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古偶的年底混戰,《失笑》超額完成現偶賽道KPI

文|李蛋‍‍‍‍‍‍‍‍‍‍‍‍‍‍‍‍‍‍‍‍‍‍‍‍‍

破案了,原來《失笑》就是近期的“現偶之光”。

在大製作古偶輪番夾擊的情況下,《失笑》不僅騰訊視頻站內熱度突破23000,排名佔據都市劇榜單第一名,而且海外平臺的熱播反響激烈,收看人羣覆蓋了全球150多個國家、地區。微博、抖音和小紅書上,有越來越多觀衆曬出自己的追劇體驗,認證“小笑子”是一部令人上頭的好劇,一旦點開就根本停不下來。

今年多部現偶劇集表現乏力,全民爆款逐漸可遇不可求。新穎情感模式+高質量製作的《失笑》能夠在年底脫穎而出,既是都市甜寵劇的一次有效突圍,也讓劇集市場看到了現偶賽道依舊保有潛力。這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

尤其,骨朵通過與《失笑》總製片人苗萌的對話,還再次感受到了這部“現偶之光”的創作誠意。如果說優異的數據和口碑是一部品質劇集的華麗外衣,那麼外衣之下,必定還有一羣創作者對待作品的拳拳之心。

多方位好成績驗證《失笑》的“野心”

臨近年底的劇集市場格外擁擠,肉眼可見的卷。而正當觀衆陷入古偶審美疲勞的時候,《失笑》的橫空出世,給予了觀衆更多元化的觀劇選擇。在這部改編自豆瓣同名小說的劇裡,男主樑代文患有述情障礙,直到遇見女主顧逸後,才慢慢“開竅”,打開心扉的同時也與顧逸實現了愛情上的雙向奔赴。

不難發現,雖然是觀衆眼熟的都市甜寵題材,《失笑》卻沒有套用往常這類劇集裡常見的種種元素,在人物設定和情節設計上做足了創新。一如苗萌所說:“我們想先於別人一點點,做出不一樣的東西。”

事實證明,“不一樣的東西”確實帶給了大批觀衆追劇新鮮感,許多先前對現偶劇集不感冒的人也慢慢對《失笑》“真香”了。從數據上看,自11月8日開播後,《失笑》骨朵網絡劇熱度指數漲勢迅猛,播出第二天即進入榜單前排,熱度指數突破70大關,截至目前峰值高達72.81,始終保持高位。

目前,這些數據仍在繼續攀升,“真香”的觀衆數量還在不斷上漲。各個社交媒體內,不少劇粉化身“自來水”,爲《失笑》賣力吆喝,截止發稿前,《失笑》已經攬獲全網熱搜超806條。

其中,《失笑》微博開分8.5分,主話題#電視劇失笑#閱讀量超6.3億,討論量近3000萬,拿下劇集影響力熱播榜TOP1。#沈月 又不是我們先開始的#話題登微博熱搜榜、文娛榜、視頻榜三榜TOP1,#失笑 韓劇氛圍感#、#林一沈月 人機cp#、#失笑 偶像劇細糠#和#失笑 每一次callback都是心動的證明#等熱搜話題引發熱議。

抖音上,主話題#失笑 播放量14.2億+,官抖產出多條100w+高贊爆款視頻,熱度持續發酵。小紅書上,《失笑》更是成爲了很多“紅薯er”的首推,大家圍繞IP、花絮互動、高甜片段、氛圍感等話題展開討論,“失笑的鏡頭美學”“看失笑像是在看韓劇”“失笑預埋的call back”等帖子點贊、收藏量破萬,成功帶領劇集內容闖入路人視野。

苗萌說:“觀衆不是沒有耐心,很多《失笑》在製作上的細節都被觀衆注意到了。比如鏡頭的留白、光影敘事,使得整部劇都更加具有電影質感;還比如,導演運用了不少長鏡頭和神轉場,讓觀衆能夠更好地體會角色的內心世界。這些都是《失笑》的創新之處。”

而引領國內都市甜寵劇走向創新的《失笑》不僅在國內“真香”,魅力還在延展至海外。截至目前,《失笑》已經在WeTV多個地區,Netflix臺灣, 北美viki、新加坡VIU、泰國MONO MAX 等平臺上線,引發全球友人跨越24個時區追劇,同時飆升至騰訊WeTV播放量第一名。

作爲近期受到矚目的熱播劇之一,《失笑》的各項成績再次印證了數據與口碑是劇集市場相輔相成的兩把利刃。或者說,現偶賽道的突圍仰賴更多像《失笑》這樣敢於創新、質量過硬、全方位領跑的作品迎頭趕上,幫助觀衆喚回對國產現偶劇的激情。

扣書式選角,打造“越嗑越有”的《失笑》

《失笑》之所以能夠在一衆古偶的廝殺裡淌出一條自己的路,歸根究底,也離不開對“CP感”的切實把握。一個直觀表現是,“逸文定情”CP已經迅速搶佔了全網的輿論高地,大家刷到《失笑》都要“路過嗑一口再走”。

表面上,男主樑代文因爲述情障礙而無法及時迴應女主顧逸的愛意,導致前期兩人錯過了很多次互相心動的表白機會。實際上,樑代文每次被顧逸吸引的時候,他手腕上的疼痛都是對顧逸心動的信號。因此《失笑》的男女主擁有超長曖昧期,“愛無能”與“純愛戰士”之間的拉扯令觀衆深深淪陷。

第8集裡,無家可歸的顧逸被樑代文領回家,而在家中畫符求愛的顧逸不小心觸發了公寓的煙霧報警器,漫天的“大雨”從頭頂落下,幸好樑代文危機時刻趕回了家,爲顧逸在屋內撐起了一把傘。第11集裡,顧逸替同事背鍋而被罰,心情不好的她蹲在路邊哭的像只破碎小貓,樑代文找到顧逸後,用手指點了點顧逸的鼻尖,顧逸瞬間就停止了哭泣,乖乖把手交給了樑代文。

“屋內撐傘”和“鼻尖止哭”等名場面一經播出,立刻就被觀衆封神。苗萌告訴骨朵,《失笑》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小甜劇。“第一次見面時,我和車亮逸導演聊了四個多小時,達成的共識就是不能讓這部劇流俗,男女主的感情鋪墊一定要足夠紮實。”

製作團隊上下的齊心協力是“逸文定情”CP最終得以“好嗑”卻又不刻意的原因之一。劇播以後,不少網友都笑稱《失笑》是CP粉的“饕餮盛宴”,讓觀衆吃得太好了。另一方面,飾演樑代文的林一和飾演顧逸的沈月非常契合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形神兼備的兩人堪稱“扣書式”選角,使得觀衆看劇過程中相當有代入感。

“我跟林一、沈月都曾經分別有過合作,他們雖然現在年紀還小,但都是非常有潛力、有想法的新生代演員。林一有一雙特別乾淨的眼睛,不摻雜私慾,極其符合樑代文的人設,也符合女生對偶像劇男主的幻想。沈月生活中就是一個像小太陽一樣的女生,內心豐富,看到她就覺得幸福,是現實版顧逸。”

苗萌說,她們在劇本階段,就將林一、沈月與男女主做了關聯,無論從外形還是性格上看,他們兩個都是最適合這部劇的演員。

除了男女主的選角之外,苗萌還提到了劇中飾演樑代文父親的房子斌。“這個角色雖然戲份不算多,但其實戲越少、越難演,要在沒有大量劇情鋪墊的情況塑造出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很巧的是,房子斌老師當時來劇組探班,我們就邀請他友情客串了一下這個角色,沒想到現場帶給了我們很大的驚喜。不但把劇本之外的東西也接住了,而且還能帶動起林一的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在苗萌擔任總製作人的另一部青春劇《昔有琉璃瓦》裡,房子斌和林一也曾飾演過一對父子。這次的跨劇聯動,也稱得上是《失笑》帶給觀衆的一次戲外call back。

有些時候,當苗萌及其製作團隊與演員意見相左時,她們也很樂意聽到演員關於角色的另一種思考和解讀,並且願意尊重演員的想法,這也使得苗萌更加清楚如何“站在藝人角度解決問題”。

“我們的創作氛圍真的特別好。我曾經跟《失笑》的演員們說過一句話:當我把角色交給你的時候,你一定會比我更愛這個角色。”這句話曾經是一則預言,眼下已經成爲事實。《失笑》也真正做到了,讓觀衆完全信任劇中角色構建出的那個世界。

治癒系現偶憑何“治癒”都市男女?

扣書式選角以外,《失笑》另一不容忽視的優勢在於製作端的精巧和高質,把氛圍感的營造做到了極致。

例如,“屋內撐傘”名場面裡,樑代文撐傘的同時,順勢將顧逸擁入懷中,特寫鏡頭故意把他們推拉時的微表情和小動作放大,即使一句臺詞沒有,也能感受到兩人之間的心動,導演的鏡頭審美可見一斑。

而即使是同一場景、同一視角,《失笑》也會通過光影、構圖和濾鏡的細微差別,引導觀衆區分出樑代文和情敵男二對顧逸的不同心動瞬間,還原了那句“不同人眼裡的美是不一樣的”。

車亮逸導演在微博發文說過:“看到大家都在討論#失笑韓劇氛圍感#這個話題,我想說這是我們自己的偶像劇氛圍。感謝苗萌姐支持我在畫面和色調上的創新。”苗萌也告訴骨朵,她與車亮逸導演的合作基礎就是相互信任,再基於劇本二次創作、三次創作,致力於爲觀衆帶來一部誠意滿滿的影視作品。

《失笑》播出期間,還有不少觀衆發現,導演常常會利用鏡頭隱藏起顧逸的內心活動,觀衆往往是在劇情後半段,才能通過鏡頭的call back看見樑代文與顧逸的雙向奔赴。以及,劇中濾鏡也會隨着主角的心態變化而改變,BGM也總是進入的恰到好處。

“有些拍攝和製作上的細節,沒想到觀衆會注意到,這一點讓我非常感動。事實上,作爲一個製片人,我的初心就是能製作出一部觀衆喜歡的作品,這雖然很難,但是我仍在堅持。”苗萌說,在她眼裡,沒有什麼大項目和小項目之分,《失笑》即使沒有大IP、大流量加持,也可以成爲一部實力之作。

與此同時,儘管《失笑》發糖從不手軟,但這並不是一部無腦糖水片,《失笑》的主線故事還關照到了許多社會層面的話題,借用現偶的外殼撬動觀衆對於現實問題的思考。

例如,顧逸的女上司傑奎琳在下屬遭受網絡暴力時,並未視而不見或者大事化小,而是挺身而出爲下屬說話,上演了一出極具有現實意義的“Girls Help Girls”。再例如,樑代文雖然自身是一名述情障礙患者,但是毅然決然放棄新銳設計師的工作,轉而投身無障礙設計,希望每個像他媽媽一樣行動不便的人也能輕鬆、平坦地走出家門。

包括樑代文和顧逸的情感關係,其實也有着“雙向救贖”的治癒底色。劇中,顧逸的主動追愛治癒了樑代文的述情障礙,幫助他走出了童年陰影;樑代文也在愛意逐漸加深的日子裡,幫助顧逸走出了職業低谷。劇外,“笑,是生活的止疼藥”等臺詞,同樣稍稍撫平了熒屏前觀衆疲勞的情緒。

從鏡頭美學到製作細節,從CP氛圍感的營造到社會現實問題的關照,這些劇作內核最終凝結成《失笑》的獨特辨識度,也拉進作品與觀衆的心理距離。可以說,《失笑》不只是一部簡單的偶像劇,之所以能夠躋身年底熱播佳劇之列,是好內容+好製作相互賦能的結果證明。

對話的最後,苗萌也向骨朵提到,是來自觀衆和市場的反饋堅定了她們創作的初心,也鼓舞了她們繼續保持“野心”,做出更多、更好、更有力量的影視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