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租售是下一片藍海嗎?

這兩年的房地產,你有沒有注意到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開發商們不再盲目追求擴大規模,高週轉也不再是高頻詞。更重要的是房地產行業的毛利潤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下降,房地產行業基本進入薄利時代。

土地越來越貴,備案價一直卻被卡着,開發商好不容易吃到嘴裡的一點肉沫,還要被分銷渠道給搶走一大半。

杭州濱江集團開2020年業績會時,其董事長說:要盡最大努力,做到1-2%的淨利潤水平。

這比餘額寶的收益率還低。

連杭州龍頭房企都如此,可想而知目前房地產已經發展到了哪一步,那未來房地產該往哪走呢?

開發商解決的是房子與人的產權問題,是一錘子買賣,這一塊的市場已經成了紅海。

但與人、與社區相關的物業市場,是跟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是長期且可持續發展的,。

物業延伸了房地產的整條產業鏈,將是下一片藍海市場。

2021年初,住建部等發佈了《關於加強和改進住宅物業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勵有條件的物業探索“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模式,滿足居民多樣化多層次生活需求。

政策條件的支持,將會給到物業市場極大且快速的發展空間。

而資本市場早已嗅到了這一氣息。

目前已有多家物業企業分拆上市,2020年物業企業上市數量爲18家,跟2018年和2019年的總和一樣,且數量在逐年遞增,物企上市已成趨勢。

而且這些物業企業毛利率大多超過20%,最高達到56%,比很多房企的開發利潤要高。

根據平安證券的預計,到2024年,全國房產交易總額、經紀服務佣金收入將達30.7萬億元、5078億元,物業市場的未來發展空間充滿想象。

更重要的是,對開發商而言,物業租售業務的開展,可以有效地增加自身渠道,從而幫助開發商有望擺脫渠道的綁架,增加自身的利潤。

現在很多項目的渠道佣金點數動輒都在5個點以上,這已經超過了部分開發商的淨利潤了。開發商們一年到頭忙活下來,冒了大量的風險,結果最後利潤全餵給了渠道,給渠道打工了。

這在開發商看來是無法忍受的事情。

去外面尋找新的肉源,同時守護好嘴邊的肉,這對開發商來說都是同樣急迫且重要的事情。

而這種急迫性,在龍頭房企體現的非常明顯。

2020年的第1個月,剛翻過年來,萬科、龍湖、碧桂園這幾家頭部房企就迫不及待地官宣要佈局房屋租售業務。

萬科樸鄰、龍湖塘鵝、碧桂園有瓦,都紛紛加入了這一戰局。

房屋租售主要是開展二手房和新房的買賣、房屋租賃、車位的租售、權證代辦、工商鋪租售、其他資產服務等業務。

一切都與業主相關。

就像商業的本質是人流一樣,房屋租售的本質也是人流,只不過是業主。

也就是說,你能夠覆蓋到多大面積的社區,影響到多少的業主,決定了最後誰將是這條賽道上最終的話事人。

截至2020年末,萬物雲累計在管面積5.66億平方米,超500萬戶家庭,這一數據已經超過了任何一家物業企業。

而其中一半的在管面積都來自萬科以外的項目,也就是非萬科自己開發的項目,從這也可以看出其他開發商對萬物雲的看好。

萬科樸鄰背靠萬物雲這顆大樹,在起跑線上暫時領先。

當你服務的社區越多,鏈接到的業主越多,你所積累起的大數據也會越多,如門店數據、房屋數據、交易數據、客羣數據等等,這些數據可以幫助你建立起清晰的用戶畫像,從而爲業主提供更好的服務。

好服務,多業務,多數據,更好的服務,更多的業務,更多的數據……

形成了良性循環。

萬科樸鄰還有個優勢也非常明顯,那就是業主基礎。

萬科樸鄰其實早在2001年就成立了,至今已有20年服務歷史了。

它服務的衆多小區,有些物業工作人員跟業主約着吃飯都吃了好些年了。

物業太瞭解業主們的情況了。

什麼時候來的,家庭情況是怎樣,目前狀態怎樣,有怎樣的置業需求。

平時大家相處時就互相幫忙,偶爾修電燈泡、修馬桶、社區團購、快遞外賣,甚至在家長忙不過來時物業還可以幫着去接小朋友放學。

物業與業主就像是家人般熟悉和了解,這本來就有着天然的優勢,可以提供更好地有針對性的服務,這就不是在小區外的那些中介門店可與之比擬的。

結語: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發展已經進入深水區了,部分城市已經提前邁進存量市場了。

在這個市場裡,所有的、跟人有關的行業,都可以深入進去,去挖掘除地產開發外的其他房地產鏈條。

而物業租售是其中分量較大的一塊市場,深耕其中,或許就摸索並打開了房地產下半場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