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柑浸抑菌藥後直接上市,還能放心吃嗎?
圖片來自:freepik.com
沃柑是最近幾年非常風靡的水果,很多人都很喜歡它的口感。
然而近日,有媒體爆料稱,在廣西南寧沃柑的主要產區武鳴,部分果商爲保證沃柑品相,擅自調高抑菌農藥的稀釋濃度,泡藥後忽視間隔期不經儲藏直接上市,有果農稱他們從來不吃。
柑橘爲何要用藥?不經過間隔期直接上市,會不會有危害?今天聊聊沃柑保鮮。
01
柑橘爲什麼要用保鮮劑?
這裡說的藥是指常用的抑菌劑,包括咪鮮胺、抑黴唑、枯草芽孢桿菌、甲基硫菌靈、雙胍三辛烷基苯磺酸鹽(百可得)、噻菌靈等[1]。沃柑等柑橘類水果採摘後使用抗菌劑等進行保鮮處理都是允許的[2],這其實是非常常規的操作[3]。甚至標準就規定柑橘儲藏都要經過清洗和防腐保鮮處理。
因爲柑橘在種植、採收和儲存運輸過程中也會生病,各種真菌、黴菌都會頻繁入侵[4][5]。我們經常能看到橘子上面長青色的黴斑 ,而這些黴菌產生的毒素有很強的毒性。所以,適當地使用保鮮劑可以更好地保存柑橘。
其中,關於“防腐保鮮”,要求柑橘果實運抵採收處理廠後應在24小時內用規定的清洗劑和防腐保鮮劑處理。防腐保鮮劑應選用國家允許使用的殺菌劑、保鮮劑或食品添加劑等,並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使用[6]。
很多人有一個誤解:想買“純天然”“沒有用藥”的水果,但完全不用藥,很多水果我們可能都吃不到。
以新聞調查中的沃柑爲例,它的種植區在廣西南寧,熱帶南方地區的水果,採收後不經過處理容易爛掉,經銷商承擔不起;如果再經過長途運輸到北方地區,爛掉得會更多。完全不用藥,成本就會很高。
所以,水果保鮮劑不是洪水猛獸,正是它們的存在才讓我們吃到這麼豐富而且物美價廉的水果。
圖片來自:freepik.com
02
使用抑菌劑的柑橘會對人造成危害?
很多人擔心打藥了的柑橘有毒害,其實這種擔心有些杞人憂天。
實際上,國家允許使用的抑菌劑毒性很低,對使用量也有嚴格要求。
圖片來自[7]
抑黴唑
以抑黴唑(Imazalil)爲例,每日容許攝入量(ADI)是0.03mg/kg 體重,相當於一個6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1.8毫克都是安全的。
實驗發現,無論是果皮緊的臍橙,還是果皮鬆一點的椪柑,在浸泡之後,進入果肉的藥劑都非常少。即便是用超量3倍濃度(1.5毫克/升)的藥劑浸泡,兩種果肉中的抑黴唑含量最高也只有0.4微克/克[8],也就是每公斤果肉中的含量最高只有0.4毫克,這就意味着每天要吃至少4.5公斤這樣的柑橘纔可能有問題。
圖片來自:[7]
百可得
百可得的主要成分是「雙胍三辛烷基苯磺酸鹽」,又稱爲雙胍辛烷苯基磺酸鹽(iminoctadine tris albesilate ),它的每日容許攝入量(ADI)是0.009mg/kg 體重,相當於一個60公斤體重的成年人每天攝入0.54毫克都是安全的。
實驗發現,在浸泡時進入果肉的藥劑都非常少。即便是用超量3倍濃度(1.5毫克/升)的藥劑浸泡,果肉中的百可得含量最高也只有0.24微克/克[9],也就是每公斤果肉中的含量最高只有0.24毫克,這就意味着你每天要吃2.25公斤這樣的柑橘纔可能有問題。
實際上,我們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每天都吃這麼多柑橘,這種風險就更加小了。要知道,從健康角度,膳食指南建議我們攝入的水果 量在200-400克。
圖片來自:freepik.com
03
忽視間隔期上市,水果能吃嗎?
我國國家對果蔬保鮮所使用的抗菌劑有相應的規範進行管理,對使用濃度和使用後的間隔期都有要求,以規範使用保障消費者安全。比如,新聞調查顯示,百可得要求間隔期是30天,抑黴唑是45天。
這次新聞調查的結果最大的質疑和問題是,這些果農使用的保鮮劑普遍濃度超高,使用後沒有經過間隔期賣給消費者,對於這樣的水果,還能吃嗎?
未按照規定間隔期使用抗菌劑,的確是違規的,也可能會造成水果上抗菌劑殘留量大,有風險。但這並不意味着,一定會對消費者造成健康損害,關鍵還是要看風險有多大。
實際上,這兩種除菌的風險很小,而且,間隔期的設置可能也並不符合農業種植實際情況。
我國標準規定雙胍三辛烷基苯磺酸鹽(Iminoctadine tris)在柑橘中的最大殘留量爲 3mg/kg,而抑黴唑是 5 mg/kg[7]。研究發現,百可得和抑黴唑在柑橘類水果使用時,即使使用濃度放大3倍,隨時出庫的殘留量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
一般情況下,水果使用抑黴唑的濃度範圍是50-500μg/mL,研究者用超量2倍和3倍濃度的藥劑進行實驗,分別用500 μg/mL,1000 μg/mL 和 1500 μg/mL 濃度抑黴唑浸果處理,結果發現,水果中抑黴唑的殘留量在整個貯藏期內均在標準範圍內,隨時可出庫銷售[8]。
圖片來自:[8]
百可得在使用時的濃度通常是1000-2000倍液,濃度大約是200-400μg/mL。研究也考慮到使用量更大的問題,放大了3-7倍多,分別用500 μg/mL,1000 μg/mL 和 1500 μg/mL 濃度處理,結果發現,1000 μg/ml 和 500μg/ml 兩個濃度處理的椪柑全果中的百可得殘留量在整個貯藏時間內均標準限量範圍內,這兩個濃度百可得處理後的椪柑果實可在任何時間上市[9]。
圖片來自:[9]
而最大濃度 1500μg/ml 濃度處理的椪柑,在整個儲存期,果肉中最高的殘留量也只有0.23微克/克,正常吃的風險也幾乎可以忽略。
這就意味着,實際上柑橘類水果在用抑黴唑、百可得處理柑橘後,不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間隔期處理,其殘留量就很低,完全符合國家標準,是可以正常銷售的。而要求間隔期30-45天的做法就顯得沒有必要,也不符合農業生產實際了。
30天、45天的間隔期可是非常長的,大家吃水果很多時候圖的是個新鮮,放那麼常的間隔期,這些水果的種植戶、經銷商來說就是犧牲水果的口感和風味,還要面臨生蟲、發黴的風險,無疑是增加了成本;對消費者來說,這麼長的時間,水果的營養、口味又會損失多少?這就是一個雙損的局面了。
所以,這次事件也反應出我們農業“使用規範”中對“間隔期”的要求存在一定不合理,在科學上沒有必要,也並不符合農業生產實際情況。如果不及時修正規範中的不合理之處,還會給農民造成極大的困擾,也會增加大衆不必要的恐慌。
參考資料
[1] 盧夢玲,費甫華,王友海, 等.幾種藥劑對臍橙貯藏期病害的防治效果比較[J].中國南方果樹,2015,44(4):38-40.
[2] NY/T 1189-2017 柑橘儲藏
[3] 馬亞琴,賈蒙,周心智.柑橘採後貯藏保鮮技術研究進展[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9,45(22):290-297.
[4] 劉旭,劉月悅,代娟.四川柑橘果實貯藏期主要病害及綜合防治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0,(11):40-41.
[5] 董玉得.柑橘常見病害及防治[J].安徽林業,2005,(2):40.
[6] 《NY/T 1189-2017 柑橘儲藏》
[7]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 2763-2019》
[8] 謝莉.咪鮮胺和抑黴唑在柑橘果實貯藏期殘留量的動態變化分析[D].湖北:華中農業大學,2015.
[9] 袁昆.2,4-D與百可得在柑橘果實貯存期間的殘留量變化[D].湖北:華中農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