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進經驗「成功複製印度」 臺學者:大陸給臺商條件較好
▲受到美中貿易戰,許多勞力密集產業移入印度設廠。(圖/路透社)
文/中評社
大陸近年人工成本高,加上多方因素,不少臺商把生產線轉移到東南亞或是印度。但過去在大陸長三角、珠三角成功經驗,可以在印度複製成功嗎?臺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主任陳華升分析,印度保護自己產業,不可能只給臺商或外資特別優惠,卻沒有照顧印度自己企業。相較之下,還是大陸方面給的條件、優惠力比較好。
陳華升,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曾任「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研究員,國民黨大陸事務部義務副主任,國民黨兩岸青年交流推動小組副召集人,現任臺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主任,臺灣經濟研究院研究九所研究員兼副所長。
臺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主任陳華升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爲蘋果代工iphone的緯創在印度工廠發生員工暴動,並非排華運動,影響臺灣廠商到印度投資還是當地基礎設施不夠好。只是當臺灣「電子5哥」組裝大廠相繼到印度,產業聚落成形,慢慢會跟早期中國大陸的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差不多,問題是印度還是優先保護自己產業,沒有辦法像當初中國大陸提供臺商這麼好的條件。
▲緯創印度廠。(圖/路透)
臺灣一般稱「電子5哥」是指鴻海、和碩、緯創、仁寶、廣達等。他說,中美貿易大戰之前,傳統產業已經一波從珠三角、長三角外移,現在第二波都是資通訊產業,組裝代工廠通常跟着大的國際品牌走,「印度製造」、印度出口,可能沒有越南、中國大陸這麼好。臺商現在去印度,主要考慮是印度內需市場,晶片賣到印度當地組裝,賣給印度當地民衆,這個情況越來越普遍。
位於印度卡納塔克邦的緯創新廠,在12月12日驚傳廠區遭到破壞,在被砸廠之前,以生產iPhone SE爲主,包括正職員工與產線員工在內,已達5000人左右的規模,原先規劃2021年1、2月間將開始爲蘋果代工iPhone12 mini,可是在廠區遭到不滿員工破壞後,緯創新廠量產i12 mini的時程有可能不得不向後延。該廠所在地卡納塔克邦勞工部長表示,緯創印度新廠復工日期約落在2021年1月16日前後,距離遭到砸毀已經超過一個月。
陳華升告訴中評社,緯創在印度新廠受到攻擊,可能有很多因素,印度是比較複雜的地方,如果不瞭解印度種姓制度與文化,在工廠管理容易引起衝突,或者原本承諾工資可能比較高,但是在印度透過仲介招募人力,如果抽成比例太高,最後給薪沒有這麼高,容易成爲導火線,基本上這不是排華運動,不太會波及臺商在印度投資設廠。
他分析,印度投資環境不斷改善,過去經商環境在世界排名很後面,現在每年排名不斷往前衝,應該在百名之內,經營環境算是中段班,不是太差,影響臺灣廠商到印度投資還是當地基礎設施不夠好。
▲印度總理莫迪曾經承諾給鴻海好條件,優惠條件還是沒有中國大陸好。(圖/路透)
陳華升說,以鴻海爲例,富士康過去到中國大陸投資,官方會承諾把土地整理好、水電供應無虞,派幹部去就可以設廠,郭臺銘後來也見過印度總理莫迪,莫迪可能也給鴻海很好承諾。只是鴻海到了地方,未必享有同樣優惠,水電土地道路可能還要自己去處理,優惠條件沒有中國大陸好,很多臺商自然願意「等」,看哪個省或邦給予條件更好再去投資。
他認爲,等不及的臺商就開始進駐設廠,緯創就是其中,進入印度設廠開始營運一季兩季開始賺錢,算破紀錄,接着仁寶、和碩、鴻海都到印度,廣達英業達也在考慮,一旦臺灣「電子5哥」組裝大廠都去印度之後,產業聚落慢慢跟早期中國大陸的珠三角、長三角差不多,基礎設施可能沒有越南好,但是土地人力成本很低,比越南還要低。
陳華升指出,組裝代工廠通常跟着大的國際品牌走,蘋果或其他手機大廠到印度設廠,周邊協力廠商也要去,聯發科也跟着小米,晶片賣到印度當地組裝,賣給印度當地民衆,這個情況越來越普遍,印度出口可能沒有越南、中國大陸這麼好。臺商現在去印度,主要考慮是印度內需市場,能夠搶入印度市場,通常可以做得不錯。
他說,企業願意到印度投資,要克服語言文化障礙,「印度英文」確實不太容易懂,一旦溝通出了問題, 容易就找臺廠發泄怒氣,緯創還有賺錢,可能認爲「會吵纔有糖吃」,因此緯創受到攻擊,應該是單一事件,不會波及到其他廠,很多臺廠在印度運作還可以。
▲臺灣經濟研究院兩岸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兼主任陳華升。(圖/翻攝 中評社)
資通訊產業在印度已經形成產業聚落?
多次到印度考察的陳華升觀察,印度政府爲了吸引國際大廠,現在新德里、邦加羅爾、海得拉巴等地都發展不錯,還有「印度矽谷」形容,資通訊產業的聚落非常完整,新德里幾個衛星城市都做得還不錯。
「印度製造」是否是吸引臺商前進印度的誘因?目標是印度市場?
陳華升解釋,「印度製造」也是希望外銷,但是現階段覺得印度外銷品質不夠好,如果蘋果手機賣到美國,打上「印度製造」品質可能打折扣,但是蘋果手機也有賣到印度當地,如果當地採購、當地生產、當地銷售,可能售價比較便宜。
他認爲,電子5哥代工陸續到印度設廠,確實能夠帶動臺印兩邊投資跟貿易,印度基礎條件還是可以,印度也看好臺灣資通訊跟半導體能量,合作意願很高,只是沒有辦法提供中國大陸這麼高的好的條件。
臺商過去在大陸長三角、珠三角成功經驗,可以在印度複製成功嗎?
陳華升說,印度爲保護自己產業,不可能只給臺商或外資特別優惠,卻沒有照顧印度自己企業,這也說明爲何印度一直不願加入RCEP,印度自認市場夠大,產品關稅不願降,電子5哥選擇到印度,還是看好印度國民所得偏低,人均大約1000美元,但是印度當地水不乾淨,供電經常跳電,增加經營風險,除非產業規模夠大,可以考慮蓋電廠或水廠,多餘的水電還可以供應印度當地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