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金融創新型塑更美好的未來生活
這些情境不是想像,將逐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傳統金融機構面臨數位時代的挑戰,正快速轉變它原始的面貌,比爾蓋茲曾說 :「金融是必要的,但不一定是銀行。」
無接觸商機的盛行,線上購物已成爲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型態,消費者渴望更便利省時的服務,科技進入金融業後,實現更多與以往不同的創新服務,翻轉與解構傳統金融機構功能與服務,未來的金融服務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以消費者體驗爲核心的金融創新轉型,建立在開放銀行(open banking)的推動進展。金融機構透過金融數據共享,結合第三方服務業者(TSP),進行跨領域產業資料與服務的整合,使得消費者可以獲得更多元的金融服務,創造新的共融生態圈,產出最大的資料價值。
金管會在2021年底發佈「金融機構間資料共享指引」,在客戶同意下,開放金融業跨產業、跨機構共享客戶資料。以後消費者開戶不需重複填寫資料,除便利客戶外,金融機構也可以掌握數據進行精準行銷,並發展新模式和生態圈。
國內開放銀行的推動從「公開資料查詢」,進展到目前的「消費者資訊查詢」階段,消費者可透過App整合自己的銀行及證券帳戶,以及即時獲取金融資產整合資訊,未來將進一步開放至「交易面查詢」,在客戶同意下,可以透過App直接連結帳戶扣款、消費支出、調整或撥付帳戶資金。
然而,這一切的美好都建立在銀行、TSP及消費者彼此間的互信基礎下才能實現,由於各界目前對於網路資安防護仍存有疑慮,開放金融的發展還有許多困難點須克服:首先,銀行在考量資料共享存在成本,以及資料分享傳輸過程隱含的資安風險下,是否願意提供資料予TSP業者。其次,消費者基於個資保護考量,多數人仍會選擇監理機制較完備的銀行,而不信任TSP業者。所以TSP業者必須要建立健全的資訊安全機制,才能取得銀行和消費者的信賴。
以數據爲驅動的經濟蓬勃發展,金融與科技加速融合,打造內涵豐富、萬物互聯的金融場景,科技(FinTech)一方面實現人們心中所追求健康、幸福和力量的目標,另一方面科技(RegTech)也協助銀行管控可能發生的風險,使政府能在監管和創新之間找到平衡點,相信不久我們想像中的美好生活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