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者恐成防疫破口!「潛在風險」上街購物、聚會 比率達5分之1
▲無症狀者未發現自己染疫,依然上街購物、聚會,可能是造成社區傳播的潛在因素。(圖/路透社)
臺灣近期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大爆發,醫療量能面臨崩潰,在病毒大量潛入社區後,就發現部分確診者尚未出現任何症狀,顯示出人類在防堵病毒傳播上充滿挑戰,無症狀者造成的病毒傳播無法被輕忽。世界知名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在專文中指出,平均有5分之1的確診者屬於無症狀,不過其病毒傳播能力較有症狀者低。
《自然》(Nature)引述先前的實驗數據表明,平均每5名確診者中,至少會有1名確診者屬於無症狀,由於無症狀者和有症狀者相比,較不易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等,在病毒傳播機率上自然相較低,傳染率足足低了42%,不過研究人員仍對無症狀者在大流行上是否扮演「無聲的存在」上存在分歧。
根據定義,新冠肺炎無症狀感染者須符合2項必要條件,一是篩檢時結果必須呈現陽性,二是病程中未出現任何症狀。不過,世衛組織(WHO)卻指出,其實屬於登記在案的「無症狀」確診病例非常少,因爲當患者被定義爲無症狀者時,多半是在篩檢結果出爐時,而當下患者尚未開始出現類似症狀,直到過了所謂的空窗期,在病程開始演變後,纔出現類似病症。
先前世衛組織派遣團隊前往中國湖北省武漢調查時,就發現原先被歸類爲無症狀者的患者,有高達75%的人在後續開始出現類似症狀。而所以無症狀者難以被定義與分辨,在於多數患者其實沒有察覺到自己有類似症狀,且無法區分新冠肺炎症狀與其他病症的差別,如輕微發燒、咳嗽、疼痛等容易被忽略,或錯認爲過敏所導致。
文章中指出,爲求保全醫療量能,全球多數國家多半針對出現類似症狀、或有相關活動史的患者進行優先篩檢,導致無症狀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未進行自我隔離,依舊上街購物、出遊、多人聚會,造成病毒有可能因此擴散至社區內。
學者警告,無症狀患者還是能透過說話、唱歌、吼叫等,藉由噴出微小飛沫傳播病毒,甚至處在寒冷地區時所呼出的霧氣也可能存在着病毒。
彭博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者Andrew Azman在研究中指出,「社區中大量相互作用的『無症狀感染者』所造成的實際公共衛生風險與負擔表明,相當一大部分的傳播事件爲無症狀傳播所導致。」
一般而言,無症狀者潛伏期長達14天,胸部X光未出現明顯異常,檢測陽性者雖攜帶病毒卻未被感染;輕症患者約佔總確診者比率爲48%,出現咳嗽、發燒、肌肉痠痛、嗅味覺喪失等典型症狀,潛伏期爲5至6天;而重症患者則佔9%,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肺炎、呼吸道窘迫症候羣、多重器官衰竭甚至休克等。
文章中指出終結疫情的唯一途徑,那就是人們應持續採取措施有效減少病毒傳播,包括如實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無論眼前的人是否唯有症狀、或是無症狀的病毒帶原者。
Spotify|KKBOX|SoundOn|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