比(2023年爲5.8%)。
昔日的明星企業家,紛紛告別榜單,包括融創孫宏斌、富力地產張力、世茂許榮茂、華夏幸福王文學等。
地產商的佔比下跌,並未阻礙民企創富力的整體上行。2024年創富500人的總持股市值,是地產創富力峰值(2013年)時的4倍,相比2019年也漲了約五成。在資本市場,地產早就不再是資金追捧的主線,而大批來自信息科技、醫藥生物、消費、商業服務、光伏、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等新質生產力領域的企業家站到時代風口,撐起了榜單新脊樑。
圍繞綠色化、智能化發展的賽道,成爲最強創富風口。
新財富系統盤點了光伏、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新三樣”的創富能力,光風儲作爲清潔能源的供給方,上榜了42位企業家,動力電池革新了能源使用形式,上榜了28位企業家;更爲耀眼的明星賽道,則是新能源汽車,貢獻了78位相關的上榜企業家。
“新三樣”合計貢獻了約148位上榜企業家,其人數佔比已接近30%。從地產到“新三樣”,新質生產力全面重塑了民企競爭力與創富力(圖4)。
04
汽車:最靚的賽道
國產汽車是這幾年經濟的一個大驚喜,比亞迪在2023年連續跨過300萬、400萬、500萬的歷史銷量峰值,中國整車出口從2019年的100萬輛翻了4倍,達到2023年的491萬輛。在2024創富榜上,汽車產業鏈企業家不僅包攬了第11至15名,整體上榜56位,還在增速最快50強中奪下13個席位。
這一切是怎麼做到的?
整車狂飆:李書福、魏建軍排名超過王傳福,李想領先於王興、李彥宏
整車賽道,包括傳統品牌及新勢力,共有17位企業家上榜。王傳福本有可能擠進前十名——2023年比亞迪銷售超302萬輛車,不僅一舉奪得了中國汽車年度銷冠,也奪得了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但其持股市值卻連續被三位汽車業大咖反超,以1016.8億元位居第15名。
2017年,吉利問鼎國內本土汽車品牌銷冠,此後連續5年稱霸,在銷量首次登頂後的次年,李書福父子即以1046億元持股市值躋身前十。
2022年,比亞迪銷量同比暴增149%,以180萬輛反超吉利的123萬輛,登頂本土銷冠。吉利增速掉隊,主因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歷史進程判斷偏保守,傳統優勢未順利傳導至新賽道。
眼下,吉利正在奮起直追,2024年,其目標銷量是190萬輛,爲比亞迪(380萬輛)的一半。
不過,李書福父子持股市值卻實現了對王傳福的反超。除了幾近100%控股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其還握有多項重要資產,如持有沃爾沃集團6.8%股權(2024年1月從8.2%減持了部分),以及梅賽德斯—奔馳9.69%股權。
此外,吉利的資本運作也步入快車道,如其2017年收購的豪華汽車品牌路特斯(LOT.O)2024年2月上市,最新市值爲50億美元;高端電車品牌極氪(ZK.N)5月上市,發行市值51億美元,上市首日暴漲34%,市值直追小鵬汽車;此外,出行平臺曹操出行也已在港股遞交招股書,啓動上市進程。
2024年,李書福父子以1220.9億元持股市值,位居創富榜第11名。
排名緊跟其後的是長城汽車魏建軍。2023年,長城汽車抓住了新能源車和出海兩大增長點,新能源車銷售25.64萬輛,同比增長了114%;海外年銷售31.4萬輛,同比增長82%,均創歷史新高。2024年,魏建軍以1198億元持股市值,位居創富榜第12名。
而天生自帶流量的小米SU7自誕生之日起,就頻頻佔據熱搜,預計上市首年就將交付10萬—12萬輛。武大學霸、白手起家、青梅竹馬的婚姻、“鬼畜”歌神……雷軍是今年企業家人氣之王,甚至跨界登頂《歌手2024》網友“搖人榜”榜首。
SU7熱銷,小米集團股價走高,2024年,雷軍以1025億元持股市值,位居創富榜第14名,而小米集團創始人林斌、黎萬強、洪峰、許達來也悉數重新聚首榜單。小米市值遠不是榜單上最高的,但跟着雷軍創業的兄弟,卻是最可能一起上榜的,小米集團也成爲榜單上創富力最強勁的企業。
新勢力中,蔚小理創始人進一步分化,理想的李想以652億元持股市值排在第34名,甚至超過了王興、李彥宏、劉強東等人,不能不說世界變化太快。
引人矚目的是,李想早年創業的第一位合夥人,泡泡網和汽車之家聯合創始人、理想獨董樊錚本次亦以112億元持股市值(在理想持股4%)新上榜,超過蔚來李斌。不過,進入2024年,理想MEGA車型敗走麥城,銷量遠不如預期,理想股價也遭遇調整,或許,42歲的李想,還需要更多時間來沉澱。
TMT產業鏈廠商大舉進軍汽車鏈,果鏈起家者增量靠汽車
新能源汽車暢銷,龐大的供應鏈也被激增的本土汽車產能激活,從玻璃到車燈,從芯片到智駕方案,尤其是手機產業鏈廠商大規模向汽車產業鏈遷移,傳統的“合資品牌—進口一級供應商—4S店銷售”利益鏈條則被全盤解構。
手機產業鏈廠商積極轉型汽車鏈有多重因素。一是消費電子行業持續低迷。據IDC統計,2023年全球智能手機、PC、平板電腦出貨量分別同比下滑了3.2%、13.9%、20.2%,創多年新低。二是逆全球化時代,供應鏈邏輯不再唯“商業效率”論,地緣政治因素影響跨國企業的布子,蘋果產能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國內果鏈企業雖在越南、印度等地建廠,但也在努力擺脫對蘋果的依賴。
王來春是蘋果造富傳奇中身家最高的“打工妹”,她創辦的立訊精密,立志成爲全球前十的汽車一級供應商,不僅豪擲百億與奇瑞聯姻,2023年又與廣汽集團合資,生產汽車零部件。2023年,立訊精密佔大頭的消費電子業務增速回落至個位數,電腦類業務下滑34%,唯有汽車類業務實現了50%的增速,營收規模近百億元。
2024年,王來勝、王來春兄妹以1143億元持股市值,位列榜單第13名。
藍思科技的第一大客戶同樣爲蘋果,然而,2023年蘋果爲其貢獻的營收同比下滑16億元,佔比則從超70%下降到58%。
對衝這一影響的,同樣是汽車業務。此前以手機屏幕玻璃見長的藍思科技,如今爲汽車客戶批量交付中控屏、B柱、C柱、動力電池結構件、充電樁、後座顯示屏等各類產品。2023年,藍思科技的汽車業務實現50億元營收,同比增長40%,佔比近10%。其合作客戶包括特斯拉、寶馬、奔馳、大衆、理想、蔚來、比亞迪等。
其創始人周羣飛今年名次大幅提升了43名,以409億元持股財富位居第64名(圖5)。
風浪來襲之時,唯有以變應變,尋找生機,方能變則通關,立訊精密和藍思科技的變化,不是個例。
如以代工手機起家的聞泰科技,通過收購安世半導體,切入車規級芯片市場,目前,其半導體業務有超過六成營收來自汽車領域,據披露,問界M9和小米汽車車型使用聞泰的各類器件超過1000顆,單車平均價值(ASP)超過50美元。韋爾股份、格科微、瑞聲科技等傳統消費電子領域的芯片廠商,均在積極開拓車載芯片業務。
據新財富粗略統計,2023年,汽車業務普遍爲手機產業鏈上榜企業家提供了40%以上的高增速,對衝了消費電子的低迷,汽車鏈創富威力凸顯(表3)。
汽車產業鏈拯救了手機圈企業,而它們則用持續降低成本來回哺車圈。芯片就是其中重要一環。根據英飛凌測算,純電和插電混動汽車的單車半導體價值量爲834美元,比燃油車提升438美元,其中330美元增量來自於IGBT(功率器件)。2021年,缺芯最嚴重之時,德州儀器生產的升窗驅動芯片一枚賣70元,如今國產芯片售價1元;2021年,意法半導體的車身穩定芯片一度從20元漲至1300元,如今國產芯片13元。
國產IGBT廠商的市場份額從此前不到10%,已上漲至60%。以國內龍頭斯達半導爲例,2023年上半年,其產品配套超過60萬輛新能源汽車,營收增長超過40%,其實控人沈華夫婦今年以129億元持股市值上榜。
國產供應鏈企業大幅拉低成本,最終落地爲車型配置越來越豪華、消費者體驗越來越驚豔、價格越來越實惠的多贏局面。
軟件定義汽車:科技巨頭賦能汽車“芯”能力
手機圈的內卷、性價比和效率,助力了車圈,互聯網科技巨頭的入場也是中國汽車業提升競爭力的外來活水,如華爲聯手賽力斯推出問界,百度AI技術賦能極越,騰訊聯手吉利開發智能座艙,阿里巴巴合資上汽集團推出智己等。
其中,賽力斯的蝶變效果最爲明顯。2024年4月,問界M9銷量達到13391輛,力壓一衆豪華品牌,登頂中國市場50萬元以上豪車不分能源形式、車型結構的月度銷量排行榜。賽力斯股價自2020年低點最高漲超近20倍,其控股股東張興海家族的持股市值高達315億元,躋身創富榜前100名。
華爲鴻蒙智行品牌點石成金的能力,或有望在北汽、江淮等多家汽車廠商身上覆制。A股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有658家“華爲概念股”,企業渴望與華爲產生化學反應的心情可見一斑。任正非本人,由於華爲極其分散的持股結構,持股市值爲182.6億元,排第176位。
在智駕賽道上,還涌現了地平線餘凱(102億元持股市值,332名)、小馬智行樓天城(189億元持股市值,168名)等多位上榜企業家。失去了湯曉鷗的商湯科技,並未停下腳步,同樣加入智駕方案的賽場。
“軟件定義汽車”時代,AI將成爲下一站制勝點。在今年五一廣東梅大高速茶陽路段發生塌方災害時,高德地圖通過多個前方車輛車速驟降判斷異常,向後行車輛及時發出智能警報,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事故範圍的擴大。眼下,阿里巴巴、字節跳動、騰訊、紅杉資本等企業正奮力投入AI大模型,未來,隨着AI手機、AI汽車的技術演進,汽車產業鏈將成爲AI創富的一個重要載體。
業務合作與股權合作、資本聯動,通常密不可分。
創富榜上,88位TMT企業家中,至少37位控制的公司同時也是汽車供應鏈或投資方。蔚小理起家時,主要是ATM(阿里、騰訊、美團)等互聯網資本支持。小米SU7立項3年、花費百億即量產交付,飛一般的速度,既是因爲整合了手機產業鏈上的經驗,並完美複製到造車上;也因爲小米通過投資,早就構建起車圈生態,據烯牛數據統計,小米系投資了14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包括小鵬和蔚來;小米系的三大投資主體,小米科技、順爲資本、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十年間投資案例數超過1480起。
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上的優勢,既受益於冠絕全球的動力電池產業,加速了“電動化”過程,從油到電,降低了消費者使用成本;也受益於和TMT產業鏈、互聯網巨頭、AI獨角獸的充分交融,賦能了“智能化”過程,提升了消費者使用體驗。
種種合力推動下,2023年,中國汽車產業創下多項歷史紀錄,產銷規模雙雙突破3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銷破900萬輛、滲透率突破30%,自主品牌市佔率突破50%,汽車出口全球第一。
成績背後,是中國完備工業體系通力合作的結晶。
05
行業創富榜:TMT、醫藥生物、日用消費品成前三強,機械與電氣設備、能源與環保漲幅最高
5年時間,不同行業創富力有了巨大的分化,從以房地產爲主導的增長模式,轉向更加多元化和可持續的增長模式。科技、新能源、消費等行業,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創富領域。
2019年,上榜企業家人數按行業分類,前三強賽道分別是TMT(80人)、房地產(66人)、綜合(60人);2024年,TMT上榜人數再增8位,蟬聯榜首,而地產、綜合類上榜人數分別減少了六成、四成,醫藥生物(64人)、日用消費品(52人)取而代之(表4)。
TMT領域保持強勢,在於這一行業始終可以與時俱進,無論風口是互聯網,還是智能物聯,是元宇宙還是AI大模型,TMT都置身事內。
2023年,在英偉達帶動下,A股最拉風的概念非AI莫屬。光模塊(用來轉換光電信號的)三巨頭“易中天”直線上漲,將天孚通信鄒支農家族、中際旭創王偉修和王曉東父子的持股市值推高至130億元以上,他們均成功上榜。
算力需求大漲,也帶來AI服務器和數據中心概念股上漲,曾經在湖南衡陽糧油站當了10年員工的周超男,2000年後切入通信賽道,後創立潤澤科技,如今在全國規劃佈局56棟數據中心、約29萬架機櫃,打造出正宗的算力概念股。周超男以201億元持股市值,新晉榜單第150名,成爲女企業家中的一匹黑馬。
而兼具網遊、WEB3.0、元宇宙等多重概念的崑崙萬維,亦宣佈“All in AGI與AIGC”,其股價暴漲數倍,不僅帶動創始人周亞輝重新回到榜單,早前已與周亞輝離婚的李瓊今年也順利登榜。
硅基世界逐漸掌控人們生活,TMT的創富動能預計還將保持強勁。
消費則是一個充滿分化及爭議的賽道。市場內卷、估值虛高、重營銷輕研發、年輕人反向消費等擔憂下,在一級市場,新消費甚至被打上了“五年分紅不能回本,風投都不看”的標籤;但在榜單上,消費領域的創富力卻得到了實實在在的體現。
消費賽道,知名度就是創富力,最近5年,該行業中鉅富新富頻出,基本都因爲開創了人們耳熟能詳的品牌。有意思的一點是,消費是草根素人最容易切入的創業賽道,蜜雪冰城就是從一個賣刨冰的小攤,變成在全球擁有3.6萬家門店的超級奶茶巨頭。
也正是因爲“起步於草莽”,消費也是夫妻店、兄弟團最容易合夥成功的。如賣插線板的公牛集團阮立平、阮學平兄弟,蜜雪冰城的張紅超兄弟,隱身在耐克、PUMA身後的華利集團張聰淵家族,賣能量飲料的東鵬飲料林木勤家族,賣洗衣液的立白集團陳凱旋家族,都是這5年內新上榜,且位列前100名。
縱觀消費領域,中國獨有的白酒文化,創富貢獻度較高,郎酒、勁酒等多個酒類品牌創始人上榜,而創立華致酒行的吳向東,在貴州遵義打造的珍酒李渡品牌成功上市,今年,他以246億元身家重新迴歸榜單。
14億人的大市場,意味着生活的一切細分賽道,皆有無限大的機遇。雜糧、辣條、盲盒、寵物飼料、電子煙、預製菜、眼霜、堅果、滷鴨脖、方便麪,均在近5年成功爲創富榜輸送了新鮮力量。而簡單的一瓶礦泉水,同時孵育了榜單首富和女首富,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將持續激活消費行業的創富動能。
醫藥生物也是頗具號召力的神奇行業,首富鍾睒睒的第二桶金就來自千億市值的萬泰生物。比爾·蓋茨、黃崢、張一鳴、陳天橋這些互聯網企業家,隱退後的下一站目的地,也不約而同設定爲醫藥生物。
創富榜上,醫藥生物企業家已佔據64席,僅次於TMT行業,近5年淨增了14位上榜人。影響該行業創富動能的有三條主線。
其一,集採政策與反腐風暴疊加,促進醫藥龍頭集中度提高,營銷費用下滑,成爲相對受益品種。
其二,A股註冊制的推行,港股18-A條例放開上市限制,大批醫藥獨角獸在尚未盈利的情況下得以上市,往榜單上輸送了更多力量,近5年,有超過20位新上榜的醫藥生物企業家來自科創板及創業板。近兩年,港股創新藥公司雖大面積破發,但內地市場仍給予了更高的估值和試錯空間。
其三,經過漫長的技術積累,中國創新藥領域開始爆發。這有幾個關鍵性標誌。
標誌一,2023年,中國創新藥Licence-out(將海外開發權益對外授權)數量,首次超過Licence-in(獲得授權),直接映證了本土新藥研發實力。
2023年12月,百利天恆與跨國藥企百時美施貴寶(BMS)就自主研發的一款雙抗ADC抗腫瘤新藥達成獨家許可與合作協議,潛在總交易額最高可達84億美元,並已收到由BMS支付的8億美元首付款,首付款及總交易額雙雙創下中國紀錄。2024年一季度,百利天恆營收55億元,是2023全年的10倍,而淨利潤也達到了驚人的50億元。
百利天恆創始人朱義今年以417億元持股市值排第63名。作爲四川企業家,其已超過劉永好等,僅次於通威的劉漢元及海底撈的張勇,晉級四川省創富榜探花。
標誌二,百濟神州、君實生物、綠葉製藥、億帆醫藥等多個上榜人的企業,在2023年獲得美國FDA新藥審批上市,而此前年份只有零星的個例突破。
標誌三,創新藥龍頭百濟神州2024年一季度營收53億元,同比增長89%;而恆瑞醫藥一季度營收60億元,同比增長9.2%,按此增速,百濟神州最快將在下個季度超越恆瑞醫藥,晉升醫藥一哥。百濟神州歷經多輪融資,創始人歐雷強持股不到6%,今年以108億元持股市值上榜。
醫藥生物領域,中國創新藥企和歐美跨國巨頭之間研發投入差異巨大,但本土創新藥勢能大爆發,叫人看到希望和曙光。
消費和醫藥在各國都是常青賽道,最近5年,中國創富榜上最具爆發力的賽道是機械與電力設備、能源與環保行業,這兩大行業都強力受益於綠色產業的崛起。其中,機械與電力設備行業的上榜人數從17名增至45名,成爲創富榜第四大行業;上榜企業家的持股總市值則從1500億元暴漲至近6000億元,爲各行業中增速最快的。
以新質生產力主要涉及的TMT、醫藥生物、機械與電力設備、耐用消費品、能源與環保領域來看,這五大行業合計上榜260名企業家,較5年前(199人)提升30%;而他們的持股總市值爲5.9萬億元,較5年前增長了80%。創富榜上,新質生產力已貢獻半壁江山,成功填補了地產企業家下滑帶來的空缺。
06
17個大行業,5年間,
12個換了首富
不同行業創富勢能的抑揚,是經濟結構重心的遷移。同一行業,持股市值排名第一的首富的輪替,則更多體現了商業模式、戰略眼光甚至企業家情懷格局的差異(表5)。
以5年期來衡量,17個大行業中,只有能源與環保、耐用消費品、農牧漁業、化工、機械與電氣設備的首富成功守擂。12個行業首富發生了變動,佔比超2/3,而他們的身家漲幅中位數爲107%。
多個行業首富調整,背後的原因大致可分爲四類。
一類是新上位者的商業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秩序。如黃崢與張一鳴各自成爲商業服務、TMT新首富。無論是拼多多,還是字節跳動亦或TikTok,在業內都是顛覆創新物種,因此創富能量更加驚人。
橫空出世的極兔速遞,也以凌厲的打法,鍛造了業內的超常速度,其從創立到上市僅8年時間,上市時,以22.5%的市場份額成爲東南亞第一大快遞服務商,在最卷的中國市場咬下10.9%的份額,並率先揮師巴西、沙特等新興市場,開拓全球化服務。其低調的創始人李傑,今年以140億元持股市值新上榜,並奪得交通運輸行業首富。
一類則是戰略判斷能力及運氣使然,通關了商業競爭中的優勝劣汰。
如同在金融領域,同樣是投資汽車,呂向陽1997年通過融捷投資,以1656萬元現金增資比亞迪,獲得過半股權,此後爲激勵比亞迪團隊,其多次將股份低價轉讓給王傳福及核心員工,作爲耐心資本一路長跑陪伴,至今其仍持有比亞迪13.55%股權,賬面回報達5000倍,呂向陽也以815億元持股市值,登頂金融業新首富。
而5年前的金融業首富姚振華同樣瞄準了造車領域,“5年投資了530億元”,卻鎩羽而歸,拖累了整個寶能集團的財務表現,最終因現金流危機成爲被執行人,跌落榜單。
在金屬與冶煉領域,昔日號稱“銅王”的王文銀和劉結紅夫婦也因被執行、被限制高消費成爲老賴,沒有等到今年的銅價暴漲春風,跌落行業首富寶座,而在印尼成功布局鎳鐵資源的青山集團項光達家族,踩中了動力電池風口(鎳爲三元電池主材料),成爲新的行業龍頭老大。
一類是因爲在不同的資本市場上市,估值波動,導致行業首富換莊。
同在造紙行業,儘管太陽紙業的銷售仍不及玖龍紙業,但近年其營收和淨利潤保持平穩,而玖龍紙業則在擴產後首度虧損。目前,A股上市的太陽紙業,市值已達到港股上市的玖龍紙業的2倍,李洪信家族也取代了張茵母子,成爲造紙業首富。
還有一類,則是同處調整的行業,但應對的態度與選擇的戰略截然不同,導致首富易主。最直觀就是地產,5年前的許家印比王健林身家高出600億元,如今行業首富易主爲王健林。
同處地產行業,高負債率是二者共同面對的困境,但王健林從2017年的世紀交易開始,就選擇多途徑賣資產籌措資金降槓桿,目前,大連萬達商管的負債率已從早年的70%以上降至50%。
而許家印創立的中國恆大(03333.HK),卻持續推高融資規模;2015年末,其總負債爲6000億元,到2022年末翻了三番,高達2.5萬億元,以至於嚴重資不抵債,淨資產爲負5000億元。
爲了發債融資,恆大還不惜業績造假。2024年3月,證監會發出公告,恆大地產因涉嫌在2019、2020年虛增收入5600億元,被罰款41億元,對許家印、夏海鈞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而此前,許家印因涉嫌違法犯罪,已被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經濟轉型迅疾,行業週期震盪,企業發展途中難免遭遇難關,但以怎樣的姿態越過險灘,是企業家修爲的真實體現。
今年,多位教培行業企業家重歸榜單,好未來股價自底部上漲10倍,張邦鑫排名也攀升至第215位;新東方轉型直播電商,俞敏洪意外迎來了董宇輝帶來的潑天富貴,闊別榜單3年後,今年以105億元迴歸;而猿輔導將業務拓展至少兒編程培訓等,李勇也再度上榜。
07
出海:新質生產力建立全球競爭力,海外收入TOP30民企均爲上榜企業家創立
在下沉市場,成爲美好生活的服務商,拼多多、蜜雪冰城同時爲自己和當地人打開了新世界。放眼全球,經濟發展的不均衡,讓填平市場溝壑,同樣大有可爲。
今天的中國,產能佔全球三成,除國內消費,其中一半可賦能海外,讓更多人共享高性價比的創新紅利。在國際競爭中佔據優勢,也是一流企業應有之義。
據新財富統計,截至2024年5月20日,全部A股5361家上市公司中,披露存在港澳臺及海外業務收入的公司達到3573家,佔比爲2/3,它們合計獲得8.8萬億元海外收入,較2019年的6萬億元提升了47%(圖6)。
這其中,民企貢獻了主要增量。2019年,民企的海外收入爲2萬億元,而到了2023年,已達到4萬億元,實現了翻倍增長。
我們盤點了A股海外收入TOP30民企,創始人全部爲創富榜常客。他們走出國門,將產品、業務、品牌推向全球,成功構建了企業增長的第二曲線,過去5年時間,這30家民企的海外收入從6000億元漲至1.8萬億元,多出了1.2萬億元(表6)。
其中,立訊精密、比亞迪、洛陽鉬業、美的集團、寧德時代2023年海外收入悉數超過1000億元。5年時間,比亞迪海外收入從132億元,漲超10倍,達1600億元;寧德時代則更爲迅猛,海外收入從20億元漲至1310億元,暴漲65倍。
海外市場依然機遇無限。曾毓羣發出的2024年總裁辦1號文件,就是一封出海動員信,“誰到海外,誰就是寧德時代的英雄”。
新質生產力行業是出海的先鋒隊。海外收入TOP30民企,大部分來自TMT(8家)、光伏(6家)、汽車(3家)、動力電池(2家)等領域。
民企海外營收的大幅增長,不僅堅實拓展了生存能力,更提升了其利潤表現。
據新財富統計,2023年,按主營構成地區來統計,收入佔比排第一名的地區來自歐美等境外的公司,已有589家,佔全體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超過一成;而同一指標排第二名的公司,已有2022家,佔比近四成(圖7)。
這意味着,合計2611家上市公司已以海外收入爲重要構成,佔A股的半壁江山。這2611家公司中,1635家的海外業務毛利率高於國內,佔比超六成。
靠近市場才能真正獲得市場。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此前將企業出海總結爲兩大主線:其一,往新興市場走,如在越南、柬埔寨等地建廠,帶動當地農民變成農民工、工人,進而擁有大規模購買工業品的消費能力,上演和中國30年前一樣的城鎮化浪潮;其二,往發達國家走,利用當地的研發優勢,提升技術實力,雖然成本高,但收益更高。
由於許多企業目前尚處於開拓海外市場的前期,度過探索期後,它們或會收穫更好的盈利表現。
以長城汽車爲例,其2023年海外收入達到531億元,佔比近1/3,毛利率比國內高出了10個百分點;百濟神州的海外業務營收接近百億元,毛利率高達98%,比國內業務甚至高出30個百分點。
不僅是產品出海,電商出海、物流出海、文化出海、消費出海也在興起。當尼日利亞的田間樂隊演唱《心太軟》,當東南亞小姐姐在蜜雪冰城來上一杯甜甜水,當駐華記者跳起《科目三》,當迪拜一場暴雨比亞迪仰望U8卻演繹起水上漂,當日韓美歐中產吃一頓祖籍四川簡陽的海底撈……一個更立體更真實的中國形象,藉助中國企業在全球潤物細無聲的佈局,愈發明晰起來。
中國民企大規模出海的B面,則是優質的民企股權資產受到了越來越多新興市場投資機構的認可,雙向交流更加充分。
如沙特資本注資小馬智行(樓天城創辦),阿聯酋機構先後投資哪吒汽車、蔚來(李斌創辦),沙特阿美則先斥資246億元從李水榮家族手中收購了榮盛石化10%股權,今年又擬購買恆力石化(陳建華範紅衛夫婦創辦)10%股權。
此外,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持有新東方5.1%股權,科威特政府投資局入股三花智控(張道才家族創辦),太盟聯合中東財團搭救珠海萬達商管等。
08
在產能週期與國際競爭新形勢的磨礪中成長
2024年創富榜上,身家跌幅最深的50人中,有高達13人來自風光儲產業鏈,其跌幅均超過40%。
天合光能高紀凡、德業股份張和君、晶澳科技靳保芳、隆基綠能李振國、福斯特林建華等光伏企業家,持股市值從上一年的500億—600億元區間,跌落至200億—300億元,全部腰斬。
光伏爲重資產投入行業,且符合綠色融資的要求,此前幾年,其發展受益於多重利好共振:需求端,能源類央企需在2025年前實現可再生能源裝機量佔比50%,因而踊躍收購光風電站,下游裝機量快速攀升,推動上游從硅料到組件量價齊升;資金端,綠色產業獲得大規模融資支持,2023年末,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30.08萬億元,同比增長36.5%,比年初增加了8.48萬億元,另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CPIA統計,2022年,共48家光伏企業在A股及港股使用權益融資方式募資,涉及權益融資項目51個,募資總額1662億元,同比增長57%;政策端,各類新能源補貼政策在退出前長時間託底,再疊加地方政府對綠色產能落地的各項支持,在高增長和樂觀預期雙擊下,光伏概念股成爲動輒幾十倍的牛股,產能規模大擴張。
然而,這一在2018—2021年最具創富能量的賽道,此後陷入估值調整,殘酷的價格戰甚至導致頭部企業開始虧損,至今仍在漫長築底過程中(表7)。
週期的繁榮與磨礪,是行業成長不可或缺的淬鍊,光伏曾在500創富榜上出過兩任首富——無錫尚德施正榮與漢能薄膜電池李河君,但他們最終都在激烈競爭中,因高位槓桿,因技術路線,因違規運作,被淘汰出局。
正是在這一輪輪大浪淘洗中,中國光伏企業的核心技術不斷提升,光電轉換效率持續刷新紀錄,目前,中國光伏、陸上風電的平準化度電成本已低於燃煤標杆電價。2023年,中國光伏行業總產值超過1.75萬億元,風電光伏發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突破15%。
09
新質生產力創富:
風起了,仍道阻且長
2023年,中國“新三樣”出口首次突破1萬億元,同比增長30%。
然而,新質生產力領域,由於具備更高的產業價值和戰略前景,是全球必爭之地,遭遇保護主義的壓力也更大。綠色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的競爭,顯著反映了這種態勢。
此前,對於如何發展綠色產業,中國、歐盟和美國的路徑選擇略有差異,中國側重改善供給端效率,而歐盟側重調節需求端,如建立碳交易市場、對燃油車進行徵稅等。這也導致中國產業端更強,新能源裝機量大幅提速,而歐盟的碳價更高。
如今,歐美都轉而在產業端加強激勵。根據《淨零工業法案》,歐盟提出,到2030年,其光伏、風機、電池、制氫等產品的本地製造佔比要達到或接近40%。而在美國《通脹削減法案》支持下,該國光伏公司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在2023年獲得48億元政府補貼,儘管其組件出貨量排名全球第十,最新市值卻超越所有中國同行,登頂全球光伏廠商第一。
未來,中國綠色產業無疑將面臨更爲激烈的競爭。
在AI賽道上,技術壁壘同樣明顯。美國巨頭正在大力撲入AI投資。2023年,全球20%的VC投資流向了AI類公司,美國企業則是其中最爲積極的,谷歌、微軟、亞馬遜和英偉達4家巨頭在全球VC投資中的佔比高達38%。2022年,這一佔比還僅爲5%(圖8)。2023年,英偉達、微軟、臉書等公司股價大漲,均直接受益於AI概念。它們還在規劃進一步加強AI方向的資本開支。有業者因此擔憂,中美兩國在AI領域的技術差距,會不會拉大。
綠色產業和AI產業本可互相助攻。可持續獲得的綠色能源,是AI時代的基礎設施。算力需求的爆炸式提升,不僅需要高算力芯片,還需要電力。從英偉達CEO黃仁勳,到OpenAI創始人山姆·奧特曼都提出,“AI的盡頭是光伏和儲能”,而這正是中國擅長之處,中國新能源車產銷量佔全球超過60%,鋰電池產能佔比超過70%,光伏各環節產能則佔全球超過90%。但貿易壁壘,將拖累產業進步的歷程。
各國基於比較優勢分工合作,攜手開啓新一輪清潔能源和AI產業革命,本是優化資源全球配置、帶動資本和產業合理佈局的共贏之道。如在“一帶一路”合作伙伴中,中國的光伏治沙經驗,就已落地在國土面積的95%都是沙漠的沙特。由中國企業承建的阿爾舒巴赫光伏電站,裝機容量2.6GW,預計2025年全部完工。項目建成後,預計35年內總髮電量可達約2822億千瓦時,折算二氧化碳減排量近2.45億噸。
但如今,國際競爭新形勢給市場化交易帶來巨大的摩擦成本。2024年5月,美國針對中國電動車、電動車電池、光伏等產品加徵關稅。而AI領域,英偉達的高算力芯片、ASML尖端光刻機等對華出口遭遇管制。
新質生產力持續創富,不僅面臨貿易保護主義的壓力,還受Gartner技術曲線的約束,光伏競爭激烈,亦是產業週期率的自然呈現。
據中信證券研究,滲透率和國產化率逐漸提升的領域,資本會逐漸退出,轉而捕捉還在萌芽的、更爲新興的賽道。如光伏和動力電池就已邁向成熟期,而尚處於發展早期的乘用車智駕、AIGC應用、衛星互聯網、人形機器人等賽道,則獲得越來越多資本的關注(圖9)。創富榜上,這些賽道的相關企業也已嶄露頭角。但可以預見的是,它們將同樣蹚過和前輩一樣的路,直面產能週期、貿易壁壘等多重挑戰。
產業競爭力,纔是財富創造力的最佳保障。民營企業的發展壯大中,無論是在成熟賽道,轉變發展方式、參與國家戰略、完善治理結構;還是在新興賽道,提升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實現有效突破,都需要其掌舵人發揮企業家精神,激發勞動、知識、技術、管理、數據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活力,以創新、遠見、韌勁和定力,去跨越漫漫雄關。而新財富500創富榜會繼續觀察並思考這一切。
PS:獲取歷年各屆新財富500創富榜名單,請戳這裡~
本文所提及的任何資訊和信息,僅爲作者個人觀點表達或對於具體事件的陳述,不構成推薦及投資建議。投資者應自行承擔據此進行投資所產生的風險及後果。
來源:新財富雜誌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何予
校對:趙燕
數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