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會戰時胡宗南棄守信陽使李宗仁大軍陷入重圍

新桂系首領李宗仁、白崇禧和蔣介石這對冤家可謂鬥了一輩子,只要逮住機會就會把對方往死裡整。民國十六年(1927年)李宗仁、白崇禧與何應欽聯手成功扳倒蔣介石後,三人共同主持南京政府軍委會及簽署發佈軍令,並共同指揮了著名的龍潭大戰,大敗北洋軍閥巨頭孫傳芳,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整死蔣介石的起家部隊黃埔第一軍。

龍潭大戰不久後,由李宗仁、白崇禧二人出招、何應欽出面下達軍令,以防孫傳芳勢力反攻南京爲藉口,由桂系部隊換防駐守在京滬杭一線的第一軍,將第一軍撤到江北使之夾在孫傳芳和桂系兩股勢力之間。李白二人的這招明顯就是要借刀殺人,引起了第一師副師長鬍宗南的憤怒並召集黃埔師生向蔣介石稟報,而胡宗南的這一舉動令蔣介石深爲感動。

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在抗戰武漢會戰期間,負責駐守武漢北大門信陽的胡宗南,爲了避免第一軍陷入日軍的合圍,胡宗南在關鍵時刻狠狠地將了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一軍,完全不顧國仇家恨做出了令人咂舌的事情,即胡宗南不辭而別擅自棄守信陽重鎮,致使平漢路東的李宗仁第五戰區十萬大軍(以主力桂係爲主)腹背受敵,而且拒絕爲李宗仁的這十萬大軍向西撤退做掩護。

胡宗南

參加武漢會戰的日軍總共分三路大軍,一路是由岡村寧次指揮的第11軍共七個半師團,負責長江兩岸的戰事;一路是東久彌宮指揮的第二軍共四個師團,主要負責大別山北麓方向進攻;還有後來爲奇襲廣州而組建的第21軍轄三個師團。蔣介石統一指揮第五和第九戰區,其中陳誠的第九戰區負責長江以南防務;李宗仁第五戰區負責長江以北防務,下轄的第三兵團司令孫連仲負責鎮守大別山北麓,胡宗南的第17軍團則充當孫連仲的後衛,在羅山至信陽一帶佈防,第一軍則重點放在了信陽。

日軍東久彌宮的第二軍於會戰爆發後的兩個月從合肥兵分兩路出發,左路第十三和第十六師團沿大別山北麓近商城進攻武漢,右路第三和第十師團沿淮河南岸取武漢北大門信陽,與第五戰區的孫連仲部和胡宗南部終免不了一戰。其中孫連仲第三兵團率先與日軍左路軍在商城、葉家集一帶發生了惡戰,但進展極爲緩慢。爲了策應岡村寧次第11軍長江兩岸的攻勢,東久彌宮命令右路的第三師團和第十師團從潢川、羅山及信陽一線打開缺口。

駐防在潢川及春河集的是抗日名將張自忠第27軍團(只有59軍一個軍),也是日軍欲取信陽的必經之地,張自忠在此和日軍血戰數日終因寡不敵衆而被迫撤退,日軍第三和第十師團佔領潢川和春河集之後便馬不停蹄地直奔信陽以東的前沿陣地羅山,守軍124師師長曾生元棄城而逃,日軍第十師團乘勢出擊進入了胡宗南的陣地,準備拿下信陽以截斷平漢路,打開武漢北大門以儘快結束武漢會戰。

李宗仁

胡宗南一開始並沒有怯戰,率領第一軍與日軍第十師團在信陽以東激戰五日並守住了陣地。日軍第十師團久攻不下後,抽調出日軍第三師團主力迂迴至信陽柳林車站,以截斷武漢至信陽間的平漢路鐵路交通線,胡宗南不得不分兵堵截。而李宗仁也命令武漢衛戍司令羅卓英抽調兩個師的兵力協助胡宗南保住柳林車站,但隨着日軍源源不斷地涌入,柳林車站最終還是落入了敵手。

柳林車站的失守也意味着胡宗南在信陽的第一軍將腹背受敵,爲了保存這支王牌部隊,也爲了保留下蔣介石的起家資本,胡宗南在沒有得到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允許下,完全不顧尚且留在平漢路線上的第五戰區十萬大軍的安危,擅自棄城而逃。而胡宗南放棄信陽後,日軍從平漢路缺口順勢而下瘋狂反補,分別佔領了鄂城、黃陂、應山等地,對武漢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

胡宗南這一令人咂舌的軍事行動讓李宗仁暴跳如雷,致使第五戰區十萬大軍一度落入了日軍的包圍圈之中。在胡宗南棄城後,李宗仁讓胡宗南退守信陽南以掩護這十萬大軍安全撤退,但胡宗南就是要和李宗仁唱反調,將第17軍團全部往西移至南陽,狠狠地將了李宗仁一軍。

最終,第五戰區這十萬大軍在羅卓英和第28軍團劉汝明等部的掩護下才得以虎口脫險。武漢會戰結束後,胡宗南擅自棄城而逃並沒有受到蔣介石的任何處分,反而得以加官進爵,蔣介石對胡宗南的溺愛程度和創下的升官速度也讓人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