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螺森活武樹園區 生態結合武術
微滯洪休憩空間。(圖/雲林縣環境保護局提供)
濁水溪是西螺鎮生命與文化起源地,河岸周邊生態及景點豐富,惟周邊尚有部分閒置裸露地需改善處理,雲林縣環保局爲改善閒置空地被民衆隨意傾倒或燃燒垃圾問題,影響當地居民空氣品質與濁水溪沿岸生態景觀,並且有效鏈結西螺鎮及濁水溪上下游生態觀光動線,發揚在地文化特色及兼顧生態永續環保概念,特新設兼具生態、遊憩、文化的特色主題公園「西螺森活武樹園區」,提供在地民衆休閒活動空間,並吸引外地遊客前來遊憩觀光。
保留濁水溪歷史紋理與西螺鎮在地文化記憶基地,雲林縣環保局保留濁水溪舊行水區堤防,並重新整理閒置水景區,延伸濁水溪歷史記憶軌跡。在西螺鎮在地文化方面,設置山寨門入口意象、西螺七崁裝置藝術、林下練武區、活動廣場等空間,讓民衆更加了解西螺七崁武術文化精神與意義,亦提供適宜活動空間供民衆及活動舉辦使用。
山寨門入口意象傳達居民保衛家園的忠勇精神,園區內也設置西螺七崁廢棄物裝置藝術,沿用60年代連續劇「西螺七劍」主題曲之七崁主題意象進行塑造;另搭配雲林縣農業特色,園區內設置「農學體驗區」及「果之園區」,結合產學教育及觀光活動,讓民衆體驗農業種植之樂趣,寓教於樂。
生態友善園區
爲避免影響基地既有生態樣貌,園區保留既有大型喬木,搭配種植大面積草地及誘蝶誘鳥復層式植栽,並設置生態池打造水陸域生物棲息空間,營造多樣化生態棲地;基地夜晚於舊堤防處可發現螢火蟲出沒,故照明部分特採用波長爲570- 600nm螢火蟲友善暖色光源,可減少夜間生物干擾,亦可提升夜間使用安全性。
「森活武樹園區」將西螺七崁武術的文化與意象融入其中,左起雲林縣環保局長張喬維、雲林縣議員李明哲、雲林縣長張麗善、程文雄師傅、黃應華師傅。(圖/雲林縣環境保護局提供)
資源永續再利用
園區採用環保建材打造服務中心、腳踏車棚、工具間等設施量體,另將廢棄物再造爲公園裝置藝術,賦予廢棄物重生意涵;資源永續方面,設置雨水花園及地下滲透管,將雨水收集後進行循環再利用;生態池採取生態保水工法,鋪設卵礫石及黏土層、植栽種植覆蓋方式,可有效收納地表逕流雨水,將水資源循環活化,具有微滯洪功能,還創造多樣化棲地景觀;太陽能燈具自主供電可達節能減碳成效;滲透輸養管設置於喬木旁,可將廚餘發酵再利用之養分供給植栽。
落實社會責任
爲因應臺灣於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雲林縣政府希望大面積植樹,利用林木碳吸存特性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從而改善全球暖化問題。爲此,也冀望透過本園區活化再利用規劃,加強改善濁水溪沿岸空氣品質,以及串連溪水上游的「親水文化園區」和下游的「鳥類生態溼地公園」之生態路徑,並擴展西螺鎮觀光範圍,提升在地觀光效益,兼顧落實環境保護目標。
(雲林縣政府廣告)
領航員:張麗善(雲林縣長)。「森活武樹園區」結合武術、生態、環保概念,不僅是一個充滿特色的濁水溪畔休憩點,更是傳承七崁武術的基地,一啓用就成爲西螺的打卡熱點,歡迎全國民衆來西螺感受它的魅力。(圖/雲林縣環境保護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