繫牢自動駕駛“安全帶”
隨着智能網聯汽車的蓬勃發展,自動駕駛技術加速迭代,成爲推動交通革命的重要力量。在出行和物流領域,自動駕駛已在一些封閉場景和特定路線中率先試點應用。然而,在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自動駕駛的安全問題也令人警惕。
當前的自動駕駛與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尚有不小差距,仍面臨諸多挑戰與風險。諸如傳感器誤判、系統故障以及網絡攻擊等潛在風險,均可能致使車輛失控,引發事故,這些隱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衆對自動駕駛技術的信任。技術的突破和創新是解決安全問題的關鍵。須不斷探索和應用新的技術手段,提高自動駕駛系統的感知、決策和控制能力,增強系統的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同時,數據保護和通信安全也不容忽視,以確保自動駕駛車輛不受黑客攻擊和惡意干擾。
在自動駕駛事故的處理過程中,責任界定複雜模糊。由於涉及車輛製造商、軟件開發者以及基礎設施提供商等多方主體,事故責任歸屬難以明確劃分。現行的交通法律法規大多是基於傳統駕駛模式制定的,在自動駕駛場景下,存在諸多法律空白和不適應性。我國自動駕駛立法採取了地方先行探索、國家部委總結提煉的模式。但隨着產業的成熟和推廣,上位法的缺失可能影響產業的發展。因此,加快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從國家層面賦予自動駕駛恰當的法律地位,明確主體地位和法律責任,對於保護相關參與者的利益,促進自動駕駛技術多場景應用普及至關重要。
當前,自動駕駛正處於從區域運營測試邁向規模化部署的關鍵過渡階段,需要政府部門、企業以及科研機構攜手合作,共同爲自動駕駛技術繫牢“安全帶”。唯有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強有力的監管措施雙管齊下,才能確保自動駕駛技術在安全、高效的軌道上穩健發展,爲公衆帶來更加便捷、智能的出行體驗。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林紫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