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重爭議 呂捷神比喻:沒辦法增加預算就得取捨

呂捷說,如果對過去的事情有興趣,或許可以多瞭解一下養你、育你、成就你的這塊土地。圖/取自「呂捷歷史-朕即天下!」臉書粉專

近日因108課綱挨轟無恥課綱,衍生出文言文有無學習必要的討論。補教名師呂捷日前指古代流行文言文是「知識的傲慢」等語,引起熱議。他昨深夜在臉書粉專「呂捷歷史-朕即天下!」表示,很多人罵他是「1450、塔綠班、只會業配」;如果你對過去的事情饒有興趣,或許你可以多瞭解一下養你、育你、成就你的這塊土地。

呂捷表示,每次課綱調整,大概就屬「文、史」兩科討論度最高,爭論「這篇文章爲什麼沒有放進去、這一段爲什麼不教」,然後就開始評論「國之將亡」、「民族大義」、「文化斷根」。但平常時期會有人都覺得讀文史的沒什麼用,會找不到工作、會餓死。

他說,如果社會賢達都覺得國文、歷史這麼重要,其實可以發動連署,增加國高中國文、社會科與歷史的授課時數。這樣不但中國史學得到、臺灣史學得到、西洋史也學得到。「有興趣你可以去看看西洋史,刪減得更離譜」。

呂捷表示,就像買東西一樣,這個想買、那個也想買,該怎麼辦?「那就增加預算吧,沒辦法增加預算時,就得取捨,如此而已」。一切就是迴歸到讓授課時數與比例分配,正常且合理化的過程而已。

呂捷說,他認爲歷史不只是「學」而已,更是思辨的過程。一個與古人對話的過程,一個跨時空對話與思辯的過程。「思辨過後,你會發現,其實你當年讀的很多東西不是歷史,是神話」。我們要學的東西太多了,畢竟學海無涯。他建議,如果對過去的事情有興趣,或許可以多瞭解一下養你、育你、成就你的這塊土地。

呂捷引用他以前寫過的文章,「一千多年前的事情,你如數家珍;七八十年前的事,你卻一無所悉。一千公里外的過去,你如喪考妣;養育你的土地,你視而不見」。