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臺灣農產品如何走向世界

上去年我國農產品整體進出口雙降,整體而言,政府大撒幣的結果,仍難以補足失去大陸市場的缺口,也只會讓臺灣農業產銷更加困難。圖/本報資料照片

國內大選終於塵埃落定,民進黨繼續執政,可預期未來兩岸關係依舊寒風颼颼,難以春暖花開,而大陸官方對臺灣貿易的反制措施不會鬆手,甚至會加大力度,勢必成爲新政府迫切需要應對的課題之一。

■其他替代市場 難補大陸缺口

新政府若持續保持「倚美抗中」基調,還堅持須透過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未釋出善意,那麼除了ECFA可能遭中止外,恐將波及兩岸其他經貿往來,影響之大,恐怕不是光靠大補貼,就可以安撫民心。

近來儘管農業部對外不斷宣傳,已轉移大陸市場到其他高端市場,但實際上去年我國農產品整體進出口雙降,出口產值衰退6.5%,進口產值更衰退8.6%,其中外銷到美日金額分別減少1.5%及16.1%,外銷到中國大陸減少高達26%。整體而言,政府大撒幣的結果,仍難以補足失去大陸市場的缺口,也只會讓臺灣農業產銷更加困難。

比起農業和中小企業,新政府更看重半導體及AI產業。當前臺灣出口貿易雖然以電機設備及其零件,機械用具及其零件爲主,但是主要就業人口還是集中在傳統產業,專業技術服務業只佔3.4%,臺灣想要從傳統產業跨越到高端科技產業,不僅需要五至十年的過渡期,在法規,資源,技術,人才,資金,市場都要有重大的改變,還要防範臺灣相關產業出走以及可能爆發的失業潮。

在貿易全球化時代,農產品想要做全世界生意,除了強化自身產品品質,特色品牌和食安外,加入區域經濟組織和廣籤自由貿易協定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可以藉此取得低(零)關稅優惠,便捷通關程序和原產地證明(不僅適用優惠稅率,且有利於廠商規劃更有效率的供應鏈),然而這些年臺灣與其他國家洽籤自由貿易協定的成績不佳,宣傳多年的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迄今仍無依然相當遙遠,,在無法取得成本價格優勢,且品質仍難全面提升的情況下,對外貿易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無助臺灣中小企業及農業走向廣大的世界市場。

■拔掉撒幣奶嘴 朝綠色高質化轉型

可惜由於農民人數有限,且安於被視爲弱勢團體,已習於依賴補貼過活,是以此次總統大選期間,三位總統候選人多以提高農民福利爲主軸,對農業問題的瞭解及關心不夠,遑論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方和治理藍圖,所發佈的農業政見,內容重複性高,口號多於可行性,均無法解臺灣農業面臨的內憂外患。可以預期新政府還是會繼續大撒幣,來應付農業面臨的難題!臺灣想捨棄全球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大陸市場想走向世界市場,農業不脫胎換骨,光靠大撒幣無異緣木求魚。

展望未來農業必然是以新興技術引領下的新產業革命,全球的農業食物系統,都需要朝向更營養健康、更綠色低碳、更高質高效轉型。臺灣農業想要融入世界,必須重新調整產業結構,有計劃輔導經營效率低,高耗能的農民轉營轉業。面對全球局勢的詭譎多變,臺灣農業唯有去掉大補貼和大撒幣的奶嘴,全面革新才能重生,問題是新政府有這樣的見識和膽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