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歐洲哪些地區陷入“發展陷阱”?

參考消息網8月14日報道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8月11日刊發題爲《富裕、停滯、不滿:看看歐洲哪些地區陷入了發展陷阱》的文章,作者是勞拉·德萊·費米內拉。文章編譯如下:

俗話說,金錢買不到幸福。以全球標準衡量,歐洲是富裕的,但它的情況似乎越來越符合這句話。歐洲近一半的地區經濟停滯不前,儘管人均收入遠高於新興市場國家,但失去了過去增長的動力。這不僅造成了競爭停滯,也助長對整個歐洲政治的排斥情緒,導致英國脫歐、“黃背心”抗議,以及反體系政黨和疑歐派政黨在選舉中崛起。

一半地區停滯不前

一項研究根據歐洲各地區是否陷入發展陷阱來確定其停滯水平。發展陷阱是由一組學者根據收入、就業和生產率指標提出的概念。每個地區的得分從0到9分不等,0分表示該地區仍保持活力,9分表示該地區已完全陷入發展陷阱。

歐洲地區(總計超過1100個區域)中有近一半面臨陷入發展陷阱的危險或處於更嚴重的境地。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經濟地理學教授安德烈斯·羅德里格斯-波塞說:“我們試圖設計一種指標,超越通常簡單基於人均GDP的做法,以便衡量人均GDP、就業和生產率這三個基本經濟變量的動態水平。”羅德里格斯-波塞是發展陷阱概念的“發明者”之一。

在西班牙,問題並不那麼明顯,但在法國和意大利,許多地區都出現了發展停滯跡象。

這種現象既影響農村地區和前工業中心,也影響一些非常繁榮的歐洲城市。其強度因地區而異,有時會出現與直覺相反的結果,因爲陷入發展陷阱或更有可能陷入該陷阱的不一定是最貧窮或中等收入的地區。“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意大利的富裕地區和貧困地區,希臘、克羅地亞的內陸地區,以及法國、比利時、德國和芬蘭的衰落工業區。即使是歐盟最有活力的國家愛爾蘭也未能倖免,因爲與北愛爾蘭接壤的地區和中部地區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處於停滯狀態。”羅德里格斯-波塞說。

根源在於“去工業化”

布魯塞爾研究機構布魯蓋爾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阿莉西亞·加西亞-埃雷羅表示:“歐洲富裕地區的停滯不前與歐洲的去工業化密切相關,從根本上說,是因爲許多公司已經外遷,尤其是遷往中國。”她認爲,面對中國和美國等巨頭的競爭,歐盟收復失地的機會不大,因爲中國和美國除了享有規模經濟之外,還可以依靠廉價勞動力和國家對其生產結構的調控。“在歐洲,我們沒有足夠規模的企業能夠進行投資,以參與全球競爭。我們失去了工業能力,我們沒有趕上新一輪的技術浪潮。”

發展陷阱的概念源於世界銀行約20年前提出的“中等收入陷阱”理論,後者被用來描述那些新興國家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持續增長後,遇到一堵無形的牆,阻礙它們向高收入經濟體的躍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濟學家帕特里克·A·伊馬姆解釋說,最大的障礙之一是難以掌握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新技術。目前,巴西、印度和其他大約100個人均收入不超過一定門檻的國家和地區都屬於這種情況。

這一規則顯然不適用於歐洲:歐洲的收入水平遠高於新興經濟體。從概念名稱上就可以看出歐洲的問題所在:這是發展陷阱,而不是收入陷阱,因此計算方法不同,是根據不同變量在不同空間和時間維度上的表現來計算的。

失去活力因素很多

我們採用從2011年到2020年這十年的平均值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專家繪製的地圖描繪了一個高收入和低收入地區都陷入或即將陷入發展陷阱的歐洲。第一類是人均收入相對富裕的地區,如巴黎周邊地區、意大利的倫巴第和皮埃蒙特,以及瑞典南部,這些地區的經濟增長、生產率和就業率長期不足,這往往與過去代表其主要財富來源的工業結構的消失有關。

另一類陷入或瀕臨陷入發展陷阱的地區是收入在歐盟平均水平75%至100%之間的地區。這一類別包括西班牙萊萬特地區和該國東北部地區,但與其他歐洲主要國家相比,這些地區陷入發展陷阱的程度較低。最後,還有一些落後地區,儘管它們是歐盟團結基金的主要受益者,但卻無法達到歐盟的平均收入水平。這一類別包括意大利南部的幾個地區、巴爾幹地區、希臘、匈牙利以及中歐和東歐。

它們失去活力的原因不盡相同,儘管有一系列共同的原因適用於許多國家,這些原因與地區經濟的結構變化、製造業的比重、人口構成或人力資本有關。通常“衰老”的地區往往更容易停滯不前,它們的工業附加值較低,對非市場化服務的依賴性較大。而生產率較高的地區則不太可能落入發展陷阱,它們擁有更多受過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勞動力,在研發和創新能力方面享有更多的公共投資,政府機構的質量也較高。(編譯/田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