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能把自己交託在別人手裡
季辛吉(右)、尼克森。(本報資料照片)
(更多精彩內容 請看翻爆)
前言:國與國交往利益優先,道義只是調味料而已。1950年國府退守臺灣,美國出現棄臺論,若非韓戰爆發寶島恐已赤化;1971年美國面對蘇聯威脅及越戰泥淖漸感吃力,改打中共牌,臺灣再度淪爲棄子,當年聯合國大會表決中華民國席次的緊要關頭,季辛吉竟然出訪北京,不是暗示而是明示盟國,美國將放棄臺灣,最後中華民國只能含淚棄守聯大;幾年後,美國人叫醒睡夢中的蔣經國總統,通知幾個小時後美國將宣佈與臺北斷交。70多年來,美國不時冒出棄臺論,鑑往知來,《翻爆》重刊本報前華府特派員傅建中的三篇文章,俾讀者瞭解棄臺論的來龍去脈。
由於中國崛起,美國國力日益衰退,近來美國的少數學者和前政府官員突然興起美國應放棄臺灣的念頭,其中代表人物是喬治華盛頓大學的政治學教授葛雷瑟(Charles Glaser),此君本名不見經傳,更非中國事務專家,但因今春在著名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雙月刊發表了一篇「中國崛起會導致戰爭嗎?」的文章,而引起注意,甚至在美國學界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辯論。
葛雷瑟所說的戰爭指美國和中國爲臺灣發生的戰爭,這並非什麼新的理論,過去半個多世紀來,美國的戰略家和學者始終認爲臺灣和朝鮮半島是東北亞的兩個引爆點(flash point),戰爭可能隨時一觸即發。爲了臺灣問題不易解決,而又不願見其引爆,美國一貫的策略是「處理」(manage)這個問題,把它擺在爐子的後面(back burner),不讓它燒起來。
馬英九上臺後,兩岸的關係改善,臺灣已是名副其實的back burner issue,在可預見的將來,不會成爲flash point,怎麼還讓美國學界突發奇想要放棄臺灣呢?近因是美國對臺軍售,這是美中建交留下的歷史問題,雖有《八一七公報》內「最後解決」(final resolution)的條款,但數十年來始終不得其解,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最近歐巴馬政府批准的臺灣F-16A/B戰機升級案,金額高達六十億美元,使中共極爲惱火,儘管美國防部長帕內塔讚揚中方的反應相當剋制。
馬英九的兩岸政策雖使臺海的緊張緩和,臺灣和大陸出現和平共存的曙光,美國學者吉利(Bruce Gilley)卻擔心這是臺灣「芬蘭化」(Finlandization,即臺灣逐漸向中國靠攏,最終併入中國)的前兆,這自是不符合美國利益,與其如此,不如現在把它放棄了吧。
專門研究兩岸軍事問題的專家史文近日爲這個問題着論表示,爲了釜底抽薪,一勞永逸,美國應取消《八一七公報》簽定前雷根總統給臺灣的「六項保證」,並修改《臺灣關係法》,他主張美國該和中共就此事進行談判。其他像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前副主席歐文斯(Bill Owens),美國前駐華大使普如爾等都附和史文的主張。
在這種背景的氣氛下,華府的「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本月十八日特別舉行了一場研討會,由兩岸問題的專家喬治城大學史學教授唐耐心和CSIS資深研究員葛來儀主講,前面提到的葛雷瑟和史文擔任討論。唐耐心和葛來儀近日剛在CSIS的機關刊物《華盛頓月刊》(Washington Monthly)發表一篇長文,題目是:〈美國應放棄臺灣嗎〉?她們非但主張不應放棄臺灣,還建議加強和臺灣的關係。
唐耐心說,美國應提升與臺灣官方的溝通及對話,馬英九雖然不能訪問華府,但歐巴馬不妨和馬英九通電話或舉行視訊會談。
唐、葛指出放棄臺灣只是姑息的做法,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帶來嚴重的後果,上世紀三○年代綏靖主義的災難可爲前車之鑑。當然放棄臺灣也會使美國的信譽破產,日本和南韓等美國盟邦面對中國強鄰,爲了自保,只好發展軍備,導致整個亞太地區的軍備競賽。總之他們認爲放棄臺灣只會使美國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有趣的是,史文在做結論時不諱言,外界、特別是學界對放棄臺灣之說躍躍欲試,但美國政府內部對此一話題並無沒有任何行動,官員的態度是:「如果沒有壞,就不要修」(If it ain’t broke,don’t fix it.)。美國前駐華大使尚慕傑日前接受臺灣媒體訪問時說,美國對臺灣的承諾沒有改變,軍售也會繼續。
放棄臺灣到頭來可能只是一場庸人自擾「無用的演習」(an exercise of futility),但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當美國從自己的利益和國力權衡,無法再把臺灣置於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是不能排除放棄臺灣的。這大概就是葛雷瑟說的「悲觀的現實主義者」含義所在了。
凡事開始之前,總要有個醞釀和發動輿論的過程,一九六六年春天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舉行了一系列美國對中國政策的聽證會,著名中國通鮑大可、費正清等均被邀去作證,這就是美國改變對中共政策的先聲,以今視昔,臺灣固然已成爲和美國有共同價值的民主社會,增加了不少籌碼,但攸關國家的命運與前途之事,我們是不能把自己交託在別人手裡的。(摘自2011/10/28中國時報記者傅建中《華府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